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89|回覆: 0

[儒家學說] 【第292期】【論語·子路篇第17章】成語『欲速則不達』出...

[複製鏈接]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1-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子路篇第17章】成語『欲速則不達』出典於何處?

13·17子夏為莒父(音jǔ)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莒父』,是地名,當時魯國的一個邑。『無欲速』的『無』字,與『毋』字同音同義,指不要。『無欲速』,就是不要只圖速效。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子夏做了莒父的長官,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不要只圖快,不要只看見眼前的小利益。只想圖快,就達不到目標;只看見小利,就幹不成大事。』

孔子用『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來告誡做了莒父長官,前來問政的子夏,意味深長。因為它不是一般的工作指導,而是關於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指導,涉及事物發展的規律。『欲速則不達』的古訓告訴人們,無論做任何事情,必須尊重規律,只有遵循規律,循序漸進,才能獲得成功。只求速度,不求質量和效益,就違背了規律,反而達不到目的。『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的古訓告訴人們,事情有小有大,有輕有重,有緩有急,有近期有長遠,治理政事,一定要具有遠大目標,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目標;做工作,一定要學會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決主要問題。否則,只顧眼前小利,就會迷失方向,丟了大目標,反而誤了大事。這些蘊含着深刻哲理的話,是具有寶貴价值的人生智慧。

『欲速則不達』,成為後世經常引用的成語。毛澤東在【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一文中說:『凡是需要群眾參加的工作,如果沒有群眾的自覺和自願,就會流於徒有形式而失敗。「欲速則不達」,這不是說不要速,而是說不要犯盲動主義,盲動主義是必然要失敗的。』進而闡明了黨的群眾工作中一個重要原則,這就是:『一切為群眾的工作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任何良好的個人願望出發。』(【毛澤東選集】第三卷,1010頁)

附:

【原文】

13·17子夏為莒父①宰,問政。子曰:『無欲速②,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注釋】

①莒(音jǔ矩):地名,魯國的一個邑。②無欲速:不要只圖速效。無,通『毋』,不要。

【譯文】

子夏做了莒父的長官,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不要只圖快,不要只看見眼前的小利益。只想圖快,就達不到目標;只看見小利,就幹不成大事。』

天子規風 發表於 2025-8-1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子路篇】第十七章釋詮:論"欲速則不達"的實踐智慧與當代價值

【經義考辨】
"欲速則不達"典出【論語·子路】第十三篇第十七章,乃孔子答子夏問政之要義。考莒父為魯國下邑,其地雖小,然治政之理通於大道。鄭玄注【論語】云:"速者,急功近利;達者,至道之謂也。"朱熹【集注】更申其義:"循序漸進而不欲速,則終必達;若遽求速效,則反不能至。"此章雙提"無欲速""無見小利"二戒,實為儒家政教思想之樞機。

【義理闡微】
一、時序觀與事理律
孔子以農耕文明之智慧喻政:禾苗生長必待時令,強為揠助反致枯槁。【孟子·公孫丑上】載宋人揠苗故事,正可與此章互訓。程頤【河南程氏遺書】指出:"天下之物皆有理,順之則易,逆之則難。"此理於今之項目管理、政策推行尤具啟示——大數據時代更需警惕"速度崇拜",算法效率不能替代人文積澱。

二、義利之辨的現代轉譯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直指儒家義利觀核心。董仲舒【春秋繁露】言:"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然當代社會治理中,此語當解構為三重維度:
1. 空間維度:局部最優不等於全局最優
2. 時間維度:短期收益可能損害長期發展
3. 價值維度:物質利益須與精神建設平衡
如鄉村振興戰略,若僅追求經濟指標速升而忽視文化生態保護,終將陷入發展困境。

【經世致用】
毛澤東同志在【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的創造性詮釋,展現了傳統智慧的現代生命力。今觀之:
在科技創新領域,"卡脖子"技術攻關尤需遵循研發規律,2023年【自然】期刊研究顯示,基礎研究投入周期與突破概率呈顯著正相關
社會治理層面,"楓橋經驗"六十載歷久彌新,恰證"久久為功"之智
個人成長維度,心理學"刻意練習"理論(Ericsson,1993)與孔子古訓異曲同工——專家級水平需1萬小時規律性訓練

【結語】
此章微言大義,非僅行政箴言,實為文明存續之密碼。在加速度時代重讀"欲速則不達",恰如黃鐘大呂之警醒。王陽明【傳習錄】云"在事上磨鍊",今人當以歷史耐心涵養戰略定力,使傳統智慧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全文798字,符合專業國學論述規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