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91|回覆: 1

朱小健:發揚傳統文化需要知行合一

[複製連結]
延章 發表於 2014-11-18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接受鳳凰網專訪

+ j& Y" e' |: |2 U% l

鳳凰網:朱教授您好!因爲這是漢字之旅,咱們是從新政到安陽再到登封和漯河,其實他中間路線是有一個折返的,您能不能簡單地給我們介紹一下,爲什麼要走這樣一條路呢?

* A( z3 @; i: y8 F' A& y( [

朱小健:漢字之旅是經過了兩岸主辦單位共同協商,有過非常多的設想。最後確定,有多方面的因素。我們這次旅程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河南,一個是北京;另外一個因素是我們自己的主題,『漢字之旅』,就是按照漢字的發生、產生、演變、流傳這樣的一個過程和線索來安排。  


. \  \5 I8 ~9 W+ b

這次我們的營員其實只有很少幾位是學漢語言文字的,大多數的都是其他各專業。但是,我們每個人又都在使用文字,使用漢字,所以我們從博物館看到殷墟,然後再回到南邊的漯河,就是你說的一個大折返。

6 l2 X; w0 A0 {( v7 ]' k

今天我們站在這個地方(漯河),是解釋漢字的功臣許慎的故里。西元一百年的時候,他在這個地方完成了對漢字的聲音、形體、意義的全面解釋。他的著作叫【說文解字】,已經可以看作是人類最早的一部詳解字典,就是符合現現代意義上的詳細解釋的詳解字典。

+ M, \. y8 Y6 T# H9 z. {9 G; ~

這樣的一部字典,奠定了許慎的的地位。許慎這個人,當時人評價他『五經無雙』。『五經』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國學,儒家經典。許慎我們今天看他是一個文化人,同時他是經學家,他的說文解字就是要解釋我們文化,解出我們的經典,讓我們的文化得以傳承,所以他既是一個文字的解釋和傳承者,也更是中華文化的闡釋和傳承人。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來結束我們的河南之行。


0 a7 f7 }" o9 `* y

朱小健教授(第一排左七)和體驗營的兩岸同學在許慎文化園留影

朱小健教授(第一排左七)和體驗營的兩岸同學在許慎文化園留影
朱小健教授(第一排左七)和體驗營的兩岸同學在許慎文化園留影
* ?, `1 Y) m2 f

記者:咱們的漢字之旅,到今天爲止,河南的這一部分已經結束了,到現在爲止,您覺得達到您預期的目標了嗎?

/ b( U+ ]# s6 w" {

朱小健:到目前爲止,我們講了很多關於我們設想和目標的一些解釋,但其實我們並沒有一個標準,說這次體驗營一定要一個可見的東西,比如說每個同學要寫上三篇還是四篇文章,比如說要每一個人一定要認識多字,沒有這樣的具體的目的。

- F" V/ [. ^5 n  @  i7 Y

我們的目的什麼呢,體驗!什麼叫體驗?我們每一個同學都在自己的大學、自己的專業裡面獲得了很多的知識,我們都在用這個知識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我們準備著走出學校之後,要爲這個來爲社會服務。


# `9 E, D1 O& F" f# e7 ~, l

但是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觀念,叫做知行合一。我們的知識是武裝我們的,我們掌握了知識以後,認同了一個理念之後,有了信仰之後,更重要的,我們要去做。反過來,我們這個理念和信仰的形成,也要在做的過程中間去鞏固去完善。所以體驗是我們的一個最大的目標。


5 Q2 F7 E& a" C

如果說目標的話,據我這兩天跟同學們的交流來看,完全達到了。尤其是海峽對岸的台灣同學,他們在這兒感受到了民風、民情,體驗到了大陸同學的平常生活,體驗到了大家好像不太一樣的一些狀態,一些形式,以及背後的一些理念。兩岸同學有非常多的交流,他們非常高興。他們也覺得,這樣的一種體驗是我們學習過程中,我們人生過程中重要的環節。我覺得這就可以了。


( K2 t0 Y5 j% c' V4 E; r0 H

不一定要同學認太多的字,甚至不一定要大家認可這個文化,認不認可文化的一致性,不重要,我們先去感受,感受之後看它跟自己之間有沒有相適應,或者相區別的地方,再去思考。我想我們一定會一屆比一屆有更多的收穫。

! Y# U# k6 X# D5 `# @1 `- k

記者:另外,提到海峽兩岸還是繞不開繁簡字的一個分歧,之前黃德寬教授提到,繁簡最終會走向大同,您怎麼看?


' U% R0 w$ v- O8 E

朱小健:繁簡字走向大同是黃教授的一個願望。他應該是著眼於兩岸現行的兩種體系,一種是比較傳統一點的,大陸叫繁體字的,一種是大陸里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民眾使用,形成了大家習慣的簡化過的這個字。如果著眼於這兩個系統的話,那麼黃教授的這樣一個願景也許會有實現的可能。


# k7 k+ j! H9 ^/ F5 R( T; Z

但是我倒覺得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追求這樣一個體系的概念。


3 Q) o  c% l5 ~) x3 p( s. }# [

我2007年到台北參加過第二屆漢字文化節,當時我做的演講,就叫正體字與簡化字的全方位對話。我當時講的就是說,正體字跟簡化字其實不是一個完全對等的概念,所有的簡化,從我們在殷墟看到的甲骨文這個成熟的體系當中,是早就有簡化字的。不管是海峽那邊民眾,還是我們自己寫字的時候,我們願意寫筆畫少的。


# Y' X" {0 Z7 j

當然,筆畫少就會喪失一部分表意功能。那他就有了一個可能,在區別性特徵上減弱的這樣一種可能性,這個時候文字就會又複雜一點,讓區別性特徵增加一點。這樣的過程必然長期存在於漢字的演變過程中,之後仍然會不斷地簡變繁、繁變簡。


+ }( a! D$ p1 r; Z& \

黃教授說的是兩個系統,他可能是人爲的要進行一種選擇。這種選擇最後是由人們的使用習慣來決定的。我們不要幻想著有一天世界上只有一種漢字,不會的,漢字已經產生了,在這個過程中間,一定會不斷地發展變化,大概是這樣的。


& D$ b4 |4 _# R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5-7-3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世界上有兩種漢字,你造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