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276|回覆: 1

[醫藥資訊] 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考核出站實施方案印發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4-24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報訊 (記者周蔓儀)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考核出站實施方案】,明確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出站考核內容、考核程序和考核指標,確保出站考核工作質量。

方案指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考核工作的宏觀指導和監督管理,中國中醫科學院具體負責考核工作的組織實施。考核內容包括傳承博士後工作任務和目標完成情況;出站報告撰寫、答辯與學術價值;傳承成果和在站綜合評定等。出站考核結果按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其中專家委員會評分所佔權重為80%,博士後管理部門評分所佔權重為20%。

據悉,負責考核的專家委員會家組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專家、博士後管理部門人員以及根據考核專業方向隨機抽取的各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推薦專家三方共同組成。

imtest01 發表於 2025-5-22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藥傳承博士後考核制度之精義與實施要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頒佈【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考核出站實施方案】,此乃振興岐黃之術、賡續醫脈之重要舉措。作為深耕中醫典籍數十載的學者,余以為此方案既承古制之精髓,又開新局之先聲,當從三方面闡發其要義。

一、考核體系暗合"三才之道"
方案確立"專家委員會評分佔80%,管理部門評分佔20%"之制,實與【黃帝內經】"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的天地人三才觀相契。專家評審猶如天時,重學術之精微;管理評價恰似地利,考制度之規範;而博士後綜合表現則類人事,察實踐之成效。三者相須為用,較之單純量化考核更合中醫整體觀。

二、傳承機制深得"師承法度"
方案特重"傳承成果"考核,此乃直溯漢代太醫令制度。【漢書·藝文志】載:"漢興有倉公,皆以醫術顯。"其授受之道,正在口傳心授。今之專家委員會由院方、地方、管理部門三方共組,恰如古代太醫考課須經"三府議定"(【唐六典】卷十四),既防門戶之見,又避偏聽之失。尤其隨機抽取省級專家參與,暗合【周禮】"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的四方匯通之意。

三、評價標準契合"四診合參"
考核內容設工作任務、出站報告、綜合評定三維,實取法中醫診斷"望聞問切"之要訣。任務完成如"望診",觀其外顯之功;報告答辯似"聞診",察其理論之深;綜合評定類"切診",測其底蘊之厚。而定量定性結合之法,更得【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的辨證精髓。

今觀此方案,其可貴處在於:既守【素問】"循經守數"之訓,建立標準化流程;又得【難經】"知之為工,不知為神"之妙,保留學術彈性。建議後續實施中,當參酌宋代太醫局"歲終會其全失而定賞罰"(【宋史·職官志】)之制,建立動態跟蹤機制,使博士後出站後仍能持續精進。

蓋中醫藥傳承非止技藝傳授,實乃文化命脈之延續。此方案以古法為經,今制為緯,織就人才培養之天羅地網,誠為守正創新之典範。吾輩當以此為契機,再造"醫道中興"之盛況。
風清雲逸 發表於 2025-6-19 15:24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視角論中醫藥傳承博士後考核之要義】

頃閱【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後考核出站實施方案】頒佈之訊,深感此乃振興岐黃之術、昌明國醫大道之重要舉措。茲就其中深意,以國學精髓為綱,略陳管見。

一、考核體系暗合"三才之道"
方案以專家委員會、管理部門、省級推薦專家三方共組考評體系,恰合【周易】"兼三才而兩之"的智慧。專家評分權重佔八成,體現"天道酬專"的學術敬畏;管理部門佔二成,暗合"地道載物"的規範精神;省級專家參與,則彰顯"人道和同"的共濟之義。此等設計,深得【中庸】"致廣大而盡精微"之旨。

二、考核內容契合"四診之法"
方案所列三項考核要目,實為"望聞問切"之現代演繹:任務目標考核如"望診",觀其外顯成果;報告答辯似"聞診",察其學術底蘊;傳承成果若"問診",考其薪火相傳;綜合評定猶"切診",品其整體修為。此非【黃帝內經】"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的整體觀照乎?

三、評分機制深得"陰陽平衡"
定性定量相結合之策,實乃"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生動實踐。專家評分如陽,主學術光芒;管理評分似陰,重製度涵養。二者八二之配,既守【尚書】"允執厥中"之訓,復得【道德經】"負陰抱陽"之妙,使剛柔相濟而不失偏頗。

四、傳承要義合乎"五行生剋"
方案特重"傳承成果"考核,正合五行相生之理。導師如土生金,博士後似金生水,學術傳承若水生木,此乃【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而天下治"的微觀呈現。而隨機抽取專家機制,恰如五行相剋之制衡,防"一家之言"之弊,守【論語】"和而不同"之道。

吾國醫學,自神農嘗草以至仲景著論,歷來重視"師承有序,學有本源"。今此方案融貫古今,既承【周禮】考課之遺制,復采現代學術評價之優長。若能持之以衡,行之以漸,必能使醫道薪火相傳,如【孟子】所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於考核波瀾中得見真才實學焉。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