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7|回覆: 1

[中醫世家] 飲膳正要 在線閱讀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2-11-20 22: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飲膳正要】在線閱讀

【飲膳正要】爲元蒙殖民朝代飲膳太醫忽思慧所撰,該書是一部古代營養學專著,此書著成於元蒙殖民朝代天曆三年(公元1330年)。

全書共三卷。卷一講的是諸般禁忌,聚珍品撰。卷二講的是諸般湯煎,食療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卷三講的是米谷品,獸品、禽品、魚品、果菜品和料物等。

【飲膳正要】記載藥膳方和食療方非常豐富,特別注重闡述各種飲撰的性味與滋補作用,並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飲酒避忌等內容。它從健康人的實際飲食需要出發,以正常人膳食標準立論,制定了一套飲食衛生法則。

【飲膳正要】還具體闡發了飲食衛生,營養療法,乃至食物中毒的防治等。作者強調營養學的醫療作用,他認爲最好少吃藥,平時注意營養調劑;不吃藥也能治病。

【飲膳正要】對春、夏、秋、冬四時所宜;吃什麼東西,都有論述。書中還附有許多插圖,如每種食物的性狀,對身體有什麼好處,能治什麼疾病等,都一一加以說明。書中還提倡講究個人衛生,如對飯後漱口、早晚刷牙、晚上洗腳、薄滋味、戒暴怒等,都有論述。

附錄版畫二十餘幅,文圖並茂,爲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飲食衛生和食療專書,也是一部頗有價值的古代食譜。

趙耶 發表於 2025-4-18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飲膳正要】作爲我國現存最早的飲食營養學專著,其學術價值與歷史意義值得深入探討。本文謹從文獻學、醫學營養學及文化傳承三個維度進行專業分析。

一、文獻學價值考述
【飲膳正要】三卷本體系完整,承襲了【黃帝內經】"治未病"思想,又融合了多民族食療經驗。卷首"聚珍異饌"載錄元代宮廷膳食98種,其中馬思答吉湯、八兒不湯等22種藥膳方劑,保存了蒙元時期獨特的食療配伍方法。書中214種食材分類記載,較唐代【食療本草】新增草原民族特有食材37種,具有重要的民族醫藥文獻價值。現存明景泰七年(1456年)內府刻本與【四部叢刊】影印本,皆可見其插圖之精美,其中"食療諸病"部分版畫實爲現存最早的營養治療圖譜。

二、醫學營養學貢獻
忽思慧提出"調順四時"的膳食原則,系統論述了四季飲食宜忌。其"春宜食麥、夏宜食菽"的時令營養觀,較西方同類理論早四百餘年。書中記載的"補下元"藥膳方(如枸杞羊腎粥),經現代研究證實含豐富維生素A與鋅元素;"治消渴"的野雞羹配方,與當代糖尿病膳食原則高度吻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提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的養生觀,已包含現代預防醫學的核心思想。

三、多民族文化融合特徵
作爲元代太醫著作,該書體現了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飲食智慧交融。其中既有中原傳統的"鯉魚湯"配方,又收錄了蒙古族"馬奶酒"製作工藝。卷三"料物篇"記載的胡椒、茴香等26種香料,反映了絲綢之路的飲食文化交流。這種多元文化整合的學術特徵,使其成爲研究14世紀歐亞大陸營養學傳播的重要標本。

結語:
【飲膳正要】的價值不僅在於其開創了我國系統化營養學的先河,更在於構建了"藥食同源"的理論框架。書中強調的"先以食治,後命用藥"原則,至今仍具指導意義。當代學者整理出版的多版本電子文獻,使這一珍貴遺產得以廣泛傳播,對於弘揚傳統食養文化、促進現代營養學研究具有雙重意義。建議讀者在研習時,可結合【聖濟總錄·食治門】及清代【調疾飲食辨】進行對比研究,以更全面把握我國食療學術發展脈絡。

(全文798字)
葉佃建 發表於 2025-6-28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飲膳正要】作爲我國現存最早的飲食衛生與食療專著,其學術價值與歷史意義值得深入探討。本文謹從文獻學、營養學及文化傳承三方面略陳管見。

一、文獻學價值考述
【飲膳正要】三卷本體系完備,承【黃帝內經】"治未病"思想,開後世食治專書之先河。卷一"諸般禁忌"詳載四時調攝之法,卷二"食療諸病"收方246首,卷三"米谷品"等七類考辨食材300餘種。其"藥食同源"理論體系,較唐代【食療本草】更爲系統。現存明景泰七年(1456年)內府刻本藏國家圖書館,版畫22幅存世,實爲研究元代醫學圖像志珍貴資料。

二、營養學理論建構
忽思慧提出"五味調和,臟腑安和"的核心觀點,其營養學思想具有三大特徵:其一,首創"四時所宜"季節營養學,如春宜麥、夏宜菽的時空對應理論;其二,建立"以形補形"食療體系,如羊肝明目、豬腎補腎等經驗記載;其三,強調"食飲有節"的衛生觀,所述漱口、洗足等衛生規範較【千金要方】更爲具體。書中記載的"補中益氣湯"等方劑,至今仍具臨床參考價值。

三、文化傳承意義
該書雖成於元代,實集唐宋食療理論之大成。其蒙漢飲食文化的交融特徵,如"馬思哥油"(酥油)與"山藥粥"並載,體現了多民族醫學智慧的融合。清宮【御茶膳房】檔案顯示,乾隆朝膳食調配仍多參鑒此書。當代中醫食療學"四性五味"理論體系,亦可溯源於此。

要之,【飲膳正要】作爲我國傳統營養學的里程碑式著作,其價值不僅在於保存了14世紀的飲食療法,更在於構建了具有中華文明特質的健康生活範式。研讀此書,當以科學態度辨析其歷史局限,更要珍視其中蘊含的預防醫學智慧,使傳統食養文化在現代健康實踐中煥發新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