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68|回覆: 2

[成語典故] 老生常談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14 08: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參與【老生常談】相關人物

管輅

【老生常談】讀音: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老生常談】涵義

老書生經常說的話。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鮮意思的話。

【老生常談】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談。”

【老生常談】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老生常談】近義詞:陳詞濫調、老調重彈

【老生常談】反義詞:標新立異、真知灼見、遠見卓識、奇謀高論、珠玉之論

【老生常談】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管輅(209年-256年),三國時期曹魏術士。字公明,平原(今山東德州平原縣)人。

【老生常談】造句

1、全球經濟力量向東方轉移,已經成為政治對話中的老生常談

2、有關美聯儲(us federal reserve)“兩大政策目標無一實現”的說法已經成為了貨幣政策討論中的老生常談

3、他的演講內容乏善可陳,儘是些令人生膩的老生常談

4、如今再談論什麼美國正經歷一段緊縮期、已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國內政策,早已是老生常談

5、你不要瞧不起我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這可是人生的真體驗。

6、沒想到離開家後,最想念的就是母親那幾句老生常談的話。

7、並非老生常談,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艾倫朗格在1979年便證實了這一點。

8、21世紀將屬於亞洲,這已成為老生常談,經濟表現的現實支持着這種說法。

9、銀行業是一場信心博弈已是老生常談

10、稅務局的腐敗是件老生常談的事,這是一個主張對當地經濟進行更多控制的機構。

11、當然這都是老生常談的東西。

12、人類解決大問題的能力出了問題這已是老生常談

13、當他開口說古人如何如何,我就知道這必定又是一場老生常談的演講。

14、“有志者事竟成”雖是老生常談,卻是顛撲不破的。

15、今天消防節來談防火,許多人必定生厭,但是老生常談還得談。

【老生常談】歷史典故經過:

三國時候,有個名叫管輅的人,從小勤奮好學、才思敏捷,尤其喜愛天文。十五歲時,已熟讀【周易】,通曉占卜術,漸漸有了小名氣。

當時,曹操侄孫曹爽有兩個心腹,一個吏部尚書何晏,一個是侍中尚書鄧颺。他們倚仗權勢,胡作非為,名聲很不好。有一天,他們聽說管輅很會算卦,也想讓他給他們算一算。

一日(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鄧颺來見何晏。二人在花園涼亭里喝着酒,百無聊賴。鄧颺看何晏不時對着荷花池水,欣賞着自己的一張粉臉,便忍不住道:“哎,你老兄整天臭美什麼?你不想想,你我的尚書要當到何時才是頭呀?”

何晏說:“何不讓那個精通【】理、占卜之術的平原郡管輅為我們占卜一下呢?”鄧颺撫掌喜道:“哎呀,我都快想瘋啦。只是不知道去哪兒找這位神卜。”“這個好辦,來人。”何晏喚來家人,吩付去請管格。

管輅早就聽說這兩人是曹操侄孫曹爽的心腹,倚仗權勢,胡作非為,名聲很不好。他考慮了一會兒,想趁這個機會好好教訓他們一頓,滅滅他們的威風。

只兩個時辰,管格敞開着衣衫,雙手甩動着寬大的袍袖,飄飄悠悠來了。何晏一見管輅,就大聲嚷道:”聽說你的占卜很靈驗,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機會升官發財。另外,這幾天晚上我還夢見蒼蠅總是叮在鼻子上,這是什麼預兆?”

管輅想了一想,說:“從前周公忠厚正直,輔助周成王建國立業,國泰民安;現在你二人身居高位,職重如山,名若雷霆,但人們懷念你們恩德的少,畏懼你們威勢的多,這恐怕不是小心求福之道。你的夢按照卜術來測,也是個兇相啊!”

何晏聽着他的講述,一驚一乍,粉白的鼻尖上出了一層油汗。

管輅自顧說道:“要想逢凶化吉,消災避難,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聖賢們,發善心,行善事。如果你們能收斂幹壞事的心,彌補合乎禮儀的行為。這樣,青蠅就可以驅除,三公的地位就可以得到。”

鄧颺恭恭敬敬聽了半天,竟聽到這樣一番訓斥,不禁惱道:“你這不是老生常談嗎?我們早就知道,何必再聽你的囉嗦?”(“此老生之常談。”)晏臉上鐵青,一語不發。

管輅見了,哈哈一笑:“雖說是老生常談的話,卻不能加以輕視啊!”

不久,新年到了,傳來消息說何宴、鄧颺與曹爽一起因謀反而遭誅殺。管輅知道後,連聲說:“老生常談的話,他們卻置之不理,所以難怪有如此下場啊!”

 
馬而 發表於 2025-5-1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老生常談"的智性困局與價值重估】

"老生常談"一典出自【三國志·魏書·管輅傳】,其表層語義雖指陳言舊說,然細究管輅與何晏、鄧颺之對話語境,實蘊含深刻的認知辯證。建安年間,何晏以"【易】稱'知幾其神乎'"問卜於管輅,管輅直言"此老生之常譚"的背後,實為對清談玄虛之風的批判。考【管輅別傳】載,此次占卜後管輅更預言何、鄧"鬼躁""鬼幽"之相,次年即應驗於高平陵之變,可見所謂"常談"未必盡屬空言。

從認知語言學視角觀之,"老生常談"的語義演變呈現價值判斷的弔詭性。西晉李密【陳情表】"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本是常談,然因其情真意切反成千古名句;北宋蘇軾【日喻】揭示"道可致而不可求"之理,表面重複【中庸】舊說,實則賦予新解。故判斷言論價值,當觀其"語境重構度"而非單純的新舊屬性。清人章學誠【文史通義】所謂"言公"之論,恰指明常談之所以為常,正因其觸及人類經驗的普遍性。

當代社會對"老生常談"的集體焦慮,實為現代性知識生產機制的表徵。法國思想家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再生產"理論揭示,所謂創新往往是對經典話語的符號重組。觀今日學界,真正具有"標新立異"外觀的論述,其內核多未超出【論語】【道德經】的元典智慧。如"全球化"對應"天下大同","可持續發展"暗合"天人合一",這種東西方智慧的跨時空呼應,恰證明人類根本問題的恆常性。

重估"老生常談"的價值,須建立三維評判標準:一察其是否具有"元典性",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倫理金律;二辨其是否達成"語境適配",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後重提"格物致知",實為對朱子學的創造性轉化;三觀其是否形成"認知省力"效應,司馬光【資治通鑑】以"常談"載治亂之道,正為降低統治者的決策成本。明末清初顧炎武著【日知錄】,每日記錄看似平常的讀書心得,終成"稽古有得,隨時札記"的經典範式。

管輅當年諷何晏之語,今日讀來尤具啟示:真正的智慧不在刻意求新,而在對常識的堅守與深化。當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提出"軸心時代"理論時,不過是用新術語重釋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古老智慧。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或許更需要像管輅那樣的判斷力——既能識破虛偽的創新包裝,又能從常談中提煉出歷久彌新的真知。
許舍昀 發表於 2025-5-4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老生常談"的經典性與現代價值】

"老生常談"一典出自【三國志·魏書·管輅傳】,其字面雖指老儒生之陳言,然細究其文化內涵,實蘊含中國傳統文化中"述而不作"的經典傳承精神。管輅以"此老生之常談"回應何晏、鄧颺之問,表面謙遜,實則暗藏機鋒,恰體現魏晉士人"以柔克剛"的處世智慧。

考其詞義流變,"老生常談"在當代語境中常帶貶義,然返本溯源,其本相實為經典之言的反覆傳誦。孔子"溫故而知新"、朱熹"舊學商量加邃密",皆強調經典重讀的價值。漢代經師"日課萬言",宋代儒者"熟讀精思",正是通過反覆研習常談,方得聖賢真諦。故"常談"之"常",非指陳腐,實謂恆常之理。

管輅其人,精於易理而慎於言辭。面對權貴問卜,不以奇談炫技,而示以常道,此正合【周易】"吉人之辭寡"之訓。其應答之妙,在於以"常談"為盾,既守士人節操,又不忤權貴,展現亂世中知識分子的生存智慧。觀今日學術場域,或標新立異以博關注,或陳言堆積而乏創見,皆失"常談"本義。

當代社會信息爆炸,"老生常談"尤顯其現代價值。母親叮囑、師長教誨,看似重複,實為文化基因的傳遞。哈佛大學朗格教授的實驗證明,對"常談"的重新覺知能產生認知突破。故真正的智慧不在求新求異,而在對基本命題的持續思考。如防火安全、廉政建設等議題,正需以"常談"態度反覆強化。

要之,"老生常談"之價值,在於提醒我們:真理往往寓於平凡。對待傳統智慧,當如管輅解易,既知其常,又通其變,方能在重複中見新意,於平凡處得真知。此乃這一古老成語給予當代人的深刻啟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