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027|回覆: 1

[功法理論] 洪式太極拳一路(前七式)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2-20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金剛搗碓。此式共有七個動作。

1-1眼法不變向北。身略左轉,胸向正前方,小正馬步,右手順纏,左手逆纏。

1-2眼法不變向北。身略右轉,胸向右前斜角,雙腿分別右腳跟左腳尖爲軸向右轉45度。右手逆纏,左手順纏。

1-3眼法不變向北。身繼續右轉,左腿勾腳尖以腳跟貼地,經右腳里側劃弧向左前邁二肩寬成左撲步,左手順纏,右手逆纏。

1-4眼法不變向北。身略左轉,胸仍向右前斜角,左側馬步,左手變逆纏,右手變順纏。

1-5眼法不變向北。身繼續左轉,胸略向左前斜角左腿以左腳跟爲軸外擺,右腿提膝上步或右前虛步左手逆纏,右手順纏合於左手前方成十字狀。

1-6眼法不變向北。身略右轉,胸向正前方。左獨立步,左手順纏,右手順纏變拳。

1-7眼法不變向北。身略左轉,胸向正前方,右腳原地震腳成小正馬步,左手順纏經胸下轉到臍部,右手配合左手變小逆纏合於左掌心。

二、攔擦衣。此式共有五個動作

2-1眼視右前方東北。身略左轉,胸仍向正前方。步型不動。右手變順纏,左手逆纏。

2-2眼法不變向東北。身變右轉,胸略向右前斜角。步型不變,右手變逆纏,走正旋圈,左手仍逆纏走反旋圈。

2-3眼法不變向東北。身變左轉,胸向正前方,右腳尖向里斜勾向右橫開約二肩寬成右撲步,左右手收肘變順纏。

2-4眼法不變向東北。身變右轉,胸向右前斜角,左腳尖內扣成右弓步,右手變逆纏走正旋上開,左手順纏隨右臂原地自轉。

2-5眼法不變向東北。身略左轉,胸向正前方,步型不變。右手略變順纏,左手走小順纏。

三、六封四閉。此式共有五個動作

3-1眼法不變向東北。身再略左轉,胸仍向正前方,成左側馬步,右手順纏下合,左手順纏下轉。

3-2眼法不變向東北。身變右轉,胸向右前方,成右半盤步;右手變逆纏正旋上開,左手變逆纏隨右臂轉出。

3-3眼法不變向東北。身變左轉,胸向正前方。右撲步左手變順纏向胸前收轉,右手順纏收肘外碾到肋旁離肩尺許。

3-4眼法不變向東北。身變小右轉,外八字步,雙手順纏上托。

3-5眼法不變向東北。身仍右轉,胸向右前斜角,左後虛步,雙手逆纏經下頦向右前下斜角轉出。

四、單鞭。此式共有五個動作

4-1眼法不變向東北。身繼續右轉,胸向右前斜角,步型不變,右手順纏,左手逆纏。

4-2眼先看東北後看西北。身變左轉,胸向正前方。步型不變。右手變逆纏勾手向右前斜角轉出,高齊胸,臂不伸直,左手順纏,將手收到心口。

4-3眼法仍向左前方西北。,身略右轉,胸向正前。勾左腳尖腳跟貼地向左橫開二至三肩寬成左側馬步,右手在原地逆纏,左手揚手梢順纏。

4-4眼法不變向西北。身變左轉,胸向左前斜角,左側弓步。左手逆纏正旋上開,右勾尖轉向右前下斜角。

4-5眼法不變向西北。身略右轉,胸向正前方。步型不變。雙手鬆肩沉肘在原處變順纏。

五、左轉身搗碓。此式共有六個動作

5-1眼法變向西。身變左轉,胸向左前斜角,左盤步左手變逆纏轉向左前方,右手順纏轉到胸前。

5-2眼法仍向左前西方。身變右,胸向北方。半馬步外擺右腳尖。右手逆纏上開,左手順纏合。

5-3眼法不變向西。身變左轉,胸向左前方。左腳尖外擺變盤步,左手逆纏,右手順纏。

5-4眼法不變向西。身繼續左轉,右前虛步。左手逆纏,右手順纏合於胸前十字狀。

5-5眼法不變向西。身略變左轉,胸仍向正前方。左腳尖內扣右腿提膝成左獨立步後震腳成小正馬步。雙手逆順經心口合於胸前,右手掌按於左拳背上。

六、白鶴亮翅。此式共有二個動作。

6-1眼看在前方向西南。身略左轉,胸向左前斜角。右腳尖劃地橫開腳跟落地成左弓步,左拳變掌順纏,右手順纏貼左腕斜左下斜角插轉。

6-2眼法不變向西南。身變右轉,胸向正前方,左前虛步,右手變逆纏上開,左手逆纏下按。

七、摟膝拗步。此式共五個動作

7-1眼法不變向西南。身變左轉,胸向左前斜角,步型不變。右手順纏原地下塌外碾,左手逆纏向左後外側轉出,臂不可伸直。

7-2眼法不變向西南。身變右轉,胸向右前方。右腳尖外擺,勾左腳尖腳跟貼地向左前斜角進一大步約二至三肩寬成左側馬步,左手變順纏經腮向胸前轉出。右手變逆纏向右後外轉出到胯外側。

7-3眼法不變向西南。身變左轉,胸向左前方,左弓步。左手變逆纏勾手經膝關節向左前斜角轉出高齊肩,右手順纏收肘揚小臂再變逆纏轉到腮旁。

7-4眼法不變向西南。身變右轉,胸向正前方,步型不變,右手逆纏右開,左手逆纏略提。

7-5眼法不變向西南。身變右轉,胸向正前方,步型不變,左手變順纏,右手變順纏。

八、初收。此式共有兩個動作。

8-1眼法不變仍向西南。身變右轉。胸略向右前斜角。半馬步。左手順纏收合,右手順纏收肘掌根貼心口。

8-2眼法不變向西南。身繼續右轉,左腳貼地收轉半步到右腳左前斜角,約一肩寬,成左側小馬步。左手順纏收肘至肋部,右手順纏原地自轉。
南丘 發表於 2025-3-27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洪式太極拳一路前七式精解】

金剛搗碓一式,七動連環,陰陽互濟。首動身略左轉,右手順纏如抽絲,左手逆纏似擰繩,正馬步穩若磐石。二動身右轉45度,手足纏法互換,勁路暗合"欲左先右"之理。三動左腿劃弧成撲步,足跟貼地如犁行,顯"邁步如貓行"之要。四動纏法再變,馬步轉換間見開合。五動提膝上步,十字手合於中極,恰合"上下相隨"之旨。末二動震腳搗拳,丹田沉墜,勁貫四梢,終成"金剛"之威勢。

攔擦衣五動,眼法專注東北隅。初動右手順纏化勁,左手逆纏蓄勢,顯"引進落空"之妙。二動身右轉,右手逆纏走正旋,勁路由肩催肘,肘催手,合於"節節貫穿"之規。左手反旋相佐,如陰陽魚互抱。三動以下(按原帖未竟),當循"腰爲主宰"之理,以襠勁帶轉,方顯洪公"纏絲勁"真諦。

此十二式動作,皆需以意導氣,以氣運身。纏絲之法,非徒手足纏繞,實乃丹田內轉之外顯。習者當細辨順逆,明陰陽開合,方得洪傳太極三昧。
吾是楚天 發表於 2025-6-24 13:45 | 顯示全部樓層
【洪式太極拳前七式技法析微】

洪式太極拳以纏絲勁爲核心要義,其一路拳法前七式構成完整的勁路體系。今就金剛搗碓至單鞭四式作技法解析:

一、金剛搗碓之纏絲要訣
此式七動完成立圓纏絲。首動(1-1)以腰催肩,體現"腰如車軸"之訓,雙手逆順纏絲形成擰裹勁。第三動(1-3)左撲步需注意"襠走下弧",腳跟擦地而出,與陳鑫【太極拳圖說】"如臨深淵"之喻相合。第七動震腳時,需遵循"勁起於腳,主宰於腰"之理,右拳落左掌須有沉墜勁,體現"金剛"之威。

二、攔擦衣的陰陽轉換
第五動(2-5)的"身略左轉"非外形擺動,實爲丹田迴旋帶動。洪均生公強調此式"開中寓合",右手逆纏上開時(2-4),左臂順纏需保持"肘不離肋"的原則。第三動(2-3)右撲步轉換,尤須注意"兩膊相系",雙手順纏收肘時肩井穴需松沉。

三、六封四閉的勁路特點
此式體現"收即是放"的太極哲理。第二動(3-2)右逆纏上開時,左逆纏需暗含掤勁,正如【太極拳體用全書】所言"有上必有下"。第五動(3-5)雙逆纏下轉,要配合"松胯塌腰",形成"如封似閉"之勢。特別注意第三動(3-3)右撲步時,右手順纏外碾需與左轉腰形成對拉勁。

四、單鞭的虛實開合
第四動(4-4)勾手定式時,需體會"五弓齊備"之要:右勾手與左足跟相系,命門後撐。第二動(4-2)的眼法轉換尤爲關鍵,先東北後西北的視線變化,暗合"眼隨手運"的導引原理。第五動(4-5)定式時,要注意"三尖相對"(鼻尖、手尖、腳尖),保持六面支撐勁。

此四式連貫練習時,需特別注意"一動無有不動"的整體性原則。金剛搗碓的沉雄、攔擦衣的舒展、六封四閉的含蓄、單鞭的開張,構成完整的勁力循環。學者當細究每個纏絲動作的順逆變化,體會"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陳鑫語)的深意。建議配合呼吸練習,以形導氣,最終達到"形氣神"三者合一的境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三日亥時| 2025/7/17/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