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74|回覆: 0

[成語典故] 鶴立雞群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9 18: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鶴立雞群】相關人物

嵇康(公元225年~公元264年),字叔夜,三國時譙郡銍(今宿縣西南)人,魏晉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嵇康善文,工於詩,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

【鶴立雞群】涵義

原意指野鶴站在普通的雞中,十分高大,後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鶴立雞群】出處

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鶴立雞群】辨析

【鶴立雞群】讀音:hè lì jī qún

【鶴立雞群】近義詞:出類拔萃、出人頭地、超群絕倫、卓絕群倫、卓爾不群、佼佼不群

【鶴立雞群】反義詞:相形見絀、濫竽充數、碌碌無能

【鶴立雞群歇後語】:才貌出眾

【鶴立雞群】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鶴立雞群】造句

1、那幢漂亮的二層小白樓,突兀兀地立在村中央,如鶴立雞群

2、出人群而獨異,如鶴立雞群;非配偶以相從,如雉求牡匹。

3、他衣冠楚楚,在俱樂部中如鶴立雞群

4、他的身高在那些候選人員里,完全是鶴立雞群,使得那些候選人員黯然失色。

5、在我們這群人中,他鶴立雞群,出類拔萃

6、擁有12億人口,一個統一的繁榮的中國將在亞洲各國中鶴立雞群

7、有些這樣的"洋人"就站在大眾之間,如同鶴立雞群,毫不掩飾自己的優越感。

8、他這個人自命不凡,鶴立雞群,很難與他人合作共事。

9、一米三多的身高,在這群平均身高不足一米的小屁孩中是鶴立雞群,顧盼自豪。

10、中心,山高萬仞,高聳入雲,比著周圍叢山峻岭如鶴立雞群,挺拔險峻無可比擬。

【鶴立雞群】成語典故:

晉惠帝時侍中嵇紹,他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體態魁偉,聰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晉惠帝時,嵇紹官爲侍中。當時皇族爭權奪利。互相攻殺,史稱爲“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官去。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準備射他。

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儀青,連忙阻止侍衛,並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不久京城又發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於湯陽,不幸戰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敵方的飛箭,象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箭,鮮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紹就這樣陣亡了。

事後惠帝的侍從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紹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

【鶴立雞群】成語接龍:

鶴立雞群→群口鑠金→金蘭之友→友風子雨→雨暘時若→若有所失→失魂喪膽→膽戰心驚→驚群動眾→眾人國士→士農工商→商彝夏鼎→鼎成龍去→去邪歸正→正視繩行→行間字裡→里談巷議→議論紛錯→錯落參差→差三錯四→四紛五落→落雁沉魚→魚目混珍→珍饈美饌→饌玉炊金→金戈鐵騎→騎馬尋馬→馬鹿易形→形具神生→生生死死→死眉瞪眼→眼跳心驚→驚心裂膽→膽破心寒→寒風侵肌→肌劈理解→解人難得→得尺得寸→寸陰尺璧→璧坐璣馳→馳聲走譽→譽不絕口→口角春風→風塵表物→物至則反→反求諸己→己飢己溺→溺心滅質→質傴影曲→曲意奉迎→迎奸賣俏→俏成俏敗→敗法亂紀→紀群之交→交口讚譽→譽滿天下→下喬遷谷→谷馬礪兵→兵凶戰危→危於累卵→卵與石鬥→斗霜傲雪→雪窯冰天→天大地大→大雅之堂→堂而皇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沉大海→海懷霞想→想望丰采→採薪之患→患至呼天→天清氣朗→朗朗上口→口服心服→服低做小→小恩小惠→惠然之顧→顧盼自豪

 
蓬恰恰 發表於 2025-7-28 05: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鶴立雞群"的審美意蘊與士人風骨】

"鶴立雞群"作爲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意象,其源流可追溯至魏晉風度。考戴逵【竹林七賢論】與劉義慶【世說新語】所載,此語本爲形容嵇紹(字延祖)之儀態風神。細究其文脈,實蘊含著三層文化深意:其一,鶴之清峻與雞之凡俗構成二元對立,暗合【周易】"大人虎變,君子豹變"的品第觀;其二,"昂昂然"的狀貌描寫,正是【人物誌】所謂"骨相清奇"的具象化表達;其三,此喻肇始於對竹林名士後裔的品評,實爲魏晉人物品藻風氣的延續。

稽考嵇康【養生論】,可見其"清虛靜泰"的處世哲學,恰如野鶴之"飲醴泉、棲鄧林"的生存狀態。這種超然物外的精神氣質,通過"鶴"的意象完成了從生理特徵到精神境界的升華。值得注意的是,【世說新語】將此類比置於"容止"篇,揭示出魏晉時期"形神相即"的審美觀念——外在風儀實爲內在德性的外顯。

此成語的現代轉義過程尤具啟示。從特指士人風骨到泛喻才能出眾,其語義場擴大的同時,也消解了原初的倫理維度。今人用"鶴立雞群"多側重形式差異,而嵇紹當年"爲保護晉惠帝而殞命"的忠烈事跡所承載的道德光輝,卻漸被淡忘。這種語義流變恰如【文心雕龍】所言"文變染乎世情",反映出當代價值取向的變遷。

在跨文化視域下,"鶴"意象在東西方語境中判然有別。西方【伊索寓言】中鶴與雞共處往往喻示格格不入,而中國傳統文化則賦予其"和而不同"的哲學內涵。這種差異正體現了【禮記】"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和諧觀,與西方二元對立思維形成有趣對照。

要之,"鶴立雞群"不僅是簡單的修辭比喻,更是承載著士人精神、審美理想和文化密碼的複合意象。今人運用此語時,若能追本溯源,體悟其背後的風骨氣韻,或可在這個趨同的時代,重拾那份"卓卓然"的精神高度。
撫弦士 發表於 2025-8-1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鶴立雞群"的審美意蘊與人格境界】

"鶴立雞群"作爲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意象,其深層意涵遠超出表面的人物對比。稽紹"昂昂然若野鶴"的典故,實爲魏晉風度的具象化呈現。【世說新語】以"卓卓如野鶴"形容之,不僅著眼於形體之異,更暗喻精神氣度的超拔。鶴在中國文化中素爲清高象徵,【詩經】有"鶴鳴於九皋"之詠,【周易】以鶴喻君子之德,這種審美傳統在魏晉時期獲得新的發展。

稽康父子的"鶴姿"具有雙重文化意義:其一體現"形神相親"的養生境界,嵇康【養生論】主張"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其子魁偉體態正是這種哲學的外顯;其二象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精神追求,野鶴不群恰如竹林名士對禮法約束的超越。戴逵【竹林七賢論】的記載,實則是通過形體描寫完成對人格精神的審美判斷。

當代使用此成語時,當注意其蘊含的辯證智慧。王戎見稽紹而嘆,非僅贊其儀表,更是對"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晉書】語)的激賞。若僅作才能出眾解,則失卻了傳統語境中"鶴"所承載的德性內涵。真正的"鶴立"當如【莊子】所謂"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在卓爾不群中保持精神的獨立性,而非刻意標新立異。

此成語的現代誤讀,往往將"立"理解爲外在的凸顯。實則稽紹之"立",是內在氣韻的自然流露,正如顧愷之論畫"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我們今日運用此典,當回歸其本真:既要有鶴之孤高,又須存濟世之志——這恰是稽紹最終爲護主而殞身展現的人格完滿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