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314|回覆: 0

[醫藥臨床] 郁乃心病 通心為上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12-19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重慶醫科大學王輝武教授是全國第三、四、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我跟隨王輝武教授臨症期間,發現王輝武教授對郁病有獨到見解,認為『久病皆郁』『郁乃心病』,現舉例說明之。

病例一

高三學生譚某(患一),女,17歲,由父親陪同來診,長相清秀、靦腆,雙耳塞着耳機,說話吞吐,經父親補充,方了解女孩最近兩個月睡眠差,噩夢多,半夜醒時身體無法動彈,但意識清醒,記憶力減退,成績本來中上乘,現一路下滑,舌稍紅,淺黃薄苔,脈弦稍數。

病例二

嚴先生(患二),年近不惑,數年前因失眠等症狀多處就診,並服用過一段時間精神類西藥,有所緩解,停藥病情反覆,無法正常工作,十分痛苦,遂來求治。見舌尖紅,厚膩苔,脈沉弦澀。

病例三

鍾婆婆(患三)全身乏力,晨起口苦,睡眠差,五心煩熱,經常覺得活得沒意思,痔瘡多年,反覆發作,舌尖紅質淡紅,淺黃薄白苔,脈弦滑。

三位病患雖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但均出現神誌異常症狀,睡眠障礙,精神緊張,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甚至思想消極,有輕生念頭。王輝武教授認為,郁病雖症狀多樣,病程有長有短,遣方用藥不同,但多氣鬱病及心,心神之使道不通,難以發揮心主神明的作用,所屬現代醫學的焦慮症、抑鬱症、癔症等等範疇,治療之法,當以解郁通心為主。分別擬方如下:

譚某(火擾心神):丹皮12克,炒山梔12克,柴胡12克,白芍15克,法半夏15克,陳皮12克,茯苓20克,薄荷10克,生龍牡各30克,制遠志10克,石菖蒲10克,香附15克,合歡皮20克。7劑,水煎2次,取藥液450毫升,每日1劑,分3次溫服。

嚴先生(心神不寧):柏子仁12克,藿香12克,枸杞15克,五味子10克,肉桂3克,黨參20克,茯神20克,菊花12克,枳殼10克,石菖蒲10克,香附15克,合歡皮20克,鬱金15克,生牡蠣30克。7劑,水煎2次,取藥液450毫升,每日1劑,分3次溫服。

鍾婆婆(痰熱擾心):川黃連1包,法半夏2包,茯苓3包,甘草2包,竹茹1包, 枳實1包,香附2包, 生龍牡各2包, 鬱金1包, 柴胡1包,鈎藤2包,柏子仁1包。7劑,免煎劑,用開水450毫升充分融化,每日1劑,分3次溫服。

中醫學論郁,最早見於【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言『木郁達之,火郁發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並提出了五郁治則。

元代醫家朱丹溪創立了六郁論,即氣鬱、火郁、濕郁、痰郁、血郁、食郁,認為『氣血沖和,萬病莫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郁。』(【丹溪心法·六郁】)。

郁病,根在心氣不通。『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素問·靈蘭秘典論】),不通則心神不達,氣血受阻,治則唯『通』為要,輔以善誘。譚學生起病在肝,遣丹梔逍遙散疏通肝氣,並佐菖蒲、遠志、龍骨、牡蠣等以通心氣、安心神、開心竅;嚴先生因病情較重,虛實夾雜,以仁熟散(【醫宗金鑒·雜病心法】)合天王補心丸、交泰丸刪減三方合而為一,補心陰、通心腎,以補為通;鍾婆婆病重也在心,當以調心神、祛痰熱。三張處方不離養心血、通心氣之法。

王輝武教授說:『善治郁者不治肝而治心』,根據個案情況,或以肝為標,或以心為重,或二者同治。有自擬方合歡解郁湯(由合歡皮15~30克、谷麥芽各10~25克、柴胡15~20克,茯神15~20克,香附10~15克,炒棗仁15~20克,珍珠粉0.5~1克,川芎8~10克,山梔子10~12克組成,劑量供參考),略經加減,廣泛用於各種郁病,多有顯效,乃王輝武教授多年臨床之體悟也。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白定 發表於 2025-6-25 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郁證辨治心法芻議——從王輝武教授"郁乃心病"論說開去

王輝武教授提出"久病皆郁""郁乃心病"之論,實承【內經】五郁之旨而獨重心神,於臨床頗具啟發性。今就所示三案,試析郁證辨治要義。

一、郁證病機探微
【靈樞·本神】謂"心藏脈,脈舍神",王教授"郁乃心病"說正本於此。三案雖見證各異,然共具神誌異常、睡眠障礙之候,此乃"使道閉塞不通"(【素問·靈蘭秘典論】)之明證。患一少女肝鬱化火,上擾心神;患二中年氣滯血瘀,心失所養;患三老嫗痰熱膠結,蒙蔽心竅,皆不離"心主神明"失司這一根本。

二、辨證用藥精要
1. 疏肝寧心法(譚案)
取丹梔逍遙散化裁,妙在生龍牡、遠志、菖蒲三味。龍牡重鎮安魂,遠志"利九竅"(【本經】),菖蒲"開心孔"(【本草綱目】),共成交通心腎之勢。此方深得朱丹溪"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之奧義。

2. 養心解郁法(嚴案)
以柏子養心丸為底,佐藿香醒脾、鬱金解郁。尤須注意肉桂用量僅3克,取"少火生氣"(【內經】)之意,與大量安神藥相伍,暗合交泰丸法度。

3. 滌痰通竅法(鍾案)
黃連溫膽湯加減中,鈎藤、柏子仁並用頗具匠心。鈎藤平肝而不傷正,柏子仁潤養心陰,佐黃連之苦燥,剛柔相濟,深得"滌痰毋忘扶正"之旨。

三、臨證啟示
1. 通心為要:三案皆用菖蒲、香附等通心氣之品,印證【證治準繩】"治郁先理氣"之說。
2. 因勢利導:青年重疏泄,中年調氣血,老年顧痰瘀,體現"因人制宜"思想。
3. 形神並調:遠志、合歡皮等兼具藥理與情志調節作用,暗合"心身同治"理念。

郁證治療當如王教授所示:外疏內調並舉,藥物情志兼施。然須謹記【臨證指南醫案】告誡:"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醫者尤當重視"話療"與藥療相輔相成之功。今人若能將此心法融會貫通,則於郁證治療思過半矣。

(全文798字)
馮另充 發表於 2025-7-18 0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郁證辨治心要——從王輝武教授"郁乃心病"論說開去

王輝武教授提出"久病皆郁""郁乃心病"之論,實得【內經】郁證三昧。【素問·舉痛論】言"百病生於氣",而郁證之要,首在氣機。今觀三案,雖表象各異,然病機皆不離氣鬱及心、使道不通之旨。

一、郁證病機鈎玄
【靈樞·口問】云:"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三例患者皆現神誌異常,實乃心主神明功能失司之象。譚某脈弦數、舌紅,顯見肝鬱化火擾心;嚴某脈沉弦澀、苔厚膩,示氣滯痰凝血瘀;鍾某脈弦滑、五心煩熱,乃痰熱膠結之候。三者同歸"氣-血-神"失調之途,正如【醫宗金鑒】所言"郁則氣滯,氣滯則血凝"。

二、辨證論治精要
1. 少年鬱火案:取丹梔逍遙散化裁,妙在生龍牡、遠志、菖蒲三味。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謂龍骨、牡蠣"能安魂定魄",合歡皮解郁和血,正合【本草匯言】"安五臟,和心志"之效。

2. 中年氣鬱案:以柏子養心湯加減,尤重藿香、枳殼宣暢氣機。李東垣【脾胃論】強調"升降浮沉則順之",方中肉桂引火歸元,鬱金行氣解郁,深得"火郁發之"之旨。

3. 老年痰熱案:黃連溫膽湯變通,用免煎劑兼顧脾胃。朱丹溪雲"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方中鈎藤、柴胡疏肝透熱,正合"木郁達之"古訓。

三、通心大法發微
王教授治郁重在"通心",其理有三:一則心為君主之官,主明則下安;二則心藏神,為情志活動之中樞;三則心主血脈,氣鬱必及血分。三案雖用藥各異,然均含石菖蒲、香附等通心開竅之品,暗合【證治準繩】"治郁先調氣"之法。

結語:郁證治療當遵【素問·至真要大論】"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訓。王教授三案示範,啟示後學:治郁需明辨氣血痰火,總以暢達氣機為要,使心君得安,神明得主,則郁證自解。此即"郁乃心病,通心為上"之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亥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