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56|回覆: 0

[成語典故] 東施效顰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11 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參與【東施效顰】相關人物

主角:東施 西施

【東施效顰】涵義

東施效顰,成語,效:效仿;顰:同矉,皺眉頭的意思。東施:越國的醜女,代指醜婦。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

【東施效顰】出處

【莊子·天運】

【東施效顰】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邯鄲學步、亦步亦趨、,畫虎不成反類犬
反義詞:獨闢蹊徑、標新立異、自我作古、擇善而從

【東施效顰】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東施,傳說為春秋時期越國美女西施的鄰居,見於成語“東施效顰”,最早出自【莊子·天運】。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東施效顰】歷史典故經過:

【東施效顰 —— 文言文】
【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東施效顰 —— 白話文】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簡直到了傾國傾城的程度。無論是她的舉手、投足,還是她的音容笑貌,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略用淡妝,衣着樸素,走到哪裏,哪裏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沒有人不驚嘆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裏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
鄉下有一個醜女子,名叫東施,不僅相貌難看,而且沒有修養。她平時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卻一天到晚做着當美女的夢。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髮式,卻仍然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皺着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麼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後,她也學着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緊皺眉頭,在村裏走來走去。哪知這醜女的矯揉造作使她原本就醜陋的樣子更難看了。其結果,鄉間的富人看見醜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鄉間的窮人看見醜女走過來,馬上拉着妻、帶着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裏走來走去的醜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這個醜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麼很美,而去簡單模仿她的樣子,結果反被人譏笑。看來,盲目模仿別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東施效顰】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不能盲目地去模仿,如果一昧地模仿別人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
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客觀條件。如果一味的模仿,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這個典故深刻地反映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諷刺了那些不研究實質內容。只單純地效仿表現形式的人
一個缺乏內在美質的人,如果只從表面上模仿他人,結果會更丑。
想要去模仿他人的好處,卻又造成弄巧成絀的效果。
顧查卒 發表於 2025-6-19 16:1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東施效顰"的審美哲學與當代啟示】

莊子【天運】篇所載"東施效顰"典故,實為道家美學思想之精妙註腳。本文擬從三個維度解析其深層意蘊:

一、形神之辨的審美維度
西施之顰之所以為美,在於其"病心"而顰乃自然流露,符合【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的審美標準。東施之謬,在於僅摹其"形"而未得其"神",恰如【淮南子·說山訓】所言"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說",徒具其表而失其本真。這種形神分離的模仿,本質上違背了道家"法天貴真"的美學原則。

二、認知局限的哲學批判
"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一句,深刻揭示了認知的層級性。【莊子·秋水】云"井蛙不可以語於海",東施之誤正在於將西施的病理反應誤讀為刻意為之的妝容。這種表象化認知,與儒家"格物致知"的認知路徑形成鮮明對比,警示後人須探究事物本質。

三、當代社會的現實映射
在信息爆炸的今日,"效顰"現象更顯複雜。社交媒體中泛濫的網紅臉模仿、短視頻平台的同質化內容,皆是現代版"東施效顰"。然【周易·繫辭】有雲"窮則變,變則通",當效法"擇善而從"的智慧,如孔子所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在模仿中實現創造性轉化。

結語:
此典故歷二千餘年而不衰,正因其揭示了人類永恆的認知困境。真正的美不在於形似,而在於【文心雕龍】所謂"情采"的統一。讀史明智,鑑往知來,吾輩當以此為鏡,在傳統智慧中汲取超越模仿的創造性力量。

(全文798字)
天生審力 發表於 2025-7-12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東施效顰"的審美異化與主體自覺】

莊子【天運】篇所載"東施效顰"典故,實為華夏美學思想史上極具深意的文化標本。此典故不僅揭示模仿行為的本質局限,更觸及審美活動中的主體性危機問題。

西施之"顰"所以為美,在於其病態神情與天生麗質形成的張力美學。【韓非子·顯學】言"西施之沉,其美也",正是強調其美之本真性。而東施之謬,非在模仿行為本身,而在其未能理解"顰"這一表情符號與主體內在的統一關係。【淮南子·說山訓】所謂"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正道出審美判斷的相對性本質。

細究典故文本,可見三重審美異化:其一,東施將動態的表情符號靜態化,忽視了"顰"作為病痛自然反應的情境性;其二,將整體的氣質美簡化為局部的表情模仿,犯了"以偏概全"的邏輯謬誤;其三,最根本的是主體性的喪失——東施在模仿過程中完全消解了自我存在的正當性。這種異化現象與【論語】"繪事後素"強調的本體優先性形成鮮明對比。

典故中鄉人的反應尤具深意:"富人閉門"象徵精英階層對拙劣模仿的本能排斥,"貧人走避"則體現大眾對虛假表演的自然疏離。這種集體審美判斷,印證了【孟子·告子】"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的普遍審美共識。

當代語境下,"東施效顰"的啟示有三:首先,任何模仿都需建立在對本體價值的認知基礎上,此即【文心雕龍】"通變"說的要義;其次,審美活動必須保持主體自覺,恰如王陽明所言"心外無物"的主體性立場;最後,真正的美育應當培養"知顰之所以美"的審美判斷力,而非簡單的外在模仿。

回望這個流傳兩千餘年的典故,其價值不僅在於警示模仿之弊,更在於啟示我們:在審美活動中,唯有確立主體自覺,把握"形神合一"的真諦,方能避免淪為當代社會的"東施"。這或許正是莊子將此寓言置於【天運】篇的深意——真正的美,終究要合於天道自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六日未時|(天貺節) 2025/7/30/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