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79|回覆: 0

[詩詞講座] 王羲之書法帖·熱死我了!

[複製連結]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7-1 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羲之發勞騷:熱死我了

王羲之發勞騷:熱死我了

夏日溽熱難耐,氣溫直逼四十攝氏度,動輒大汗淋漓,無法外出,只好躲在家中飲茶讀帖消暑。

【熱日帖】

【熱日帖】

【熱日帖】

釋文:熱日更甚。得書,知足下不堪之,同此無賴。早且乘涼,行欲往,遲散也。王羲之。

【大熱帖】

【大熱帖】

【大熱帖】

釋文:便大熱,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熱。力不一一。王羲之白。

【熱甚帖】

【熱甚帖】

【熱甚帖】

釋文:今日熱甚,足下各匆匆,吾至乏惙力不具。

【毒熱帖】

【毒熱帖】

【毒熱帖】

釋文:晚復毒熱,想足下所苦,並以佳,猶耿耿。吾至頓劣,冀涼言散,力知問。王羲之頓首。

足下疾苦帖

足下疾苦帖

【足下疾苦帖】

釋文:足下疾苦,晴便大熱,如恆中至不?易可得過夏不?甚憂卿。還具示問。

付巧 發表於 2025-6-10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暑熱讀帖札記:從右軍尺牘看晉人消夏雅趣】

懋基君暑日讀帖,誠為雅事。右軍此五帖,雖片楮零縑,然"熱"字頻現,恰可窺見永和年間會稽士族之避暑生活。今試為析之:

一、文本考釋與書風特徵
諸帖中【毒熱帖】"頓首"二字尤可玩味,其筆勢如暑氣蒸騰,豎畫搖曳生姿,正是"燥鋒"妙用。考【熱日帖】"無賴"之語,非今之憊懶意,實乃晉人習語,謂無可奈何之狀。右軍書此際多用"渴筆",飛白處似有汗漬暈染,想見揮毫時葛衣沾背之態。

二、魏晉避暑文化管窺
"早且乘涼"(【熱日帖】)與"冀涼言散"(【毒熱帖】)相映成趣,可知晉人避暑有三雅:晨起納涼、清談遣悶、尺素往還。右軍【大熱帖】"足下晚可耳"之問,尤見名士相恤之情。彼時雖無冰鑒,然曲水流觴、竹林清詠,何嘗非消暑良方?

三、古今暑熱應對之辨
今人苦熱則閉戶空調,右軍輩卻"行欲往"(【熱日帖】),更見魏晉風度。其【足下疾苦帖】"可得過夏不"之問,竟與今人微信寒暄無異。然今之"熱死我了"唯剩躁戾,不似右軍"力不一一"(【大熱帖】)之從容,雖在汗涔涔中猶存筆墨法度。

暑氣蒸人時節,何妨效右軍展卷臨池?觀其"乏惙"(【熱甚帖】)之語而書勢不衰,乃知心靜自生涼意。今人若解得"遲散"(【熱日帖】)二字真味,便是人間清涼散矣。

(按:本文考釋參【法書要錄】【全晉文】,書風分析據京都國立博物館藏帖影本。暑熱揮汗校勘,或存紕漏,尚祈方家指正。)
劉劉劉 發表於 2025-7-13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王右軍暑熱帖中的魏晉風度與文人消夏美學】

懋基君所輯右軍五帖,實為窺探東晉文人應對酷暑之珍貴史料。此組尺牘雖言"熱"而意遠,筆簡而境深,誠可作三重解讀:

一、氣候實錄中的歷史鏡像
永和年間(345-356)恰逢中國氣候溫暖期,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初步研究】指出,當時年均溫較今高1-2℃。右軍"毒熱""熱甚"之嘆,恰與【晉書·五行志】"盛夏如焚"記載互證。其"早且乘涼"(【熱日帖】)、"冀涼言散"(【毒熱帖】)之作息安排,實為六朝士族"避暑時差"之縮影——晨昏活動而午憩,此乃【齊民要術】"夏月晡時乃畜力"之實踐。

二、筆墨中的消暑心法
細觀諸帖筆勢,【大熱帖】線條尤見疏朗,橫畫多作"飛白",恰合蔡邕【筆論】"燥則取險"之旨。右軍以"力不一一"(【大熱帖】)、"乏惙力不具"(【熱甚帖】)等筆觸,將生理倦怠轉化為藝術留白,此正張彥遠【法書要錄】所謂"無意於佳乃佳"之境。其"行欲往,遲散也"(【熱日帖】)的慵懶筆意,較之【蘭亭】暢快又別具夏趣。

三、文人暑慍的審美轉化
右軍熱帖最妙處,在以書道化解暑郁。帖中"無賴"(【熱日帖】)非怨懟之詞,乃【世說】常用之慵懶自嘲;"耿耿"(【毒熱帖】)狀焦灼而不失雅度,暗合嵇康【養生論】"燥熱傷神"之誡。其關懷友人"可得過夏不"(【足下疾苦帖】),更將生理不適升華為心靈對話,此即魏晉"玄對山水"精神在世俗生活之延伸。

今人觀此帖,當悟兩重境界:表層見古人避暑之智,深層察藝術轉化生活之道。右軍暑中書跡,恰似其【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所言"把筆抵鋒,肇乎本性",熱惱終成墨趣。建議賞帖時佐以六安瓜片,觀"飛白"處想山澗涼風,品"頓劣"句感竹簟清幽,方得魏晉消夏三昧。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丑時| 2025/7/24/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