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09|回覆: 0

[道學研究] 【列子】卷3周穆王詩解6存亡得失哀樂好惡人心不得須臾之忘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2-21 13: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列子】卷3周穆王詩解6哀樂好惡不得須臾之忘
題文詩:
陽里華子,中年病忘,朝取夕忘,夕與朝忘;
在塗忘行,在室忘坐;今不識先,後不識今.
闔室,謁史而卜,驗;謁巫而禱,
弗之禁制;謁醫而攻,弗之已也.魯有儒生,
自媒能治,華子妻子,後產,請其之.
生曰此非,卦兆所占,祈請所禱,藥石所攻,
吾變其慮,試化其心,庶幾廖乎!儒生於是,
試露之而,求衣飢之,求食幽之,而求明也.
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方密,
祖孫傳世,不以告人,試屏左右,與居七日.
妻子從之.莫知儒生,所施爲也,而積,
一朝都除.華子既悟,大怒操戈,乃逐儒生,
黜妻罰子.宋人執而,:曩吾忘也,
蕩然不覺,天地有無,頓識,既往之事,
數十年來,存亡得失,哀樂好惡,擾擾萬緒,
起矣吾恐,將來存亡,哀樂,好惡之亂,
吾心如此,須臾之忘,可復得乎?子貢也者,
聞而怪之,以告孔子.子曰此非,汝所及乎!
顧謂顏回,而錄.真情能忘,捨生忘死,
非好非惡,至舍而得,不捨不得,有舍有得.
【原文】

宋陽里華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與而朝忘;在塗則忘行,在室則忘坐;今不識先,後不識今①。闔室毒之②。謁史而卜之,弗占③;謁巫而禱之,弗禁;謁醫而攻之,弗已。魯有儒生自媒能治之,華子之妻子以後產之半請其方④。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請之所禱,非藥石之所攻。吾試化其心,變其慮,庶幾其廖乎!』於是試露之,而求衣;飢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傳世不以告人。試屏左右⑤,獨與居室七日。』從之。
莫知其所施爲也,而積年之疾一朝都除。華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罰子,操戈逐儒生⑥。宋人執而問其以。華子曰:『曩吾忘也,蕩蕩然不覺天地之有無。今頓識既往,數十年來存亡、得失、哀樂、好惡,擾擾萬緒起矣。吾恐將來之存、得、哀樂、好惡之亂吾心如此也,須臾之忘,可復得乎?』子貢聞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顧謂顏回紀⑦之。

【譯文】
宋國陽里的華子中年時得了健忘症,早晨拿的東西到晚上就忘了,晚上放下的東西到早晨就忘了;在路上忘記走路,在家裡忘記坐下;不知道先後,不知道今古。全家都爲他苦惱。請史官來占卜,不能靈驗;請巫師來祈禱,沒有效果;請醫生來診治,也不見好轉。魯國有個儒生自我推薦說能治好他的病,華子的妻子和兒女以家產的一半作爲報酬,請他開藥方。儒生說:『這種病本來就不是算卦龜卜所能占驗,不是祈禱請求所能生效,不是藥物針灸所能診治的。我試試變化他的心靈,改換他的思慮,也許能夠治好。』於是試著脫掉他的衣服,他便去尋找衣服;不給他吃飯,他便去尋找食物;把他關在黑暗處,他便去尋找光明。儒生高興地告訴他的兒子說:『病可以治好了。但我的方法秘密,只傳子孫不告訴旁人。請其他人迴避一下,讓我單獨和他在室內待七天。』大家按他的要求辦了。
沒有人知道儒生幹了些什麼,而華子多年積累起來的病突然全都除去了。華子清醒以後,便大發雷霆,廢黜妻子,懲罰兒子,並拿起戈矛驅逐儒生。宋國人把他捉住並問他爲什麼這樣做。華子說:『過去我健忘,腦子裡空空蕩蕩不知道天地是有還是無。現在突然明白了過去的一切,數十年來的存亡、得失、哀樂、好惡,千頭萬緒紛紛擾擾全部出現了。我害怕將來的存亡、得失、哀樂、好惡還像這樣擾亂我的心,再求片刻的淡忘,還能得到嗎?』子貢聽說後感到奇怪,把這事告訴了孔子。孔子說:『這不是你所能懂得的啊!』回頭叫顏回把此事記錄下來。
【注釋】

①今不識先,後不識今——王重民:『「今不識先,後不識今」二句有誤。【御覽】七三八引作「不識先後,不識今古」,近是。』
②闔室毒之——闔,全。毒,【釋文】:『毒,苦也。』
③占——驗。楊伯峻:『【荀子·賦篇】「請占以五泰」,楊倞註:「占,驗也。』
④居——陶鴻慶:『居猶蓄也,謂其素所蓄積也。【天瑞篇】「沒其先居之財」,義與此同。』chou病癒
⑤屏——音(餅),退避。
⑥戈——古代主要兵器。橫刃,裝有木 長柄。
⑦紀——通『記』,記載。

蔣枇 發表於 2025-5-31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周穆王】「陽里華子病忘」章義疏

【列子】此章以寓言形式揭示人心執念之深,其文雖簡而義理玄遠。今就陽里華子病忘一事,析其要義如下:

一、病忘之象與療愈之道
華子「中年病忘」而「闔室苦之」,實具深意。所謂「朝取夕忘」「今不識先」,非真患遺忘之疾,乃喻世人執著於記憶之倒影。儒生療疾之術尤堪玩味:使華子「露而走」「索衣裳」「不稼穡而穡穡」,終至「大怒,黜妻罰子,操戈逐儒生」,此正【黃帝內經】「怒勝思」之理。蓋遺忘非病,執念方爲真疾,儒生以逆性之法破其執障,誠醫心之妙術。

二、存亡得失之辯證
篇中「積年之疾,一朝都除」八字,暗合【老子】「爲道日損」之旨。華子病癒後「乃大怒」,恰顯常人困於得失之常態。列子揭示:存亡、得失、哀樂、好惡六者,實爲「心之桎梏」。如【莊子·大宗師】所言:「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華子病忘時反近道體,及愈則復墮塵網,此中弔詭,正見道家「坐忘」工夫。

三、人心執念之本質
「此凡人之所不忘者」一句,道破眾生常態。人心如猿馬,於「須臾之頃」亦難休歇,較之【周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更見執念之深。列子特以病忘爲喻,示人當破「記憶-遺忘」之對待,正如【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教。

四、文本的詮釋維度
此章可作三重解:表層爲奇疾異治之故事;中層示心理療愈之法;深層則闡道家修心要義。其「忘」字尤宜深味,非謂渾沌無知,實指超越二元對待之境界。觀篇末「子貢聞而怪之」等語,更見列子對儒家認知方式之反思。

要之,此章以戲劇化敘事承載深刻哲理,其「因病致病,因忘致忘」之結構,暗合道家「反者道之動」的思維模式。讀者當透過文字表象,體認「忘其所忘」的真諦,方不負古人立言深意。

(全文798字)
尖腳到底 發表於 2025-6-17 23:14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周穆王】「陽里華子病忘」章義疏

【列子】此章以寓言形式揭示人心執念之深,所謂「病忘」實爲對世俗認知的顛覆性反思。陽里華子「中年病忘」而「闔室苦之」的敘事結構,恰構成對常人認知秩序的絕妙反諷。今析其要義如下:

一、病忘之境的哲學隱喻
華子「朝取夕忘,今不識先」的狀態,表面是記憶喪失,實則暗合道家「坐忘」之境。【莊子·大宗師】言「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與此章「在塗忘行,在室忘坐」異曲同工。然世人以「闔室苦之」反應,正暴露執著於記憶認知的局限——此即【老子】「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的具象化呈現。

二、治療無效的深層寓意
史巫醫三者之「弗驗」「弗禁」「弗已」,象徵世俗認知體系的失效。卜史代表理性認知,巫祝象徵神秘主義,醫藥體現物質療法,三者皆不能解「病忘」之困,暗示執著於具體認知方式的局限。此與【周易·繫辭】「神無方而易無體」的超越性思維形成呼應。

三、儒生療法的弔詭性
儒生「自媒能治」而「露而投書」的療法,實爲對儒家「正名」思想的戲仿。其使華子「暴怒」「索劍逐儒生」的療效,恰揭示人心對「存亡得失、哀樂好惡」的執著根深蒂固。列子在此展現的辯證思維,與【莊子·應帝王】「渾沌之死」寓言同屬一脈,皆言人爲干預自然本性的危險性。

四、須臾不忘的人性真相
篇末點明「存亡得失、哀樂好惡」的不可忘,實指人心認知的基本結構。此說既不同於儒家「克己復禮」的修養論,亦異於佛家「破除執著」的解脫觀,而是道家對人性實然的冷靜觀察。正如【文子·道原】所言:「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列子在此揭示的正是這種「感物而動」的必然性。

要而論之,此章通過病忘-治療的敘事框架,完成對認知本質的三重解構:首先解構常人對「正常認知」的執著,其次解構治療體系的權威性,最終解構「徹底遺忘」的可能性。這種層層遞進的思辨方式,典型體現了【列子】「貴虛」的哲學主張,其思想價值實可與【齊物論】「吾喪我」之說互參。讀者若能超越字面寓言,體認其中「不忘之忘」的深層智慧,則近於得魚忘筌之妙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