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44|回覆: 2

[醫藥臨床] 胸痹能治好嗎?脾胃不調怎麼治?調脾胃治胸痹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7-25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胸痹能治好嗎?脾胃不調怎麼治?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醫案。鄭某,女,49歲,2010年10月17日初診。主訴:胸悶不適,陣發性心前區隱痛半月余,常感心悸氣短。一周前經西醫診斷為心肌供血不足,心絞痛。經服藥治療,諸症不減。現症見:心前區隱痛陣作,日發作3~5次,胸悶心悸、氣短。周身乏力,腹部脹滿。症狀每以下午為甚,食欲不振,精神委頓,頭暈,易恐懼。觀其面色萎黃,舌暗淡,苔薄白,脈沉細數。辨證認為屬氣血不足,心失所養。治當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金匱】人參湯加減:紅參12g,焦術15g,炒山藥15g,蓮子12g,茯苓12g,麥冬10g,炒棗仁12g,遠志6g,枳殼9g,木香5g,甘草3g,炒乾薑5g。5劑,水煎服,日1劑。

胸痹能治好嗎?脾胃不調怎麼治?調脾胃治胸痹

二診:言服藥後胸悶氣短等症狀好轉,胸痛減緩,時有腹脹,飲食尚可,精神有增。舌暗淡,苔薄白,脈沉細。前方加當歸15g,丹參12g。5劑,水煎服。患者服10劑藥後,胸痛未作,精神好轉,飲食二便如常,病已向愈。

按:胸痹能治好嗎?脾胃不調怎麼治?中醫治療胸痹,多從心肺論治,但導致胸陽痹阻的根本,則是脾胃功能失調。【金匱·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早已指出:『胸痹,心中痞,氣結在胸,胸滿,肋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所謂人參湯實即理中湯也。調理脾胃,溫中益氣,可振奮中陽,有驅除寒邪,調理氣機的作用。故對胸痹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況氣虛不運者,健脾胃,補中氣。氣盛則血暢,調脾胃助運化,脾運則血豐。氣血俱旺則流通也暢。調理脾胃,也可化濕濁,濕去陽氣自展。調脾胃又可去痰,痰消則血脈自通。人參湯善治中焦虛寒,有溫中散寒之功,寒散則陽氣自運,營血暢行。綜上所述,調脾胃治胸痹,實則治本之道也。 (王明)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6-7 01:58 | 顯示全部樓層
答「胸痹能治好嗎脾胃不調怎麼治」醫案析義

【金匱要略】云:「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此案患者胸痹伴脾胃不調,誠為「中焦虛餒,上焦失養」之典型。今析其理法如下:

一、病機樞要:脾胃為胸痹之根
患者面色萎黃、腹脹納呆、脈沉細數,顯系中陽不振,氣血生化乏源。【靈樞·營衛生會】謂「中焦如漚」,脾胃失司則營衛滯澀,心脈失濡而發為胸痹。人參湯(理中湯)之妙,正在「執中央以運四旁」——紅參、焦術、山藥健脾氣,乾薑溫中陽,茯苓、蓮子滲濕醒脾,使「漚」復其職,氣血得充,胸陽自展。

二、方藥配伍:補瀉兼施以通痹
初診方以人參湯為基,佐麥冬、棗仁、遠志養心安神,暗合「心脾同調」之旨;枳殼、木香理氣寬中,既防補藥壅滯,又助「胃絡通心」(【素問·平人氣象論】)。二診增當歸、丹參,取「血為氣母」之意,活血以助行氣,契合【醫宗金鑒】「治血先調氣,氣行血自活」之訓。

三、治法啟示:胸痹非獨治心
仲景列人參湯與枳實薤白桂枝湯並治胸痹,實示「病同機異」之辨。本案患者「下午症甚」,乃脾虛陽衰、日晡陰盛之候,故溫中益氣效如桴鼓。若囿於心痛治心,徒逐瘀通絡,恐難奏效。清代喻嘉言【醫門法律】直言:「胸中陽氣,如離照當空,脾胃乃其生源。」可謂一語中的。

結語
調脾胃治胸痹,非權宜之計,實本於「五臟相關」之奧義。然臨證須明辨虛實:若痰瘀壅盛者,當先祛邪;虛中夾滯者,則需補瀉得宜。文末附案用藥精當,然讀者切勿拘泥成方,宜師其法而活其用。

(註:中醫辨證需個體化,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 國學堂 醫道研習組
向亦 發表於 2025-6-12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脾胃論治胸痹之理論探賾與臨證啟微】

觀此醫案,誠見【金匱】"陽微陰弦"之奧義。鄭某之證,實為脾胃虛損累及心陽的典型表現。案中人參湯之運用,深得仲景"理中者,理中焦"之三昧,今試析其理法要義:

一、病機樞要
胸痹雖現於心,其本多在脾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中焦失司則清陽不升,濁陰上逆,痹阻胸陽。本案患者腹脹納呆、面色萎黃,顯系中陽不振;而脈沉細數,正是【內經】所謂"陽病見陰脈"之候。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營衛失和,心失所養,故見心悸胸痛。

二、方藥精析
人參湯(理中湯)加味頗具匠心:紅參大補元氣為君,合焦術、山藥重建中州;茯苓、蓮子健脾滲濕,暗合"益火補土"之法;炒乾薑溫而不燥,與麥冬形成剛柔相濟之勢。尤妙在佐以棗仁、遠志,既安神明,又通心氣,體現"治中焦以達四旁"之旨。二診加當歸、丹參,取"血為氣母"之意,正合葉天士"調氣必和血"之訓。

三、治療次第
首診重在健運中焦,待脾胃樞機得轉,再佐以和血之品,此即【醫學心悟】"欲養心陰,必滋脾液"之階梯療法。現代研究證實,健脾藥物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謝,此與【難經】"損其脾者,調其飲食"之說古今印證。

四、臨證拓展
調脾胃治胸痹尚有化裁之法:若痰濁明顯者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肝鬱乘脾者宜配柴胡疏肝散;腎陽不足者當佐右歸丸。然需謹記:理中類方運用,當以舌淡苔白、脈沉遲為辨證眼目。

結語:
本案啟示胸痹治療當重視"心胃相關"理論。脾胃乃後天之本,執中央以運四旁,實為治療胸痹重要法門。然臨床須辨明虛實標本,不可執方而待病。誠如張景岳所言:"善治心者,必察脾胃之虛實。"學者當於此處着眼,方得中醫整體觀之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