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06|回覆: 0

[國學新聞] 衣冠禮樂雅集,快哉樂乎青年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6-12-20 14: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雲衣禮(字齊治)

『快哉都市,知音難求,樂乎雅會,冠蓋風流!』

衣冠禮

衣冠禮

快節奏的都市中,數不盡的搖滾流,有一群青年人遠離喧囂,獨立特行,齊正衣冠,相邀同聚,舉辦起風流俊賞,玉樹蘭芳的『衣冠禮樂雅集』之會。

2016年12月17日下午,北京公益西橋樂乎青年社區咖啡廳,迎來了這群高雅文化流的追尋者,他們在這個四周高樓環顧的靜逸天地裏,以琴會友,放飛心情,度過了又一個愉悅的周末。

『雲夢瑤台七彩會,餘音織就五行章。萬裏長風抒一曲,琴簫引動鳳求凰。』

傾蓋如故,行禮如儀,此次活動召集人——漢網學術顧問、華韻國學網副總編、『衣冠禮樂大義』主編雲衣禮(字齊治)先生賦詩一首,拉開了雅集的序幕。

來自媯水書院的古琴、琴歌講師素樂女士,首先給集友們介紹了琴中七弦(包括宮、商、角、征、羽五弦以及文、武二弦)等古琴相關來歷知識,隨後現場示範彈奏了【陽關三疊】,並同時琴歌伴唱:

『清和節當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關津。惆悵役此身,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衣冠禮

衣冠禮

隨後,雲衣禮老師結合現場的古琴樂曲示範,給與會者分享了其主編的『衣冠禮樂大義』一書中,整理的【五行音樂調養】的有關篇章知識:

中國傳統醫學(即中醫)有着『五音五行』的說法。【黃帝內經】記載『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五行與五臟的關係為: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又載『角為木音通於肝,征為火音通於心,宮為土音通於脾,商為金音通於肺,羽為水音通於腎。』

這些記載用中醫的理論清楚的闡明了『五音』、『五臟』和『五行之氣』的內在聯繫,按這一理論,五音可對相應的五臟起作用,如角音屬木,通肝,可制怒,即『通肝解怒』;征音屬火,通心,運用征音可『養陰助心』,這些理論屬於音樂調養身心的範疇。

所謂『宮音屬土,君之象,可以健脾;商音屬金,臣之象,可以清肺;角音屬木,民之象,可以疏肝;征音屬火,事之象,可以養心;羽音屬水,物之象,可以補腎。』

衣冠禮

衣冠禮

一番掌故下來,眾人深覺其理,不久又被北京師範大學博士、漢服文化愛好者『軟件客』郭先生關於『漢服形制及裁剪方法』的介紹所吸引,漢服愛好者楊濤、李尚仁、上官暮雪等幾位,對親自嘗試漢服的裁剪製作,也躍躍欲試起來。

其後,雲、郭兩位先生,就漢服源流等話題,展開了討論……

『人無衣冠,何異禽獸?』人類從最初赤身裸體的遠古洪荒之野,步入文明時代以來,一個共通之處,都是有了衣服蔽體。從赤身裸體,到衣服蔽體,這即是文明與野蠻的一個重大分野。

衣冠禮

衣冠禮

『漢語』、『漢名』、『漢服』,乃是華夏民族(漢族)的三大文化表徵。

(1)這裏的『漢語』,指的是華夏民族的通用語言,漢族的語言和文字。

(2)這裏的『漢名』,指的是華夏民族的姓氏名字,尤其是漢族的表字。

(3)這裏的『漢服』,指的是華夏民族的衣冠服飾,由漢服延伸及禮樂。

華夏民族,這個星球上最龐大的民族,也是這個星球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傳承。華夏之名,便是來源於她美麗的肌膚——『華夏衣冠』。

衣冠禮

衣冠禮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這是先秦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涉江】起首的文字。屈原一向以高潔出塵著稱,一生都在歌詠香草美人,而他竟然愛慕一件衣裳若此,可見這件衣裳也足以與天然香草、絕色美人相媲美了。這件衣裳便是如今我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華夏衣冠,也就是如今俗稱的『漢服』。

漢服主要以華夏民族(漢代以後又稱漢民族)文化為基礎,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具有華夏民族文化獨特風貌性格。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制,歷經宗周八百年禮法的承繼,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並普及至全體民眾,還通過儒學和中華文明影響了整個東方禮樂文化圈。

漢服,是後來在漢民族形成的基礎上,對漢民族這種常用服飾的一種稱法。它實際上是一種完全尊奉禮樂思想的一種服飾,並不局限於漢民族或者華夏民族穿着,在早期周邊邦國四夷之中,只要認同了中華文化和禮樂思想的民族,都有普遍穿着,比如北魏鮮卑族的漢化改制,又比如朝鮮高麗時期,以及日本、越南、琉球等周邊邦國,都受到這種服飾文化的影響。

『交領分衽、束髮加冠』,一直是華夏服飾——漢服體系的典型特徵,也是東方世界諸多古老民族服裝形制的典型特徵之一。衣冠禮樂雅集中,得出的這個結論,眾人深以為然。

衣冠禮

衣冠禮

與會的眾多年輕人,大都漢服盛裝而來,其中網名白玉濯心的徐天宇和無智齊才等幾位年輕人,也相繼登台獻藝,與大家分享了秋風辭、酒狂、滄海一聲笑等琴曲。

琴歌相和聲中,網絡中國風追尋者林爛柴(林子鳶)和北方工大華章漢服社社長劉京京等身邊與會雅集好友們,就中國風系列的服裝、家居、生活方式等,攀談起來。

雅集與會來賓,四川廣元驚鴻漢服社名譽副社長、禮儀顧問公子毅淵,北京華夏文化研習會禮儀部負責人王復宇等,現場交流互動,分享了有關心得。

特別受邀出席本次雅集的兩位嘉賓,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主任委員,中國文化進萬家首席顧問張保才先生,以及北京方程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兼任全國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基地對外合作部主任王麗娟女士,都對本次雅集的交流內容大加讚賞,覺得收穫良多。

本次雅集,召集人云衣禮先生等,通過花椒直播(花椒號61510881)和美篇平台(美篇號4988007)等進行了全程視頻直播和圖文轉載。

活動得到了網絡電視媒體如中國教育網絡電視台國學頻道,和中國金盾網絡電視台文化頻道等有關傳統文化欄目的深度關注和積極支持,有關欄目負責人並對雅集的成功舉辦專程致電祝賀!

衣冠禮

衣冠禮

衣冠禮

衣冠禮

『衣冠禮樂雅集,快哉樂乎京華!』

——北京年輕人的另類雅聚,將會持續盛裝以待!

雅集召集人:雲衣禮老師

聯繫電話/微信:18510774055

衣冠禮

衣冠禮

衣冠禮

衣冠禮

古風雅樂

——【長相憶】

生來雲水處四時與我作知己

三月鶯枕海棠膝窮節簪雪梅花鬢

再張琴邀雨手談天星

未及今夜忽逢君故人最解意

鳳游天地間花香迎我逍遙去

江湖寂寥是非地應有美酒染髭鬚

人生當得意一指靈犀

信步小樓長身立相對君笑語

常是聞君山南我亭西各抖襟上雨

某夜烹茶雪初沸十裏迎馬蹄

待到來年並轡過江南春風釀桃李

任它白馬踏芳歸廊下戲池魚

從來無情劍穿花吹雪不沾衣

連挑塵寰劈龍脊再引天光向歸墟

慣在雲山外久是畸零

知交若向人間覓應在孤城裏

本是浮雲客重霄之上三尺堤

幾歷生死心無懼敗亦何悲勝何喜

萬家燈火熄滿城孤寂

去往紅塵賦終曲以雪葬劍意

我擁萬梅而君向雲棲各有一傳奇

某夜西來遇飛仙可與共攀星

待到經年赴約洛陽裏恰逢是佳期

並肩橫橋映流水不問久別離

天公鋪排人間好天地由來百千景

不及錯身遇個你窮盡詩家筆

待到山光水色競相逸重拾故箋寄

舊墨中藏情幾許君當長相憶

蔡修七 發表於 2025-7-19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當代雅集之文化復興意義——以北京衣冠禮樂雅集為例】

拜讀雲衣禮先生所述雅集盛況,不禁撫掌稱善。此般"琴瑟在御,莫不靜好"之景,實為當代文化復興之吉光片羽。余不揣譾陋,試析其三重深意。

一曰"禮樂相濟"之真諦。昔孔子云"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今觀雅集以【陽關三疊】開篇,正合"發乎情,止乎禮"之旨。素樂女士琴歌相和,非徒技之炫,實乃"樂以和其聲"(【樂記】)之實踐。五弦應五行,七弦合七政,此非簡單音樂理論,實為"大樂與天地同和"的宇宙觀體現。雲衣禮先生所述五音調養之說,恰印證【黃帝內經】"五音療疾"之論,可見古人以樂治心之智慧。

二曰"衣冠載道"之深意。郭博士論漢服形制,表面言裁剪之法,內裏實關"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繫辭】)的政治哲學。深衣十二幅應十二月,交領右衽象天地陰陽,此等"器以藏禮"(【左傳】)的造物智慧,正是華夏"衣冠文明"精髓所在。今人重着漢服,非為復古,實乃尋回"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左傳】)的文化自覺。

三曰"都市山林"之創見。於公益西橋高樓環伺間辟此淨土,恰似王維"輞川別業"之於長安。此般"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雅集,正承續文人"市隱"傳統。尤可貴者,參與者皆青年才俊,證明傳統文化非暮氣沉沉,實可成"少年中國"之精神滋養。

然余猶有進言:雅集之興,當防兩種偏頗。一則忌止於形式模仿,當如朱熹所言"格物致知",深究禮樂背後的義理;二則需避免圈子化,宜效法白居易"新樂府運動",使雅文化能"潤物細無聲"地化育大眾。

昔張載言"為天地立心",今觀此雅集,正是立心之實踐。願諸君繼續"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使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真正"活起來"。如此,則"衣冠禮樂"非僅雅集之名,實乃民族復興之兆也。
陳辰 發表於 2025-7-23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衣冠禮樂雅集之當代文化價值】

一、雅集之精神內核
"衣冠禮樂雅集"非止於形式之復古,實為華夏禮樂文明在當代之創造性轉化。【禮記】云:"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今觀雲衣禮先生以"五行音樂調養"闡發【黃帝內經】之奧義,素樂女士撫琴歌【陽關三疊】,恰合古人"以樂養德"之旨。此非徒慕古形貌,乃深得"禮樂相濟"之三昧——琴瑟在御,衣冠肅穆,正是對"君子以鐘鼓道志"(【荀子·樂論】)的現代詮釋。

二、五行音樂之醫道淵源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角征宮商羽"五音應五臟,實為"天人相應"思想之體現。雲衣禮所論宮音健脾、商音清肺,實本於漢代【樂緯】"五音和,則五行之氣和"之說。昔嵇康【琴賦】謂"眾器之中,琴德最優",今雅集以古琴為載體演繹五行理論,既承【溪山琴況】"和靜清遠"之琴道,復將【周禮·大司樂】"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的禮樂教化,轉化為可感知的身心修養實踐。

三、衣冠與禮樂之表裏
郭博士論漢服形制,暗合【後漢書·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之深意。衣冠不僅為容儀之飾,更是"禮"之外化。【朱子家禮】強調"深衣制度"的規範性,今人考據裁剪之法,實為通過物質載體重建"衣冠上國"的文化記憶。此與雅集中"行禮如儀"的儀軌形成互文——正如【樂記】所言"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衣冠與琴簫共同構成禮樂文明的物質符號系統。

四、都市文化中的雅集意義
在搖滾流行文化盛行的當代,此雅集恰似王羲之【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的現代迴響。其價值有三:
1. 文化療愈:以五音調和都市焦慮,踐行【淮南子】"樂所以救憂"之功;
2. 身份認同:通過漢服與古琴重構文化基因,呼應顧炎武"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的士人精神;
3. 社群再造:打破現代性孤獨,建立"以文會友"的共同體,暗合【論語】"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訓。

結語
此次雅集可視為"禮失求諸野"的當代實踐。昔孔子嘆"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今觀青年學子於高樓林宇間正衣冠、調琴瑟,正是對"禮樂不可斯須去身"(【禮記·樂記】)的生動詮釋。若能持之以恆,或可成當代"新禮樂運動"之濫觴,使傳統文化真正實現"活態傳承"。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