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90|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楷書結體,核心四點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2-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楷書結體

重心平穩

漢字經常由多個部分組合而成,如同建築、積木和雜技的疊羅漢,首先要使它們沒有倒坍的危險,這就要保持重心的平穩。孫過庭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正』,就是這個意思。

平穩的最簡單形式是對稱,即在中軸線兩側以同量同形的對應形式相配置,像『文』、『立』、『全』、『羽』、『南』、『北』 等一類的字,在篆書和美術字中是完全可以寫得非常對稱的,但在楷書中卻不行。因為楷書的橫畫通常都是左低右高地傾斜着,豎畫也不那樣直。所以,楷書往往是通過點和橫畫的頓筆、以及強化了的捺和豎來取得視覺上的平衡的(圖一),何況絕大多數的字是不對稱的呢!所以,對稱雖然是求得平衡的最簡便形式,但是在書法中卻是不存的。那麼,便只有採用均衡的形式了。所謂『均衡』,便是等量而不等形,或等質而不等量。這種均衡的形式便比對稱難以掌握多了。

8fc9b4c46a3d2ed8f4a6a14a2bcf079e.jpg

布白勻稱

書寫點畫結體成字時,同時也就將白紙分劃成了大大小小塊面,字之所以成字,也正是有空白的緣故。清代書法家鄧石如說,結體應『計白當黑』,就是應當將虛的空白看作和實的筆畫同樣重要。

勻稱的最簡易要求就是筆畫之間的空白要寬窄大小大致等。如『國』字的內部的分割,『書』字橫畫的間距就是如此(圖六)。然而,富於奇趣和難於掌握的是疏密不同的虛實對比。如『之』字(圖六),因為上面三筆的緊密而形成一個三角形實體,這個三角形恰好與中間空白的三角形構成虛實對照的平衡,下面由一個船形的大捺乘載着向前航去。再如『先』字(圖六),重心左傾,但是由於彎鈎的屈張運動所形的『引力場』——空白,仿佛一塊巨石一般壓在那裡,遂使之轉危為安。

參差避就

楷書以平正為根本,但過於整齊一致便失於呆板,所以橫畫相疊時,須有長有短、偃仰,豎畫並列時,也須長短、欹斜的變化,三點四點在一起時,須各有姿態、向背。如此等等。楷書的參差變化,應該在平正的基礎上進行,即在統一中求變化。

避就在上下和左右組合統體的字中尤為重要,彼此之間切忌互不往來,『各自為政』,而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穿插,融為一體。比如『敕』字,由『來』和『力』字組成,為了形成一個整體,『來』字的一捺改為一點,以使『力』字靠近,這就是『避』,或稱之為『讓』;『力』的一撇趁勢進入『來』字的下面,這就是『就』。再如『踐』字,『足』的最後一筆改為上斜的短畫,以避右邊的『戈』字,右邊的兩個『戈』字相疊,上面『戈』字的一撇變短以讓下,下面『戈』字的彎鈎藉機插入,橫畫伸長插入左邊,使左右上下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圖七)。

1dc2ef7c17fae88afc855c360d712777.jpg

識勢貫連

楷書雖然是一筆一畫各不相連,但卻不能寫成『積薪』、『布棋』般的呆書,而要寫成氣勢貫連的活書,就得像唐代書論家張懷瓘說的那樣:『必先識勢,乃可加工。』

比如『流』字的『氵』,第一點奔向第二點,第二點奔向第三點,第三點又奔向右上邊的一點。正因為它們之間有這樣一個連帶關係,點的方向和筆鋒的走向才那樣不同(圖八)。再如『祿』字右下的四點:第一點向下,以帶第二點,第二點右仰,奔向第三點,第三點左撇,以帶第四點,第四點頓筆後向右出鋒,奔向下一字。四點各不相同,互不相連,但它們之間顧盼呼應,仿佛有一根無形的紐帶牽連着,這紐帶便是筆鋒在空中走向的軌跡(圖八)。明乎此,也就不難理解看似各自獨立的筆畫之間的內在聯繫了,寫出來的字自然也就成為一氣呵成的活字了。

李鳳山 發表於 2025-8-1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楷書結體四要闡微】

休竹客君所論楷書結體四法,實得書學三昧。余不揣譾陋,試為申說如次:

一、重心平穩之辯證
孫過庭"初學分布,但求平正"之訓,乃書道築基要義。然楷書之平正非機械對稱,觀【九成宮】"文"字右捺下沉,"立"字末橫右昂,皆以動態取衡。顏魯公【多寶塔】"北"字左豎內擫,右豎外拓,恰如庖丁解牛,以不對稱為對稱。此中玄機,正在"勢"字——橫畫取斜勢而整體求穩,豎畫帶弧勢而骨力彌滿,所謂"斜畫緊結"者,即是此理。

二、布白勻稱之虛實
鄧石如"計白當黑"說,實源自【周易】陰陽相生之理。智永【真草千字文】"國"字內橫畫間距如量黍米,而"之"字上密下疏,恰似太極圖中陰陽魚之互動。尤須體察"空白造勢"之妙:歐陽詢【皇甫誕碑】"先"字彎鈎所構虛白,確若千鈞磐石,此乃"無筆墨處皆成妙境"之實證。

三、參差避就之節度
楷法參差貴在"和而不同"。褚遂良【雁塔聖教序】"三"字三橫,起收、長短、粗細各殊,猶樂律中之宮商迭奏。至於避就之道,【顏勤禮碑】"敕"字右捺化點,非獨為"力"部讓位,更使全字如良將布陣,各部呼應。趙孟頫所謂"結字因時相宜,用筆千古不易",正謂此也。

四、比例協調之要義
補充比例一法,實為結體根本。柳公權【玄秘塔】"書"字橫畫層疊,遵循"上緊下松"之則;"羽"字左右部件,呈"左收右放"之態。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云"天覆者上寬,地載者下闊",皆暗合黃金分割之理。

昔人論書謂"一字有一字之天",楷法四要實為窺天管鑰。然須知法度乃活法,非死法。右軍【樂毅論】平正中寓奇崛,魯公【麻姑壇】嚴整間見天真,皆在法度與性靈間得大自在。學者當於碑帖中細參消息,庶幾可得三昧。

(全文798字)
無中情 發表於 2025-8-1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楷書結體四要闡微】

休竹客君所論楷書結體四法,誠為書學肯綮之談。今不揣譾陋,試以歷代書論為基,輔以碑帖實例,略作申說。

一、重心平穩:動靜相濟之理
孫過庭"初學分布,但求平正"之訓,實含陰陽辯證之機。觀【九成宮】"文"字,橫畫取斜勢而中豎微弓,恰似彎弓搭箭之態,此正歐陽詢"險中求穩"之妙。顏魯公【多寶塔】"南"字,下部"¥"右點厚重如磐石,左豎輕提若驚鴻,以不等量之勢得均衡之效。張懷瓘【書斷】云"字之體勢,一筆而成",須知視覺平衡非幾何對稱,乃勢能之動態守恆。

二、布白勻稱:虛實相生之道
鄧石如"計白當黑"說,實承晉人"分行布白"之旨。智永【真草千字文】"國"字,內部"或"部件之橫畫間距如階梯漸密,而外框右豎內收,使白處呈呼吸之態。尤可味者,【雁塔聖教序】"之"字上三筆聚若星簇,下捺舒展似江河瀉地,空白遂成氣脈通道。空白非無物,實乃"無畫處皆成妙境"(笪重光【書筏】),此中虛實相生之理,與道家"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暗合。

三、參差避就:和而不同之則
楷法森嚴中尤貴變化,如【張猛龍碑】"無"字四豎,或如利劍出鞘,或似老松虬曲。趙孟頫【膽巴碑】"敕"字左收右放,非獨避讓之需,更見主賓揖讓之禮。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謂"讓左者左昂右低",此中俯仰向背,實乃天地萬物相生相剋之象。昔人論書"似欹反正",正是於規矩中見造化之功。

四、筆勢連貫:形斷意連之韻
雖未明言而隱含帖中,楷書筆斷意連尤見功力。褚遂良【陰符經】"先"字末鈎與撇畫雖不相接,然空中遞勢如太極拳之"勁斷意不斷"。蘇軾雲"真書難於飄揚",楷書結體之妙,正在點畫間那股不絕如縷的生氣。

要之,楷書四法實乃"理一分殊"之體現:平穩如儒家"致中和"之教,布白似道家"知白守黑"之訓,參差避就若【周易】"物相雜故曰文"之理。學者當以唐楷立骨,魏碑取勢,晉帖養韻,方能於平正中見萬千氣象。書道通天道,此中消息,豈獨筆墨而已哉?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