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82|回覆: 1

[儒家學說] 孟公綽爲趙魏老則優 不可以爲滕薛大夫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8-1 14: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華韻按:趙魏之家,雖大而位尊職專無奸侫相亂;滕薛之國,雖小而左右權衡實貪慾交錯。孟公綽好靜而廉,才能無機,於交錯之中不能安存。可見人之有才,必擇其善主而從,方不委屈其能。
原文

子曰:『孟公綽爲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爲滕薛大夫。』

白話譯文

孔子說:『孟公綽當趙魏這兩個卿的家臣就會有餘力,但不可以讓他當滕薛這兩個小國的大夫。』

注釋

孟公綽:魯國的大夫,孔子曾經所嚴事者。其爲人『不欲』,即『不貪慾』。

趙魏:春秋時晉國有六卿,趙魏都位列其中。後來,六卿並爲韓趙魏三家,於是『三家分晉』,爲戰國之時代開始的事件之一。

老:卿大夫的家臣之長。

優:寬綽有裕,即有餘力。

滕薛:魯國附近的小國。滕,是周文王之子錯叔繡之後。薛,任姓,奚仲之後。

前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評魯大夫孟公綽之才性也。

朱子曰:大家勢重,而無諸侯之事;家老望尊,而無官守之責。大夫,任國政者。滕薛國小政繁,大夫位高責重。然則公綽蓋廉靜寡慾,而短於才者也

錢穆曰:下章言『公綽之不欲』,蓋公綽是一廉靜之人,爲大國上卿之家臣,望尊而職不雜。小國政煩,人各有能有不能,故貴因材善用

張栻曰:趙魏老在當時號爲家事治者,公綽之不欲,其德可取也,故以爲趙魏老則優。若夫滕薛則小國也,大夫之職煩勞,意者公綽之才有所不足,故不可爲耳。大抵用人之方,貴於處之得其當而已

【論語正義】曰:【漢書·薛宣傳】『昔孟公綽優於趙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顯,或以功舉』,是言爲趙魏老當以,爲滕薛大夫當以,故能有功也。

楊氏曰:知之弗豫,枉其才而用之,則爲棄人矣。此君子所以患不知人也。言此,則孔子之用人可知矣。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論用人者當因材器使也。

【論語稽】曰:孔子言此,蓋以人各有能有不能,國家用人,宜量其所長而用之也。如公綽之賢,尚有能有不能,其他可知。此孔子爲用人者言,言不可用人而違其才,非於公綽有貶辭也。

陳祥道曰:君子不器,無施而不可。不如君子則器矣,有能有不能。故禆諶謀野則獲,於居屋則否;黃霸治郡則長,於相國則不及;兵甲之事,文種不如范蠡,鎮撫國家,范蠡不如文種;面折廷爭,陳平不如王陵,全社稷、安劉氏,王陵不如陳平;房玄齡善於謀而不能斷,杜如晦長於斷而不能謀。孟公綽爲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爲滕薛大夫,其才有能有不能也

劉宗周曰:夫子只就孟公綽權任使,而魯政日暗矣,有人而不善用,與無人同,何以能國?衛靈公無道,用仲叔圉、祝鮀、王孫賈,各當其才,則不喪;魯不能用一公綽,然則魯之不競也甚於衛矣。房琯以將敗,黃霸以丞相損功名。宋王安石爲翰林學士有餘,處輔弼不足,卒以敗宋

戴溪曰:雍容風雅,與理繁治劇之才不同,二者不可偏廢。爲人上者審擇其人才而用之耳。用違其才,則人才無一可用;用稱其才,人才無一不可用。人多言古時人才多,不知古人善用人才耳。

徐英曰:用人貴適其才。居今思古,方知聖人之如日

附錄:

陳祥道曰:『老』者,成德之稱。王朝有天子之老,『五官之長,天子之老』是也;邦國有卿老,『國君不名卿老』是也;卿大夫則有家老,所謂『趙魏老』是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全解】【論語新解】【論語集說】【論語集釋】【論語會箋】【石鼓論語答問】【論語學案】【論語稽】【癸巳論語解】【論語正義】【四書解義】。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9-8-1 14:3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老,長老,老之古文,即考也,考者,考妣也,逝父謂之考,老爲今字以別之,以喻一家之老者。文中此處喻指管家。
熊委 發表於 2025-6-22 23:1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孟公綽之器用與爲政之道】

【論語·憲問】載孔子言「孟公綽爲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爲滕薛大夫」,此語雖簡,實關涉用人之道與政治哲學之精義。前賢註疏已備,今試申而論之。

一、才性之別與器用之宜
孟公綽之德性,【論語】明言「公綽之不欲」,其廉靜寡慾之品,正合【老子】「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之旨。然孔子特標其「爲趙魏老則優」而「不可爲滕薛大夫」,實揭示「德」與「才」須分而論之。趙魏爲晉之世卿,家臣之職重在德望,以廉靜鎮浮囂;滕薛乃小國大夫,政務煩劇,需綜核之才。此正如【周易·繫辭】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公綽長於道而拙於器,故孔子謂其才有所止。

二、政治生態與人才適配
趙魏之家「位尊職專無奸侫相亂」,滕薛之國「左右權衡實貪慾交錯」,二者政治生態懸殊。漢代薛宣引此語論「或以德顯,或以功舉」,深得聖意。蓋大國上卿之家,制度已備,重在守成;小國大夫之位,需周旋應對,此即【韓非子·難勢】所言「賢智未足以服眾,而勢位足以屈賢」。公綽之才若錯置於滕薛,猶使瑚璉承蕢桴之任,非但其身不安,亦將誤國事。

三、孔子用人之道的現代啟示
張栻言「貴於處之得其當」,實爲古今通義。觀春秋時子產治鄭、晏嬰相齊,皆量才而任:子產善辭令,故能折衝樽俎;晏嬰尚儉德,故可匡正奢靡。反觀後世王安石以經術強施政事,張居正以苛察推行變法,皆違「因材器使」之訓。孔子此論,非獨評公綽,實爲執政者立一鏡鑒——如【文心雕龍·程器】所云「人稟五材,修短殊用」,豈可執一而求萬變?

結語
【禮記·學記】言「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用人之道亦當如是。孟公綽之例,非謂其德有虧,恰彰顯聖人「隨材成就」之智。今之議政者,當思陳祥道所舉范蠡、文種諸例:使廉吏理煩劇,是責匠師爲庖人,豈非【孟子】所謂「械彼而器此」之謬乎?故曰:知人者哲,能官人安民則惠。聖人之言,雖越千載而猶新。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