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7|回覆: 0

[詩詞賞析]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_每日一詩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6-17 11: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
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
天涯一望斷人腸。

詩詞賞析

開篇第一句說「荊吳」兩地,實際已暗關送別之事。但先作寬慰,卻別具生活情味。

第二句的「淼茫」一詞,從字面上來看它是描寫眼前景,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既有喜「君去」得航行之便,也有恨「君去」太疾之意。

第三句通過淼茫春江與孤舟一葉的強烈對照,發出深情一問,對朋友的關切和依戀在這一問中表達得淋漓盡致。最後的「斷人腸」將別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結束全詩。

此詩用散行句式,如行雲流水,近歌行體,寫得頗富神韻,不獨在謀篇造語上出格,自然流暢地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懷念,也體現出詩人與友人之間的真摯友誼。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中華好詩詞二維碼

中華好詩詞二維碼

傎倒 發表於 2025-7-4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詩中的空間敘事與情感張力】

孟襄陽此詩以荊吳地理為經,以淼茫春江為緯,織就一幅極具唐人氣韻的送別圖卷。首句"荊吳相接水為鄉"看似平鋪地理,實則以水鄉意象消解了行政疆界的剛性,這種"以水化界"的筆法,既暗合唐代士人"天涯若比鄰"的胸襟,又為後文"天涯斷腸"的抒情埋下反襯之筆。

"淼茫"二字尤見鍊字之功。【廣韻】釋"淼"為"水大貌",然孟公妙在將物理空間的浩渺與心理空間的悵惘疊印。春江本應生意盎然,此處卻成迷離之境,恰如【文心雕龍】所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物色與情懷在此達成渾融。第三句"日暮征帆"之問,實脫胎於【楚辭·湘君】"望夫君兮未來"的母題,然以白話質詢出之,遂使古典意象獲得新生機。

末句"斷人腸"三字,當與王維"西出陽關無故人"對讀。王氏以空間阻隔言別情,孟氏則以視覺極限寫離思。"天涯一望"的凝視動作,暗含【周易】"仰則觀象於天"的觀照方式,將地理距離升華為哲學層面的存在困境。這種由具象到抽象的抒情路徑,正是盛唐詩歌"即景會心"美學的最佳體現。

此詩在聲律上亦具匠心。"鄉""茫""腸"皆屬陽韻,其洪亮音色與浩渺江景形成聲情共振。而"泊"字入聲短促,恰似舟楫暫頓,旋即消逝於煙波。這種"聲象意"的三維統一,非深諳永明聲病之說者不能為。

今人讀此詩,當識得唐人送別非止於兒女沾巾。其以天地為劇場,以江山為道具,將個體離思納入宇宙秩序的宏大敘事,方是盛唐氣象的真髓。
esgrhyr236 發表於 2025-7-7 22:01 | 顯示全部樓層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詩中的空間意識與情感張力】

孟浩然此詩以荊吳地理相接起筆,卻暗藏送別之旨,誠如賞析所言「先作寬慰」。然細究之,「水為鄉」三字實為全篇樞機:既點明江南澤國風貌,又暗喻人生如寄之哲思。唐人送別詩多言「水」,如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皆以水象喻別離,而孟詩獨以「水為鄉」化實為虛,將地理空間升華為精神原鄉,此其超邁處。

「淼茫」一詞尤堪玩味。【說文】釋「淼」為「水大貌」,然此處雙關春江水勢與心境蒼茫,實承謝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之傳統。唐人喜用疊字狀景抒情,如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孟公此句以「淼茫」繼「荊吳」,既見地域之廣袤,復顯情思之綿邈,筆力渾厚中見精微。

三、四句轉出時空焦慮。「日暮征帆」暗用【楚辭】「日忽忽其將暮」意象,而「何處泊」之問,非止於舟楫之慮,實乃對人生歸宿之終極叩問。末句「天涯一望」以視閾之極寫情思之極,較之王勃「海內存知己」更顯蒼涼。「斷人腸」雖似直白,然合前文「水為鄉」觀之,恰成血肉與地理之互文——柔腸似水,水斷柔腸,此中迴環妙諦,正是盛唐含蓄深沉處。

此詩看似平易,實具三層張力:地理相接與心理相違的張力,春江浩蕩與孤舟微渺的張力,以及語言散行與情感凝練的張力。孟浩然以簡淡之筆寫深摯之情,較之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更多一分樸拙,較之王維「春草明年綠」更添幾許蒼茫,可謂盛唐送別詩中「不着一字,盡得風流」之典範。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