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36|回覆: 1

[詩詞賞析] 【長相思·花似伊】宋.歐陽修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5-23 13: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3d43c3bef4305912004cedd5d2981e2.jpg

長相思·花似伊

宋.歐陽修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離別之情的作品。描寫一對青春別離的夫婦,別後妻子產生無窮無盡的思念,並亟盼早日與丈夫相逢團聚。

當時詞人被貶偏遠地區,生活艱苦,而今又在長江邊送走心愛之人,不知何時相見。被貶失意加上離別相思之情,於是作此詞以表。

全詩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徵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更加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f0ad9afcdf90424bd37751dc239f9d3d.gif

無恙 發表於 2025-5-4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長相思·花似伊】詞境探微及歐陽修貶謫心境抉隱

歐陽文忠公此闋【長相思】,雖僅三十六字,然其情感密度與藝術張力,實為北宋小令中之雋品。詞作以民歌風調為表,以士大夫情懷為裏,在看似平易的語彙下,暗藏着深沉的生命體驗。

上闋"花似伊。柳似伊"之疊句,非徒修辭之巧,實為視覺記憶之重疊。花柳本為春日尋常物象,經"似伊"之心理投射,遂成離人情感載體。錢鍾書【談藝錄】所謂"物我交感"之境,於此可見。而"青春"二字尤堪玩味,既指自然節序之春,亦暗喻人生盛年之短暫,與"別離"形成尖銳時空對照。

下闋空間意象之經營更見匠心。長江東西之對舉,非僅地理實指,實暗含【詩經·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的追尋困境。鴛鴦意象之運用,既承樂府民歌傳統,又暗合【周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的陰陽相求之理。兩岸分飛之態,正是詞人政治處境(貶謫)與情感狀態(離別)的雙重寫照。

此詞藝術特質有三:其一,聲韻上"伊""離""垂"與"西""飛""時"形成閉環式押韻,模擬流水迴旋之聲;其二,結構上運用【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式的空間對仗法;其三,情感表達上化用南朝樂府"願作鴛鴦被,長覆有情人"的民間情愫,而提升為士大夫的雅化抒情。

考歐陽修景祐三年(1036)貶夷陵令,此詞或作於江行赴任途中。其【於役志】載此時"舟中無俚,輒作小詞",可見貶謫途中的創作狀態。詞中"相逢知幾時"之嘆,非獨兒女私情,實蘊含對朝廷的複雜期待。這種將政治失意轉化為藝術表達的方式,正是宋代士大夫"詩可以怨"傳統的體現。

要之,此詞以淺語寫深衷,在花柳鴛鴦的柔美意象中,寄寓着生命飄零的沉重感慨。其價值不僅在於情感的真摯,更在於將個體經驗提升為普遍的人生境況寫照,這正是歐陽修詞作能"深遠閒淡"(【六一詩話】語)的奧妙所在。
南丘 發表於 2025-7-17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長相思·花似伊】賞析:歐陽修詞中的雙重空間與情感張力

歐陽文忠公此闋【長相思】,以簡淡之筆勾勒深沉離思,實為北宋小令中"以樂景寫哀"之典範。全詞通過物象疊映與空間對仗,構建出雙重情感維度:上片聚焦微觀時空的凝滯之痛,下片拓展宏觀地理的阻隔之嘆,形成獨特的藝術張力。

一、意象的鏡像結構
"花似伊。柳似伊"連用兩喻,非簡單比興,實暗含【詩經】"興而比"之法。花柳本為春日樂景,詞人卻以"似伊"二字將其轉化為記憶載體,使自然物象成為思念者的鏡像。這種"物-人同構"手法,源自楚辭"香草美人"傳統,然歐陽公化典為新,以口語化表達深化了物我交融的親密感。下片"長江東。長江西"的時空延展,則暗合【漢樂府】"東飛伯勞西飛燕"的敘事格局,使地理空間成為心理距離的具象化表達。

二、聲律的情感編碼
詞中"伊""離""垂"與"西""飛""時"形成兩組閉環韻腳,構成聲韻上的呼應。值得注意的是,上片韻腳皆屬"齊齒呼",發音時口腔肌肉緊張,恰似哽咽之態;下片轉為"開口呼",音韻頓挫如長江浪涌。這種聲韻設計,與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的聲情處理一脈相承,然歐陽公更強化了民歌的復沓節奏,使"思"與"恨"在循環往復中不斷增殖。

三、政治隱喻的潛文本
詞評家常言此作寫兒女離情,然細究創作背景——慶曆五年(1045)歐陽修貶謫夷陵,正值新政失敗之際。"兩岸鴛鴦"之喻,或暗指改革派官員的星散分離。參照其【戲答元珍】"春風疑不到天涯"之句,可知長江意象在歐陽修貶謫詩中常象徵政治命運的轉折。這種將個人情愛與政治失意雙重書寫的策略,實承續了屈原【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的比興傳統。

此詞之妙,正在於將南朝樂府的柔媚、花間詞的綺麗,轉化為士大夫的深沉寄託。表面寫閨怨,內裏蘊涵着北宋文人面對命運無常時的精神困境。今日讀者若只解其兒女情長,未免辜負歐陽公"詩窮而後工"的創作苦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