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77|回覆: 0

[成語典故] 克己奉公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11 09: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克己奉公】相關人物

祭遵(?—33年),字弟孫,漢族,是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中排名第九。劉秀稱帝後,任征虜將軍,封穎陽侯。

【克己奉公】涵義

克己:克制、約束自己,克制住自己的私心;奉公:以公事爲重。約束自己的私慾,以公事爲重。比喻一個人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心爲公。

【克己奉公】出處

【後漢書·祭遵傳】:“遵爲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

【克己奉公】辨析

【克己奉公】讀音:kè jǐ fèng gōng

【克己奉公】近義詞:公而忘私、奉公守法

【克己奉公】反義詞: 見利忘義、損人利己、假公濟私

【克己奉公】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克己奉公】造句

1、我們要學習雷鋒同志克己奉公,助人爲樂的高尚品質。

2、每個同志都應該加強自身修養,懲仇窒慾,克己奉公

3、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克己奉公,一絲不苟勤於政務,一身爲民樂在其中。

4、他一貫爲人民做好事,克己奉公,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5、她父親是一個克己奉公大公無私的好幹部。

6、天帝對我們的心情,足以讓我們滿足了,所以我們要克己奉公才是。

7、不管是什麼位置,老頭子都算得克己奉公,不該拿的好處一點都碰過。

8、他任勞任怨,克己奉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9、劉虞爲官清廉,克己奉公,德才兼備,是大漢有名的清官,也是不可多得的內政人才。

10、周異當洛陽令時,宵衣旰食,克己奉公,積勞成疾,幾年後撒手人寰。

【克己奉公】成語典故:

祭遵,字弟孫,東漢初年潁陽人。祭遵從小喜歡讀書,知書達理,雖然出身豪門,但生活非常儉樸。

公元24年,劉秀攻打潁陽一帶,祭遵去投奔他,被劉秀收爲門下吏。後隨軍轉戰河北,當了軍中的執法官,負責軍營的法令。任職中,他執法嚴明,不循私情,爲大家所稱道。

有一次,劉秀身邊的一個小侍從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後,依法把這小侍從處以死刑。劉秀知道後,十分生氣,想祭遵竟敢處罰他身邊的人,欲降罪於祭遵。但馬上有人來勸諫劉秀說:“嚴明軍令,本來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堅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對。只有像他這樣言行一致,號令三軍才有威信啊。”

劉秀聽了覺得有理。後來,非但沒有治罪於祭遵,還封他爲征虜將軍,潁陽侯。

祭遵爲人廉潔,爲官清正,處事謹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劉秀的賞賜,但他將這些賞賜都拿出來分給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儉樸,家中也沒有多少私人財產,即使在安排後事時,他仍囑咐手下的人,不許鋪張浪費,只要用牛車裝載自己的屍體和棺木,拉到洛陽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後多年,漢光武帝劉秀仍對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懷念。

【克己奉公文言文】:

遵爲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身衣韋褲布被,夫人裳不加緣。帝以是重焉。及卒,愍悼之尤甚。遵喪至河南縣,詔遣百官先會喪所,車駕素服臨之,望哭哀慟。

【克己奉公白話文】:

遵爲人很廉政謹慎小心,嚴格要求自己勤於公務。獲得上賞賜就都分給士兵們,家裡沒有什麼私有財產,身上穿的是粗衣服褲子,他的妻子穿的衣服也沒多少裝飾。皇帝因此非常重視他。等到遵死了。皇帝十分痛心悼念他。遵的喪車到了河南縣,下詔讓百官去悼念,百官穿著素服駕車去那悼念之所,望著大哭哀痛!

【克己奉公】成語接龍:

克己奉公→公正無私→私心自用→用非其人→人來客去→去故就新→新婚燕爾→爾雅溫文→文從字順→順水放船→船堅炮利→利害相關→關山迢遞→遞勝遞負→負薪構堂→堂堂正正→正正之旗→旗靡轍亂→亂作胡爲→爲非作惡→惡醉強酒→酒闌人散→散馬休牛→牛溲馬勃→勃然變色→色飛眉舞→舞榭歌樓→樓船簫鼓→鼓舌揚唇→唇焦舌敝→敝帷不棄→棄短就長→長材茂學→學淺才疏→疏財仗義→義形於色→色膽包天→天之驕子→子夏懸鶉→鶉居鷇飲→飲鴆止渴→渴者易飲→飲恨吞聲→聲氣相通→通同一氣→氣象萬千→千伶百俐→俐齒伶牙→牙白口清→清心寡欲→欲速不達→達官知命→命辭遣意→意氣相得→得馬折足→足衣足食→食藿懸鶉→鶉衣鵠面→面不改色→色仁行違→違時絕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墨噴紙→紙上譚兵→兵貴神速→速戰速決→決一雌雄→雄才大略→略跡原心→心平氣和→和而不同→同心共膽→膽顫心驚→驚魂喪魄→魄盪魂搖→搖頭擺腦→腦滿腸肥→肥遁鳴高→高枕勿憂

 
夏矛 發表於 2025-7-15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克己奉公"的當代價值與歷史傳承】

"克己奉公"作爲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範疇,其精神內核可追溯至先秦儒家"克己復禮"的思想體系。【後漢書·祭遵傳】所載"遵爲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的記載,不僅塑造了東漢名將祭遵的典範形象,更確立了這一品德在官僚倫理中的核心地位。

從語義學角度考察,"克己"與"奉公"構成辯證統一的倫理結構。"克己"源出【論語】"克己復禮爲仁",強調主體對私慾的約束;"奉公"則出自【周禮】"以奉公爲義",突出公共責任的踐履。二者結合,形成個體修養與公共義務的完整閉環。祭遵執法誅殺劉秀近侍的典故,生動詮釋了"法不阿貴"的實踐精神,這種將制度權威置於私人情感之上的行爲範式,至今仍具鏡鑒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克己奉公"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其現代轉型體現在三個維度:其一,由傳統忠君思想升華爲現代職業倫理;其二,從官僚道德擴展爲普遍性的公民美德;其三,將被動約束轉化爲主動的價值追求。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襟,海瑞"持身廉正"的操守,都是這一品格的歷時性呈現。

值得注意的是,"克己"絕非壓抑個性,"奉公"亦非否定合理權益。健康的公共精神應建立在主體人格完善的基礎上。王陽明"致良知"說揭示的"公私之辨",恰說明真正的奉公者必先成就清明自持的君子人格。這種辯證智慧,對解決當代社會個人價值與公共利益的張力具有啟示作用。

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今天,重提"克己奉公"傳統,不僅是對歷史智慧的傳承,更是構建清正政治生態的文化根基。當每位公職人員都能如祭遵般"廉約小心",社會治理必將達到【禮記】所嚮往的"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的理想境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二日未時| 2025/7/16/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