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5|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傅山書法思想可以醜陋笨拙 卻不能沒有氣節修養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4-26 14: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傅山書法思想可以醜陋笨拙 卻不能沒有氣節修養

傅山書法思想可以醜陋笨拙 卻不能沒有氣節修養

【五峯山詩碑】拓片傅山

說起傅山的書法,就不能不講傅山的連綿行草【五峯山詩碑】。這塊碑現在保存在山西壽陽的五峯山龍泉寺,內容是傅山專論狂草的詩,它集中反映了傅山的美學思想和他的狂草審美理想。

大巧若拙。傅山把自己的書法比作野鶩,他是反對家雞式的嫵媚。傅山有一段影響至深的名言四寧四毋。具體來說就是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率直毋安排。四寧四毋是傅山通過自身的書法實踐概括出的美學思想,對後來的書法美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至今仍是學術界的熱點議題。這裏有政治方面的分析,有對人品認識方面的分析。也有的人把字寫得很醜、很荒誕,卻斷章取義地說傅山就是要丑,給自己的所謂丑書找到理論根據。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四寧四毋的句式。我們常說寧死不屈,不是想死,而是不願屈辱地活着。所以傅山不反對美而要丑,而是反對媚俗、輕滑、安排。傅山強調真情,大巧若拙,是真實自我再現,樸實無華,是精雄老丑貴傳神的美。

傅山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詩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實際上這正是對四寧四毋的最好註解。傅山強調修養,講做人,講氣節,講正氣;傅山的書法思想早已超越技法,傅山的書法透露出一種浩然之氣。

傅山心中理想的狂草線條就像一團團盤繞在一起的蒼勁有力的松樹。師法自然,是很高的境界,歷史上的大師無不如此。如果把這種感覺上升到理性的解讀的話,將更有助於我們深刻理解草書的線條。

我們常說,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尤其是草書,線條是狂草的靈魂。草書是表現節奏韻律的。所謂節奏,就是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沒有節奏,線就是死的。草書是通過節奏韻律來表達內心世界,是情緒的心電圖。線條要有厚度,要力透紙背。厚重也就是線條的立體感。線條要有力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筆力要剛健,又要剛柔相濟。

回顧奔蛇獸,旋駭竹木龍。當傅山喝了酒,睡了一覺後,冷靜下來,驀然回首,狂草就像奔騰的野獸,讓人感到威猛無比,狂草就像出水的蛟龍,讓人感到驚駭震撼。有時傅山看了自己的狂草,也禁不住發笑,他笑自己的狂草就像道家的神符。若做神符鎮,差消息市容,傅山半開玩笑地說把他的書法掛在廳堂裏,可以當作鎮鬼的神符,可以鎮邪祈福保佑太平。

藝術不能直白,而應讓人充滿想像,啟發人的創造力、想像力。狂草是一種重整體、重氣勢、重氣象、重精神的書體,狂草書通過形質(即線的形態和質感)直抒胸臆而表現性情、表達思想,是中國書法的最高境界。

我們欣賞傅山的狂草,首先是看其整體格局、氣象,傅山寫得氣勢磅礴,整體視覺衝擊力極強。密密麻麻,曲曲折折,信手寫去,一片生機。再看字形結構,傅山一反常道,以繁代簡,用繁複的行書字形,加上極度的反覆穿梭盤繞連綿,這是傅山行草區別於他人的最大特點。而線條則以大篆筆法書寫,柔中帶剛,提按在單線行進當中,而不在轉折處,極富韌性拉力,線條動感極強,極具藝術感染力。

熊季 發表於 2025-6-14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傅山"四寧四毋"書學思想的本體價值與當代啟示】

傅青主"四寧四毋"之論,實乃晚明遺民精神在藝術領域的典型投射。其"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率直毋安排"二十字真言,非僅技法主張,實為士人風骨之美學宣言。今觀【五峯山詩碑】拓本,但見盤紆蛟龍之勢,凜然可見其"野鶩"之喻,恰與趙孟頫"家雞"之誚形成精神對峙。

考傅山書學思想,當置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語境中理解。其"丑拙"美學實為三重境界:表層形式之"支離",中層氣韻之"率直",深層人格之"浩然"。正如【霜紅龕集】所云:"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此語道破藝術本質——形式技巧終須統攝於主體精神。傅山所謂"丑",非刻意乖張,實乃拒絕"嫵媚"之奴態;其"拙"非真笨拙,恰是"大巧若拙"的哲學顯現。

細繹【五峯山詩碑】線條,可見"三氣"交融:篆籀之氣鑄其骨,章草之氣養其脈,狂草之氣暢其神。其點畫如古松屈鐵,轉折處暗合"折釵股"之妙;墨色濃淡間,自具"屋漏痕"之趣。尤可貴者,在"酒醒自笑"的創作狀態中,實現了"無意於佳乃佳"的藝術辯證法。這種"既雕既琢,復歸於朴"的境界,正是對"安排"之俗的徹底超越。

今之書壇,頗有以"丑書"標榜者,往往未得傅山精神之萬一。蓋因徒摹其形質之"支離",未養胸中之"浩然"。傅山書法思想的核心要義,在於將"氣節"轉化為"氣韻",使道德修養自然流露為筆墨氣象。觀其論書詩"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可知其將書道與人道視為不可分割之整體。

當代書法創作欲得傅山精髓,當從三處着力:其一,追摹其"師法自然"的觀察方式,悟解"奔蛇走虺"的物象轉化;其二,錘鍊"力透紙背"的線條質量,達到"重若崩雲,輕如蟬翼"的辯證統一;其三,也是根本所在,培養"壁立千仞"的人格境界。唯有如此,方能在筆墨中呈現那種"可鎮妖氛"的磅礴正氣。

傅山書學思想的現代意義,正在於警示我們:當技術主義泛濫之時,藝術更需要回歸"以人復天"的本源。其"四寧四毋"之說,實為醫治時下浮華書風的一劑良方。然須知此"藥"須以胸次學問為"藥引",若徒事形貌之丑怪,則無異於買櫝還珠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