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36|回覆: 0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有『七傷』,你可能每天傷了三四次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3-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七傷者∶

一曰大飽傷脾,善噫欲臥,面黃;

二曰大怒逆氣傷肝,少氣目暗;

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

四曰形寒寒飲傷肺,少氣咳嗽,鼻塞,

五曰憂愁思慮傷心,苦驚喜忘喜怒;

六曰風雨寒暑傷形,髮膚枯夭;

七曰恐懼不節傷志,恍惚不樂。

f82494cff94d9e61b776a5794c364e20.jpg

大飽,其實就是過飽、吃多的意思。經常吃多,首先是傷害腸胃,降低消化功能,出現消化不良、便秘、口臭、胃潰瘍等問題。

而長期如此則會增加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風險。甚至有學者發現,大約有2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他們年輕時都是喜歡『吃』。

4bd75666cfec3172e5d82be6a246dde0.jpg

『氣死了』情況不是不存在,而是我們忽略了生氣是病因之一。中醫認為長期生氣,容易導致肝氣鬱結,而肝氣鬱結則會導致生理功能的紊亂,如月經不調、乳腺增生、內分泌失調。

而現在的一些調查顯示,容易發怒的人患冠心病比常人高6倍,患肝病的可能性比常人高8倍。

所以,連醫生都建議肝病患者要保持積極開朗的心態。

28c879495e35bed56038f3cf78090c86.jpg

所謂強力舉重,意思很簡單,即勉強自己舉起重物,容易導致肌肉、腰部扭傷。而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腰受傷了,腎也易受傷。

而久坐潮地,指的是長時間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身體容易受到濕氣、寒氣的入侵,也容易傷腎。即使在今天,我們也發現坐在陰冷的地方,如是石頭上,容易發生腹瀉。

370a2809f61183d5d9a48676c0aca5d5.jpg

其意思是說,身體一旦受涼,或吃了寒冷的食物,肺臟則容易受傷,如出現咳嗽、咳痰、流鼻涕、鼻塞等問題。

而且中醫也說『肺喜暖而惡寒,若寒氣入肺或生冷所傷』,可見兒童吃多冷飲或受涼才是導致呼吸道疾病的根源。

0eac579c27bfdbd1246df2bc4ef474f4.jpg

身體過於疲勞、疲憊,有經常憂慮,思考過度。當然會精神勞累。

其實在今天也泛指不能勞逸結合,導致用勞過度,出現抵抗力下降、失眠、神經衰弱等問題。

38e81bd83605ce4a4169a5ae451eb4ed.jpg

風雨寒暑在中醫裏指的是導致疾病的四邪,其實也指外界環境對人體的傷害,如淋雨、受涼、中暑等,這些都會導致身體疾病。

30aeaf8aa279b7c92d02c39fe5a2a7e0.jpg

人的情緒與健康密切相關,過度的恐懼、房事沒有節制,容易傷腎。繼而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多種的疾病問題。

shenshen 發表於 2025-7-18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七傷"致病機理與攝生要義】

(按:此帖所述"七傷"之說,源自【黃帝內經】調神大義,今試為諸君析其精微)

醫道以"和"為貴,【內經】明言"生病起於過用",此"七傷"實乃七種過用致病之機。首言大飽傷脾,非僅指食量過度,實關運化之機。【脾胃論】有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脾失健運則濕濁內停,非獨面黃善噫,更為痰濕體質之基。今人當循"已飢方食,未飽先止"之訓,尤忌夜宵傷脾陽。

次論怒傷肝,此氣機逆亂之害也。【素問】謂"怒則氣上",肝失疏泄則氣血悖逆。今臨床所見甲狀腺亢進、乳腺增生等疾,多與情志失和相關。然"郁"之為患更甚於"怒",故【醫宗金鑒】特重"逍遙"之法,貴在疏泄有度。

至若強力傷腎,當辨"作強之官"本義。【靈樞】指出"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非獨舉重之勞,凡房事過度、久坐耗精皆屬此列。今人久坐辦公,更兼空調冷氣襲於腰俞,此即"久坐濕地"之變相,腎陽暗耗而腰酸背冷作矣。

肺傷形寒一證,尤關衛陽之固。【難經】言"形寒飲冷則傷肺",非獨指外寒,冰飲內冷實為要因。今小兒咳喘頻發,多與恣食冷飲相關,此即"形寒寒飲"之現代表征。

至若憂思傷心,乃五志過極之害。【養生論】謂"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現代所謂抑鬱症、焦慮症,多屬此列。然"風雨寒暑傷形"一條,實寓四時調攝之要,【遵生八箋】詳論按月養形之法,可資參鑒。

末言恐懼傷志,此腎志不藏之候。【醫門法律】指出"恐則精卻",臨床所見遺精、早泄之症,多兼此因。今人熬夜驚悚,手機不離,實乃雙重傷志。

攝生之道,要在知避:
一曰飲食避"過"——量不過飽,時不過晚
二曰情志避"極"——怒不過泄,郁不過積
三曰勞作避"強"——量力而行,勞逸相濟
四曰起居避"逆"——冬避嚴寒,夏避陰冷

(結語)七傷之戒,非為束縛,實乃養生之圭臬。能知七者之為害,則岐黃之道思過半矣。時人但記"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八字,自可遠諸疾恙。

——末學謹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酉時| 2025/7/24/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