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 f2 q/ |6 h7 T
% k' Q" V% G$ ` 9 c! S7 P( n- D; T! T
今人讀明史,常困惑於這樣的記載:『清河既失,全遼震動。』第一句容易明白,說的是清河城失陷了,也就是被女真兵攻破了;第二句就不太明白,一個小小的清河城丟失了,怎麼就讓全遼震動了呢?明清之際的交戰中,明朝在遼東先後丟失了撫順、開原、瀋陽、鐵嶺等重鎮,沒有哪一個說是讓全遼震動,怎麼單單一個清河城的丟失而讓全遼震動呢?% Y3 j# @0 _. T7 O( |/ v9 i7 y' h
$ |# ~, T. Q" E) \ u$ d q 劍拔弩張清河大戰一觸即發
2 b+ P2 }' p$ K+ K' U1 _! h) U* }- T
1618年夏季,一支數萬人的軍隊借着夜幕的掩護,從赫圖阿拉出發,向清河城掩襲而來。本就戰雲密佈的遼東,驟然緊張起來。' O% K* m1 h5 A) A4 g
3 M& d7 Z" b, c2 l1 x; S& f 1618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非常意義的年份。這一年,努爾哈赤撕下了對明王朝恭順的偽裝,頒佈『七大恨』,正式打出了與明王朝對決的大旗。6 A* K' [9 b' ]& L4 @1 K
* ^4 Z5 l& S$ j) j( R- ]; m8 \ ~
是年4月,努爾哈赤率大軍攻破撫順城,撫順城守將李永芳投降。撫順城數十萬人馬、糧草積蓄、各種武器被擄掠一空。撫順城被夷為平地。未幾,努爾哈赤又派大軍攻下東州城和馬根丹城,兩城同被夷為平地。
) S% c$ I0 {: ~4 M; n
( q, f9 v, H+ o y2 S 明王朝苦心經營100多年的撫順段遼東邊牆毀於一旦。 5月間,努爾哈赤率軍迎戰前來討伐的遼東總兵張承胤所率大軍,擊殺總兵張承胤和其手下兩員大將,消滅一萬多明軍。
6 J' V: f3 e5 M1 _. }1 F4 O; g* {( q
5 T$ t* m, F4 Q2 k4 y 正面對決,努爾哈赤頻頻得手,多年來對明王朝的畏懼心理一掃而空。回到赫圖阿拉,當大臣們和將士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努爾哈赤心中又在盤算着下一個目標。念頭一起,一個名字就浮上心頭:清河城。* F5 A5 N2 V* R# I; f' G
w* K, P& W) k) J5 B6 G; t8 x( t
拿下撫順,後金打開了通向瀋陽的通道,但後金仍不能深入遼東腹地,仍不能大踏步地向瀋陽前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清河城的存在。( r7 H3 k9 j! l! V+ q/ D$ b
$ [4 o G% g9 M: I: ]# S9 F 清河城是後金通向遼陽的通道,宛如明王朝與後金之間的一道門閂,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明軍幾次剿殺建州女真,都是通過此前往的。明王朝的有識之士比如說熊庭弼等人看到清河城戰略地位的重要,不斷地提升清河城的軍事級別。清河城剛建時,其建制單位是一個堡城,駐軍也就100多人。之後,駐軍的級別不斷提升,其長官由提調而守備,由守備而游擊,由游擊而參將。最後駐軍達到5500人,所管轄的據點有東州堡、馬根單堡、散羊峪堡、一堵牆堡、鹼廠堡、孤山堡,66個墩台,近200裏的邊牆和鴉鶻關隘,達到了『衛城』的軍事級別。150多年的苦心經營,清河城形成前有鴉鶻關的屏障、後有遼陽的支援、左有璦陽的策應、就近有鹼廠堡掩護的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成為明王朝國防思想和實踐的一個典型。
$ l% a4 g0 Y, p7 N
! ?+ _! e0 Y3 s% J0 q E1 j 在努爾哈赤盯准清河城時,明王朝的遼東經略也正盯着清河城。並猜測清河城一定是努爾哈赤的下一個目標,立即派了援遼游擊將軍張旆率領五千兵馬前來支援清河城。清河城的守軍達到了一萬多人,再加上城裏的百姓,守城人數還要更多。負責守衛清河城的參將鄒儲賢花了4個多月的時間積極備戰,整修城牆,配置火器。大小槍炮達到了1200多支。
8 c. i4 @$ O" ]* E2 n: J! R9 ^7 w0 [2 @) U
雙方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6 {% e+ y7 |" r
5 S1 b1 f( @% \! e
戰前鬥智努爾哈赤謀定而動 {: d0 ]7 w) t) E n9 v; G
0 `5 R3 i$ [7 M- \; x 為攻取清河城,努爾哈赤頗費了一番心思。
% Q2 x: h6 |0 e g( d$ P8 d' [
4 Z& K) w- H& d, I 針對清河城城牆堅固、易守難攻的特點,努爾哈赤在戰術上做了準備。一改後金兵丁以先攻上城頭為首功的獎勵辦法,改為以拆毀城牆記首功的辦法。激勵部下大練拆挖城牆的戰術。準備了勸降和強攻兩手。為了迷惑駐守清河城的明軍,努爾哈赤在出征清河前,用聲東擊西之計,擺出要出擊葉赫的架勢,宣稱,路過清河城,順便割點草禾回去。
" F# g) S) V/ F. [) z1 V4 O/ i/ y @ J3 Y$ P, m7 w
努爾哈赤帶領眾貝勒、大臣及部隊兩萬多人銜枚疾進,快到鴉鶻關時,又命兩名大將分別領軍插到遼陽和璦陽之間,截斷遼陽和璦陽明軍對清河城的增援。# q: c3 I. f9 K- k' V1 }% p
* j: `& P$ e; p. o6 g8 e 明軍堅守清河城有很清楚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派得力大將堅守鴉鶻關,遲滯後金軍對清河城的攻擊,為各路援軍的到來爭取時間,並可造成反包圍之勢,消滅來犯的後金軍隊;中策是在清河城的四周山上派出伏兵,或邀擊敵人,或作疑兵之用,與清河城互為犄角,也可為各路援軍的到來贏得時間;下策是孤守清河城,死待援軍。這是清河建城150多年來形成的戰略共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