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74|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無論考好考壞,咱們一起『擔』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6-7 13: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孩子,明天你就要參加高考了。

作為975萬高考大軍中的一員,

你是否感到緊張和害怕?

沒關係,這很正常,

因為我也跟你一樣緊張和害怕!

父母的高考

父母的高考

這種感覺,讓我想起了

小時候送你去學校後,

沒辦法一直陪伴你,

總是擔心你出什麼岔子。

只能請求你的班主任:

『老師,請多關照一下我的孩子。』

也讓我想起了你進入中學後,

拿着功課來問我,

我只能無奈地說一句:

『孩子,對不起,這道題我不會』

高考

高考

但面對這一次高考,

你要相信作為父母的我,

會是你最值得信賴和依靠的戰友。

以下這些話,就是我對你的承諾:

孩子,考試是個點,

生命是條線。

沒有人因考試贏得所有,

也沒有人因考試輸掉一生。

無論考好考壞,咱們一起擔!

孩子,一考定不了終生,

人生處處是考場!

別緊張,試卷不過一張紙,

未來才是一幅畫。

無論考好考壞,咱們一起擔!

6.7高考倒計時

孩子,青春不只路一條,

何必急於見分曉?

只要心中碧空如洗,

明天的太陽就會照常升起。

無論考好考壞,咱們一起擔!

孩子,人生的絕頂聰明,

不是機智答題而是從容接納。

你呀,要麼光明磊落地贏,

要麼心悅誠服地輸。

無論考好考壞,咱們一起擔!

同學加油

同學加油

孩子,

我知道每年高考出分的時候,

哭一批笑一批。

哪怕你的高考成績不理想,

咱們也可以在填報志願上多下功夫,

查閱資料、研究數據、諮詢專家、

做到分盡其用,不也是咱們的本事!

所以,我親愛的孩子,

請保持一顆平常心奔赴考場吧!

無論考好考壞,咱們一起擔!

火焰之歌 發表於 2025-7-16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高考之際父母當持之正道】
(依【禮記·學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義理申論)

高考臨邇,父母誡子之言,情真意切,然細究其理,猶有可申明處。昔顏氏家訓云:"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今之父母,當以三達德為本,導子循正道而行。

一曰"智"在明理。【論語】載"知者不惑",非謂不懼考場得失,乃明曉"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之理。王陽明【傳習錄】言:"立志用功,如種樹然。"高考不過如春華之暫放,其根本在終身學習之志。父母當教子以格物致知精神,非徒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

二曰"仁"在恕道。【孟子】言"君子有三樂",首在"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今父母雲"一起擔",深得"恕"字精要。然更當進一層:非但分擔結果,尤須共修過程。如朱熹所示"寬着期限,緊着課程",平日積學之功,方為根本擔當。

三曰"勇"在守常。【周易】"謙"卦彖傳曰:"天道虧盈而益謙。"父母誡子"從容接納",正合"勇者不懼"之旨。然真勇非漠然處之,乃如蘇軾【留侯論】所謂"卒然臨之而不驚"的修養。當教子以平常心視高考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之自然過程。

至若填報志願之策,雖雲"分盡其用",然【大學】明訓"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擇校當以"近其人而效其志"為先,非徒計較分數與學校之匹配。昔胡瑗主教蘇湖,分齋授課,正謂"因材施教"之理。

今觀父母之言,已得"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的慈愛,若能更進以"知止而後有定"的智慧,則子之赴考,自能如【中庸】所言"君子素其位而行"。願天下父母皆明此理:高考之"擔",不在分擔結果,而在平素涵養其根本。如此,則無論考場得失,皆可坦然謂:"吾家子弟,已得為學之要矣。"

(全文共798字,依傳統策論體例,分述智仁勇三德,引據經典十二處,末附總論)
戴改 發表於 2025-7-24 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高考之際父母當持之"擔"道】
(依【禮記·學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立論)

高考臨邇,父母以"共擔"之語慰勉子弟,此誠得教子之本。昔顏氏家訓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今觀此帖,父母不以得失為念,而惟以同心為要,實得古訓三昧。

一曰擔其憂患
【孟子】言"父母之心,人皆有之",帖中所憶幼時託付師長、中學課業之窘,正見父母之憂患意識。然【周易】有云:"震無咎者存乎悔",父母坦然自陳不足,反使子弟知憂患乃人生常態。此非溺愛,實乃如【顏氏家訓】所謂"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於無形中培其抗壓之力。

二曰擔其得失
"考試為點,生命為線"之語,深合【莊子】"得者時也,失者順也"之旨。昔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今父母告以"光明磊落贏,心悅誠服輸",正是教子弟超脫功利之境。王陽明【傳習錄】云:"毀譽榮辱之來,非獨不以動其心,且資之以為切磋砥礪之地",此帖"處處是考場"之喻,可謂善化陽明心學為日用之言。

三曰擔其前程
志願填報云云,尤見智慧。【論語】載孔子"因材施教",此帖不言"必取名校",而倡"分盡其用",暗合【學記】"教人不盡其材"之戒。昔朱熹論教育:"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父母能以平常心導子弟善用既有之資,恰是【菜根譚】"得意處論地談天,俱是水底撈月;拂意時吞冰齧雪,才為火內栽蓮"之實踐。

結語
【溫公家范】有言:"愛子教之以義方"。此帖字字無"義"而處處見義,其"共擔"之諾,非姑息之愛,實乃【易經】"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的現代詮釋。父母能持此心,則子弟縱臨大考,亦知人生自有通途,此即【中庸】所謂"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者也。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訓詁學"以經解經"之法,印證現代教育情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