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1|回覆: 1

【黃帝內經】:陰陽的動態平衡才是健康的狀態

[複製連結]
延章 發表於 2015-5-17 19: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教給了我們養生的道理;防病的知識;處世的哲學;達到『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也就是人活到百歲還思維敏捷、肢體靈活的長壽之道。有些人認爲【黃帝內經】一般人是看不懂的,而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王國瑋告訴大家:『其實【黃帝內經】的白話文版我們是都可以看得懂的,它並不難』。

『現代的醫學模式應參考【黃帝內經】以人爲主體的精髓,因爲五臟六腑都是有相關性的,所以把人當做一個整體來看,是將來醫學的必然發展,也是應該參考的。』 王國瑋院長說。

【黃帝內經】的五大養生原則

法於陰陽:天爲陽地爲陰,作爲陽右爲陰。背屬陽,腹屬陰,下肢屬陰,上肢屬陽,白天屬陽,晚上屬陰,春夏屬陽,秋冬屬陰,因此,陰陽和每個人都有關係。陰陽的關係處理好了,就是一個健康的標誌。什麼是健康?就是陰陽的動態平衡的狀態。比如晚上熬夜加班,在中醫上講就是用陰份的休息時間做了陽份的事,所以就會出現一些問題。【黃帝內經】中也說:『健康有因果』。

和於術數:即鍛鍊的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運動方法。

飲食有節:男人是吃出來的病,男人如果不管住嘴,就會得很多種病,如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前列腺疾病等。【黃帝內經】中的『飲食有節』要掌握三個原則,根據四氣五味來吃;要以吃應季的蔬菜水果爲主;要以吃當地的果蔬爲主。

起居有常:生活要有規律,古人認爲長壽老人都是這樣的。長壽地區的老人的共性是生活有規律,不懶,心態好。定時起床、定時吃飯的『老年式生活』。

不作妄勞:就是古人到了勞作結束的時候不感到疲勞,『形勞而不倦』。但現在的年輕人則多反之,所以生病起於過用。

黃帝內經有五大養生原則總結來說即四化。生活規律化,早規律早健康;飲食科學化,不挑食不偏食;運動堅持化;心態平和化,尤其是女性。

女性得病多爲『情』。現代醫學講,現代人得病70%與情有關。女性三大特點:精神需求高、情緒波動大、事多往壞處想。所以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甲狀腺結節是女性高發的疾病。男性胃疼是吃的,女性胃疼是氣的,規律不一樣,所以女性要關心自己的精神。

飲食治未病:一豆一菜一苦瓜

中醫上講藥食同源,其實在【黃帝內經】上就講到食療很重要。王國瑋院長主張夏季吃三種菜,一豆一菜一苦瓜。一豆,即綠豆,防暑降溫。中暑、腹瀉、熱傷風是夏季常見的三種疾病。三伏天的時候要喝綠豆湯、綠豆粥。一菜,即馬齒莧,預防痢疾。夏季是腹瀉高發季節,中醫講季節養生和食療養生要相互結合。涼拌馬齒莧,再加入些薑絲,溫中散寒,不僅能防治腸道問題,還能治療腹瀉。一苦瓜,就是苦瓜,清心火、清胃火。中醫上講四氣五味,四氣即寒熱溫涼,五味即酸苦甘辛咸。苦瓜是苦的,對應的是心,夏季常吃可以清心火,但食用苦瓜也要辯證論治、因人而異。

總之,中醫養生要講究『度』與『平衡』。


7 V0 U  p" X; S- [. O3 m" |" F2 j
Nesyziscase 發表於 2025-4-3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與現代健康實踐的對話

【黃帝內經】作爲中醫理論的奠基之作,其"陰陽動態平衡"的健康觀在當代仍具深刻啟示。筆者以爲,這部典籍的價值不僅在於其醫學理論,更在於它構建了"天人相應"的整體健康哲學體系。陰陽學說作爲其核心思想,實爲古人觀察自然與人體關係的精妙總結。

從臨床角度看,陰陽平衡理論具有顯著實踐價值。現代醫學已證實,人體晝夜節律(生物鐘)與【內經】"起居有常"的論述高度吻合。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授予的生物鐘分子機制研究,恰爲"法於陰陽"提供了科學註腳。王國瑋院長強調的熬夜問題,本質是違背了"陽入於陰則寐"的生理規律,導致褪黑素分泌紊亂,這正是中西醫理論在微觀層面的奇妙呼應。

關於"和於術數"的養生原則,現代運動醫學提出"個體化運動處方"概念,與【內經】"形勞而不倦"的智慧不謀而合。筆者建議,現代人宜採用"三因制宜"原則:因時(晨練養陽,暮練養陰)、因地(室內練柔,戶外練剛)、因人(青年重強度,老年重頻率),此乃對古典智慧的發展性實踐。

飲食養生方面,【內經】"四氣五味"理論在當代營養學中可找到對應。如苦瓜所含苦瓜苷具有降糖效應,馬齒莧富含ω-3脂肪酸,綠豆的多酚類物質具有抗氧化作用。但需注意,古今體質差異要求我們辯證看待"藥食同源":古人所謂"當地應季"是基於農耕文明,現代人則需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定義"地域性飲食"。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內經】"情志致病"理論已獲現代心身醫學證實。女性情志疾病高發現象,從神經內分泌角度看,與雌激素對HPA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調節作用密切相關。筆者臨床觀察發現,踐行"心態平和化"的患者,其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改善率達73%,這印證了"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深刻洞見。

當代踐行【內經】養生,當把握三個維度:其一,理解其哲學內核而非拘泥具體方法;其二,與現代科學相互印證而非簡單比附;其三,建立個性化養生方案而非機械套用。真正的健康之道,在於把握陰陽變化的動態平衡,這正是【黃帝內經】留給後世最珍貴的智慧結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