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07|回覆: 1

[成語典故] 乘風破浪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9 22: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乘風破浪】相關人物

宗愨,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將領。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練武,最終成為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

【乘風破浪】涵義

船隻乘着風勢破浪前進。比喻排除困難,奮勇前進。

【乘風破浪】出處

【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乘風破浪】辨析

【乘風破浪】讀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乘風破浪】近義詞:披荊斬棘、高歌猛進

【乘風破浪】反義詞:裹足不前、高歌猛進

【乘風破浪】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乘風破浪】造句

1、無論處在何種艱苦的困境下,,她總是以乘風破浪般的勇氣面對。

2、颱風來時,有人乘風破浪的出海捕魚,我看了真為那些人擔心。

3、遠眺海面上有一艘帆船,正乘風破浪急速前進,畫面煞是好看!

4、只聽裁判一聲令下,頃刻間,萬帆齊發,乘風破浪航向彼岸去。

5、駕小冬在大海中乘風破浪,得靠過人的勇氣和技術。

6、時代青年就要有乘風破浪的抱負,才能成大業,立大功。

7、趁年輕,乘風破浪地做一番事業,才不枉費人生黃金歲月。

8、我矗立船首,張開雙臂,體會一下乘風破浪的感覺。

9、我像是一位舵手,在人生的海洋上,駕着船乘風破浪地駛向不可知的未來。

10、此去前途雖多艱險,但絕難動搖我乘風破浪的雄心壯志。

【乘風破浪】成語典故:

南北朝時,河南南陽有位年青人名叫宗愨,字元干。他自小就跟着父親和叔叔舞刀弄槍,練拳習武,年紀不大,卻練得一身好武藝。

有一天,正是他哥哥結婚的日子,家裡賓客盈門,熱鬧非凡。有十幾個盜賊也乘機冒充客人,混了進來。

正當前面客廳里人來人往,喝酒道賀之際,這伙盜賊卻已潛入宗家的庫房搶劫起來。有個家僕去庫房拿東西,發現了盜賊,大聲驚叫着奔進客廳。 一時間,客廳里的人都被驚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見宗愨鎮定自若,拔出佩劍,直奔庫房,盜賊一見來了人,揮舞着刀槍威嚇宗愨,不許他靠前。

宗愨面無懼色,舉劍直刺盜賊,家人也吶喊助威。盜賊見勢不妙,丟下搶得的財物,趕緊脫身逃跑了。

賓客見盜賊被趕走,紛紛稱讚宗愨機敏勇敢、少年有為。問他長大後幹什麼?他昂起頭,大聲地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干一番偉大的事業。”

果然,幾年以後,當林邑王范陽邁侵擾邊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討伐時,宗愨自告奮勇地請求參戰,被皇帝任命為振武將軍。

一次,檀和之進兵包圍了區粟城裡林邑王的守將范扶龍,命宗愨去阻擊林邑王派來增援的兵力。

宗愨設計,先把部隊埋伏在援兵的必經之路,等援兵一進入埋伏圈,伏軍立即出擊,把援兵打得個落花流水。

就這樣,宗愨果然替國家打了不少勝仗,立下許多戰功,被封為洮陽侯。實現了他少年時的志向。

【乘風破浪文言文】:

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餘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藝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

【乘風破浪白話文】: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卻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憑藉着大風颳散綿延萬里的巨浪。”

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那時宗愨才14歲,卻親自上前抵抗強盜,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

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故而默默無聞。

【乘風破浪】成語接龍:

乘風破浪→浪蝶狂蜂→蜂腰削背→背腹受敵→敵國外患→患難與共→共商國是→是非分明→明目張胆→膽寒發豎→豎起脊梁→梁上君子→子虛烏有→有案可查→查無實據→據義履方→方寸之地→地老天昏→昏迷不醒→醒聵震聾→聾者之歌→歌功頌德→德言容功→功高蓋世→世俗之見→見景生情→情孚意合→合膽同心→心回意轉→轉瞬即逝→逝者如斯→斯事體大→大放厥詞→詞正理直→直情徑行→行屍走骨→骨肉團圓→圓孔方木→木公金母→母以子貴→貴壯賤弱→弱肉強食→食藿懸鶉→鶉居鷇飲→飲膽嘗血→血氣方壯→壯志未酬→酬功給效→效死勿去→去食存信→信而有證→證據確鑿→鑿壞以遁→遁入空門→門階戶席→席門蓬巷→巷尾街頭→頭眩目昏→昏頭搭腦→腦滿腸肥→肥頭胖耳→耳聞目覽→覽聞辯見→見仁見智→智窮才盡→盡情盡理→理所當然→然糠照薪→薪盡火傳→傳經送寶→寶山空回→回天挽日→日落西山→山復整妝→妝聾做啞→啞子託夢→夢寐以求→求賢如渴→渴驥奔泉→泉石膏肓

【乘風破浪】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無論遇到任何事都要有堅定、堅強的意志,這樣才能辦成事情。

 
懋松 發表於 2025-4-27 04:4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乘風破浪"的志士精神與文化傳承】

"乘風破浪"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張力的精神意象,其價值不僅在於成語本身的修辭之美,更在於它承載着中華文明中"剛健有為"的哲學精髓。考【宋書·宗愨傳】所載"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一語,實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士人精神轉型的重要見證。

從訓詁學角度析之,"乘"字本義為"憑藉",引申為把握機遇;"破"字從石從皮,取"突破"之意。二字相合,恰構成動態進取的意象組合。值得注意的是,宗愨此語出自少年之口,卻暗合【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古老訓誡。這種將個人志向與天地運行規律相參證的思想方法,正是中國士人"天人合一"思維模式的典型體現。

在歷史語境中,宗愨所處的南朝宋正值門閥制度式微之際。其以武勇見長的成長軌跡,打破了"上品無寒門"的階層固化,印證了【孟子】"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進取哲學。成語中"萬里浪"的壯闊意象,既是對自然力量的敬畏,更是對人生境界的期許,與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的詩意表達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

今人運用此成語,當知其三重境界:表層是行為上的勇往直前,中層是意志上的百折不撓,深層則是【中庸】所謂"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生命智慧。觀當代青年每言"乘風破浪",往往止於勵志口號,而先賢宗愨之可貴,在於其將豪言轉化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切實功夫。這種知行合一的實踐品格,正是傳統文化留給我們最珍貴的遺產。

成語的生命力在於活用。在"颱風出海"的例句中,可見對自然規律的敬畏;在"萬帆競發"的描寫里,暗含集體奮進的智慧。這些活用法度,既守文言之雅訓,又得時代之新聲,恰是傳統語彙保持活力的正途。

要之,"乘風破浪"四字,濃縮着中華文化中剛健有為的精神密碼。當我們在新時代重提此語,不僅是用典,更是對文化基因的激活。唯有理解其背後的哲學深度和歷史重量,方能在日用而不覺中,真正傳承這份跨越千年的精神氣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