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08|回覆: 2

[成語典故] 背道而馳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0-5 07: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背道而馳】相關人物

季梁,又稱季氏梁、季仕梁,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春秋初期隨國大夫,我國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開儒家學說先河的重要學者。

【背道而馳】涵義

背:背向;道:道路;馳: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背道而馳】出處

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背道而馳】辨析

【背道而馳】讀音:bèi dào ér chí

【背道而馳】近義詞:南轅北轍、分道揚鑣、適得其反

【背道而馳】反義詞:殊塗同歸、異途同歸、並駕齊驅、如出一轍

【背道而馳歇後語】:張果老倒騎毛驢

【背道而馳】用法:偏正式;一般作謂語

【背道而馳】造句

1、他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言行背道而馳

2、他兄弟倆同是醫生,卻背道而馳,哥哥診治免費,藥取本金,弟弟藥取倍價,只求發財。

3、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能與群眾的利益背道而馳

4、與歷史背道而馳的人終會被歷史的車輪壓得粉身碎骨。

5、時間與記憶背道而馳,記憶被投遞到虛無之中,開始成為無始無終。

6、如果我們今天的決定與當初堅持的宗旨背道而馳,公司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7、他希望能考上好學校,卻終日遊蕩不讀書,豈不是背道而馳

8、成長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只是很多人與他背道而馳

9、這兩家公司經營理念根本背道而馳,要怎麼談合作!

10、他們倆雖是兄弟,價值觀念卻背道而馳,完全不同。

【背道而馳】成語典故:

戰國時代,魏國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國,可是他在路途中聽到魏王準備要攻打趙國邯鄲的消息,就趕緊回國去勸魏王。

匆忙回國的季梁對魏王說:“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個駕着車子的人,他趕着馬想要去北邊,說他準備到楚國去。”魏王說:“楚國應該是向南走的,為什麼他要往北走呢?”

季梁回答說:“我也這麼跟他說的啊!可是,他認為他的馬是匹好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帶了足夠的錢;而且車夫經驗豐富,所以他覺得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因此,他不聽我的勸告,就繼續往北走了。”魏王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說:“這個人是個瘋子。雖然他有很多好的條件,但是他卻往反方向走,怎麼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接着季梁就告訴魏王說:“大王說的話一點也沒錯。但是,像大王現在這樣一直攻打附近的國家,這種舉動也會讓大王離稱霸的目標越來越遠,這不也是和那個往反方向去走的人一樣嗎?”

【背道而馳文言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背道而馳白話文】:

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摺,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着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背道而馳】成語接龍:

背道而馳→馳風騁雨→雨沾雲惹→惹火燒身→身不遇時→時間如箭→箭不虛發→發植穿冠→冠履倒易→易子而食→食不重肉→肉朋酒友→友風子雨→雨條煙葉→葉瘦花殘→殘民以逞→逞奇眩異→異想天開→開柙出虎→虎咽狼餐→餐霞飲景→景星鳳皇→皇天后土→土龍沐猴→猴頭猴腦→腦滿腸肥→肥頭胖耳→耳食之言→言信行果→果於自信→信手拈來→來者不拒→拒諫飾非→非分之想→想望風采→採薪之憂→憂患餘生→生機勃勃→勃然奮勵→勵精更始→始亂終棄→棄短就長→長慮顧後→後台老板→板上砸釘→釘嘴鐵舌→舌敝耳聾→聾者之歌→歌舞昇平→平白無故→故家喬木→木干鳥栖→棲丘飲谷→谷馬礪兵→兵不逼好→好景不長→長歌當哭→哭喪着臉→臉紅耳赤→赤身裸體→體國經野→野沒遺賢→賢良方正→正正之旗→旗鼓相當→當立之年→年壯氣銳→銳挫氣索→索隱行怪→怪聲怪氣→氣壯膽粗→粗服亂頭→頭上着頭→頭眩目昏→昏昏沉沉→沉舟破釜→釜魚甑塵→塵羹塗飯→飯囊酒瓮→瓮裏酰雞

羅卜花舞雨 發表於 2025-7-20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背道而馳"的哲學意蘊與歷史鏡鑒】

"背道而馳"作為承載深厚文化內涵的成語,其哲學意蘊遠超出字面所指的空間逆向運動。季梁諫魏王典故中,北轅適楚的荒謬行為實為政治決策的絕妙隱喻。考【戰國策·魏策】所載,季梁以"君之楚,將奚為北面"為喻,揭示目標與手段背離的治理困境,這種"道器相離"的辯證關係,恰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反面註腳。

從訓詁學角度審視,"背道而馳"之"道"具有雙重意涵:既指具體的道路,更暗合【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的哲學概念。王弼注【老子】云"道者,萬物之奧",在此語境下,背離大道實為對自然法則的違逆。季梁的勸諫藝術,正體現了春秋時期"以喻明理"的言說傳統,與孔子"能近取譬"的教化方式一脈相承。

歷史長河中,此類現象屢見不鮮。王安石變法時"青苗法"本為惠民,執行中卻演變為盤剝之術,恰如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所言"與古背馳而取怨於民"。這種政策異化現象,印證了【韓非子·解老】"緣道理以從事者無不能成"的深刻洞見。當代社會治理中,更需警惕"善政惡施"的背馳陷阱。

成語蘊含的辯證智慧對今人尤具啟示。程頤【伊川易傳】強調"理一而分殊",任何背離根本目標的努力,縱有"良馬堅車"亦難達至善。在全球化語境下,不同文明若不能"和而不同",終將陷入亨廷頓所言"文明衝突"的背馳困局。季梁之喻,實為穿越時空的警世恆言。
xie4566 發表於 2025-7-25 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背道而馳"的哲學意蘊與歷史鏡鑒】

"背道而馳"作為漢語成語的精粹,其哲學深度遠超字面之義。本文將從訓詁學、思想史及實踐智慧三個維度,對此成語作系統闡釋。

一、文字訓詁考釋
"背"字從肉從北,【說文】解為"反也",引申為逆向;"道"字首見於金文,本義為道路,後衍化為規律、準則;"馳"從馬也聲,【玉篇】釋為"疾驅也"。三字組合形成"逆向準則而疾行"的意象結構,其構詞法符合先秦"狀謂式"複合詞特徵。值得注意的是,該成語在唐代以前多作"背道而趨",至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始定型為今貌,此中可見中古漢語詞彙的演變軌跡。

二、思想史脈絡
季梁諫魏王典故實為儒家"正名"思想的早期實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此事時特別強調"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揭示出目的與手段背離的治理困境。季梁以"南轅北轍"為喻,暗合孔子"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的辯證思維。值得注意的是,隨國作為漢東第一大國,其大夫季梁的諫言傳統,實為後來楚地儒者(如陳良)"諷諫"傳統的先聲。

三、現代啟示
在當代語境中,"背道而馳"現象常見於三種維度:其一為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割裂,如環保政策與GDP主義的衝突;其二為個體認知與集體共識的背離,典型如網絡時代的"信息繭房";其三為短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的矛盾,諸多商業案例可為佐證。解決之道在於回歸【大學】"知止而後有定"的智慧,建立目標校準機制。

柳宗元在【序】中言"其去彌遠",實為對偏離本質者的深刻警示。今人當以此為鏡,在個人修養與社會實踐中,常懷"戒慎乎其所不睹"(【中庸】)之心,方不致淪為當代"北轅適楚"之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