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1|回覆: 0

袁枚的生死大限(圖)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7-27 10: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27387377733860.jpg

$ v$ m3 k! A: @7 ~5 }
6 Q. I% w# O( T6 |- g8 G

5 }6 T  O) m8 r9 a    袁枚四十歲左右的時候,相士胡文炳爲他占了一卦,說他六十三歲生子,七十六歲壽終。後來袁枚果然是六十三歲生子。欣喜之餘,袁枚又禁不住暗自思忖,若胡文炳的話應驗的話,七十六歲當是自己的生死大限。一想到這兒,袁枚頓時變得惴惴不安起來。 . _0 g. `: s' ?; O1 O) G( d/ q
6 s3 Q8 L% z* P+ K
    或許正是應了那句『疑心生暗鬼』,到了七十六歲這一年,袁枚的身體果然是大不如前。先是夢見僧道言死,繼而又『忽嬰腹疾形神枯』,於是袁枚深信自己是死期將至。那麼,面對死亡,袁枚是何心境,又有何舉動呢?一想到自己不久就要遠離人世,袁枚第一反應是趕緊爲自己做歌自挽。袁枚的自輓歌題目很長,叫【腹疾久而不愈,作歌自挽,邀好我者同作焉,不拘體,不限韻】。歌云:『人生如客耳,有來必有去。其來既無端,其去亦無故。但其臨去時,各有一條路……逝者如斯夫,水流花不住。但願著翅飛,豈肯回頭顧?偉哉造化爐,洪鈞大鼓鑄。我學不祥金,躍冶自號呼。作速海風迎,仙龕陪白傅。或游天外天,目睹所未睹。勿再入輪迴,依舊詩人作。』袁枚不光自己寫自祭文、自輓詩,而且還廣泛號召同仁好友給他寫輓詩。朋友們不好意思爲活著的人寫輓歌,所以響應者寥寥。見此狀,袁枚又寫了【見諸公挽章不至,口號四首催之】,對大家進行引導和鼓勵。其中三首寫道: ; i- }) M: g% ]3 m2 Y0 s% L# P
8 I0 r' o1 h3 }; c6 {
    久住人間去已遲,行期將近自家知。
2 H! Y. x+ a  V4 M+ w; @; s9 G) d# X
, P6 h2 p* m, R' E$ f    老夫未肯空歸去,處處敲門索輓詩。
& N( K$ w4 l3 O  O0 c/ Q! s$ }% s" v# L, j( _% w
     
# _, Y1 f; T* h9 \+ n* X' C
9 N# r1 z: K% a3 H5 P8 ^) i; c    莫怪詩人萬念空,一言我且問諸公。
7 I7 c1 L2 q8 a. ~' Y! D8 w. _5 h$ p5 `- ~0 a$ |9 n( E) K
    韓蘇李杜從頭數,誰是人間七十翁。 6 s" x3 M: g: H/ B+ t
% ~# }3 I/ S2 A/ b$ i# J2 |
     3 x, \* R( n5 m- e

  p& l. c/ s7 M* l  e    臘盡春歸又見梅,三才萬象總輪迴。
# R1 l- z8 C4 ?" [1 ~$ c* }/ W6 ?6 L. f# X3 E
    人人有死何須諱,都是當初死過來。 $ h2 K/ F+ Q; P" ?
4 f) M  \# j- A% g% t5 o
    第一首是說自己不想空著手離開人世,所以要大家多爲自己寫點輓詩。第二首是說韓愈、蘇軾、李白、杜甫等大家都沒能活到七十歲(作者註:韓愈(公元768年~824年)五十七歲、蘇軾(公元1037年~1101年)六十六歲、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六十二歲,杜甫(公元712年~770年)五十九歲。),而自己已經是七十六了,相比之下,已很滿足了。第三首是說人人皆有一死,不必忌諱,更何況人人都是從死那裡生出來的。在袁枚的一再索求下,趙翼、姚鼐、孫士毅、錢維喬、法式善、洪亮吉、錢大昕等30餘人被迫寫了輓詩。這些詩或調侃,或挽留,或讚美,一時成爲文壇佳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