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88|回覆: 0

[詩詞賞析] 李白詩詞全集.從軍行.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7-30 13: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從軍行.其二.李白


李白詩詞全集

李白詩詞全集
從軍行.其二
[唐]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
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
獨領殘兵千騎歸。

詩詞賞析:


前兩句描寫了青海的陰雲滾滾,遮天蔽日,連綿千裏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無光了.這裏用了一個『暗』字十分準確地表現了雲塊的廣大、雲層的厚重,從而隱喻着邊疆生活的艱苦和戰場拼殺的兇險.守衛邊疆的將士挺立在孤城上,警惕地遙望着四周.一個『孤』字襯托出形勢的嚴峻和將士的英勇.後兩句具體地寫出戰士們的險惡處境,僅僅戰場的風沙已經足以穿透將士的鎧甲,而無數次戰鬥中,敵人刀劍不是更嚴重地威脅着他們的生命嗎?但是,為了國寶,他們早已奮不顧身,實踐着不破頑敵、決不回師的誓言.詩中從西部邊疆的自然風光寫起,以守邊將士的豪邁氣概結尾,情景交融,並且巧妙地運用比喻和襯托的手法,達到了十分動人的藝術境界


馬而 發表於 2025-6-24 03:35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軍行其二】詩學考辨與審美闡釋

李白此篇樂府詩,實為盛唐邊塞詩之典範。全詩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構建出完整的戰爭敘事與英雄圖式,其藝術造詣值得深入剖析。

一、文本校勘與格律特徵
此詩屬樂府舊題【從軍行】系列,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十三收錄。首句"百戰沙場碎鐵衣"之"碎"字,敦煌殘卷作"敝",然考【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本,當以"碎"為善,既狀戰甲破損之態,又暗含時間累積之意。全詩嚴守七絕格律,押平聲微韻,第三句"突營射殺呼延將"中"殺"字入聲作仄,恰構成拗救,可見太白近體詩功力。

二、意象系統的三重構建
1. 空間意象:"沙場"與"城南"形成戰場坐標,"數重圍"構建壓迫性空間;
2. 人物意象:"呼延將"借匈奴官職稱謂代指敵酋,暗用【漢書·匈奴傳】典故;
3. 動作意象:"突""射""歸"三動詞構成敘事鏈條,尤以"獨領"二字凸顯主體性。

三、戰爭美學的辯證表達
詩中"碎鐵衣"與"千騎歸"形成強烈反差:前者以物寫人,鐵甲破碎暗示肉體創傷;後者以少勝多,殘兵突圍反襯精神勝利。這種"敗中見勝"的書寫策略,較之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更顯動態張力。末句"獨"字尤為警策,既實寫將領孤勇,又虛指人格獨立,與李白【俠客行】"十步殺一人"的俠義精神相通。

四、詩史地位的再認識
此詩突破六朝邊塞詩程式化書寫,將戰爭場景濃縮為四個典型鏡頭。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九評其"如鉦鼓驟鳴,倏然收聲",正道出此詩戛然而止的敘事魅力。當代學者袁行霈指其"以小見大"的藝術特徵,實開中唐李益【從軍北征】等作品先河。

要之,太白此作非徒寫征戰之苦,乃通過高度凝練的戰爭場景,展現盛唐士人"雖敗猶榮"的生命美學。其價值不僅在於邊塞題材的拓展,更在於用絕句體制完成了史詩性表達,可謂"尺幅具萬裏之勢"的典範。
楊可 發表於 2025-6-29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軍行其二】詩學考析與審美闡釋

李白此篇樂府舊題之作,實為盛唐邊塞詩之圭臬。全詩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構建出完整的戰爭敘事與英雄圖式,其藝術造詣足為後世範式。

一、文本結構與戰爭美學
首聯"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運用蒙太奇手法,以"碎鐵衣"特寫鏡頭切入,鎧甲殘破之象既示戰事頻仍,復顯將士勇毅。"數重圍"的層遞式描寫,營造出壓抑的戰爭氛圍。此聯暗合【孫子兵法】"圍地則謀"之要義,為後文突圍埋下伏筆。頷聯"突營射殺呼延將"中"呼延"乃匈奴大姓,詩人借代手法點明敵酋身份,其射殺場景的瞬時定格,恰似【史記·李將軍列傳】中飛將軍射虎之筆法。尾句"獨領殘兵千騎歸","獨"字尤見功力,既狀孤軍之態,復彰主將之勇,與【三國志】趙雲長坂坡事跡遙相呼應。

二、詩學技法探微
1. 時空壓縮藝術:前二句寫被圍之困,後二句敘突圍之勝,將漫長戰事凝練為四個典型場景,暗合劉勰【文心雕龍】"以少總多"之旨。
2. 聲韻經營:平仄上採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變體,第三句連用入聲字"突""射""殺",形成金戈鐵馬之聲效。
3. 意象組合:"鐵衣""重圍""殘兵"等軍事意象群,與"沙場""突營"等空間意象交織,構建出渾厚的戰爭審美空間。

三、歷史語境還原
此詩當作於天寶年間,時唐軍與吐蕃戰事頻繁。詩中"呼延將"或影射突厥降將阿布思之屬,李白以樂府舊題寫時事,延續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傳統而更具盛唐氣象。其價值取向既不同於初唐"寧為百夫長"的功名心態,亦異於杜甫"牽衣頓足攔道哭"的反戰書寫,呈現出典型的盛唐尚武精神。

四、接受史維度
後世對此詩接受呈現多元解讀:明代胡震亨【李詩通】贊其"氣骨遒勁",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則側重"結句悲壯";近人聞一多更指出"碎鐵衣"與"金甲"(王昌齡詩)形成互文性對話。這種闡釋的多樣性,正彰顯李白詩作"清水出芙蓉"般的藝術張力。

要之,此詩以高度凝練的戰爭敘事,完成了對盛唐軍事文化的詩意編碼。其價值不僅在於邊塞題材的拓展,更在於用樂府形式實現了對戰爭美學的經典建構,堪稱"詩史互證"的典範之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亥時|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