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H' d8 m! {3 L: l4 F' G; I1 }
; S, _4 J2 J' [ 曾國藩會見美國外交官
! l7 M+ r0 W j3 j8 I- o - @, @; X+ Z" Y& e: Y
. t$ U6 I8 ?$ A h% l' j
8 ]8 H- n, q; r, G& k
2 z5 A% h7 [; Y3 a; J. d6 M ■演講者:唐浩明 0 s# W4 r0 s5 K6 X0 h |
7 u+ b- L4 |. Y, i; m5 @6 [9 ~ ■演講話題:曾國藩其人其事 ) \# {( l# r" q2 W1 k
3 ?: W& v2 [! B, `7 m4 e ■演講地點:國家圖書館 % J5 X7 M" Z3 \6 l7 n. r2 r
$ [' L2 R' P# L! \ i% y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等 9 q T: V' H9 a8 ~4 f0 x3 q
% @( J! e) G5 `4 b/ E% B& H# }7 \# v
+ \# X# L V) \: `7 j5 c. p: J* G& J0 Y+ V* ]' W/ S; C/ D+ | _7 Y
■著名作家講述20多年來研究曾國藩的心得――修心與收斂
% q8 H1 M, _- f$ P# m: A6 Z) k; h9 C
■在事功的建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煉,又通過人格修煉來促使事功的完成
/ D* c2 {4 e' q" `
. V% v# n+ d) G6 }+ ^ ■曾國藩的做人做事對當代人有哪些啟示和借鑑意義 : b6 f" b+ W8 P
9 q1 M$ L5 t. C
+ y- C8 C, p, O p/ ]+ x( j( v2 H( M1 O. V
■演講者小傳 + e2 L$ b6 R; N. k1 a
# @0 N, f3 j/ ~3 ^2 L
唐浩明,湖南衡陽人。198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華中師大前身)研究生部,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分配到嶽麓書社從事編輯工作。 " n- I# B1 C3 H$ C5 f! U% U
8 ], f v% Z5 B5 B9 {5 ~ 在20多年的編輯生涯中,唐浩明主要從事湖南地方文獻的整理出版,編輯出版的主要圖書有【曾國藩全集】、【胡林翼集】、【彭玉麟集】、【曾國荃全集】、【20世紀湖南文史資料文庫】等。其所著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楊度】、【張之洞】被稱為『晚清三部曲』。唐浩明現為嶽麓書社總編輯、湖南省作協主席。 ( ]9 d$ g# r" a2 s" C. M
: e# k4 z/ {9 G
今天就準備從這樣一個角度來切入,談談他的『人』和『事』:他怎樣在事功的建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煉,又怎樣通過人格修煉來促使事功的完成。 % v3 a+ y G" j( G# _( ~8 F% m
% E. J" \1 J7 g/ q+ N! I 曾國藩作為一個政治家,有着一個明顯區別於中國歷史上政壇大人物的地方,所以大家才對他格外感興趣。那就是他在事功建立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煉,並以自己人格修煉的完善來促進事功的建立。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自覺去這樣做,更別說做得好了。 - M" _+ ^! ~, A5 {0 h
' ?' {4 k; \1 C% _ ◎曾國藩其人◎ 1 }! W3 F, p) ^9 `+ G# r# y9 C
' U" E* v5 \) D2 W: Y6 T
■『內聖外王』的典範,『三立完人』 & J$ r4 C! b& U8 I
# o2 k$ U/ H- d/ u ■嚴於律己,提出『不為聖賢,即為禽獸』
: A1 d* Y n7 ~* J% [* V+ D( O, i3 ]( O8 ~; H- x7 s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主流文化所培育出來的一個標本人物,傳統主流文化對此有一個表述語,就是『內聖外王』。
# o6 L% ~ q' T1 f; L* j! G1 t4 a5 U# ^) ^/ k( u! |
所謂『內聖』,就是講心中充滿聖人的學問和道德,並以此塑造自己的內心世界,或者說是按照聖人的標準來進行人格修煉。『外王』是表現在外的事功符合王政、王道的要求,即施仁義之政,行仁義之道,建王者之業。曾國藩早年在京城做官的時候,嚴格按照程朱理學來修身養性,修煉自己的人品人格。他甚至提出『不為聖賢,即為禽獸』的口號,這是一個很極端的口號。這表示他的決心,而且他一輩子都努力按照這個要求在做。在他的晚年,還專門寫了一篇名為【聖哲畫像記】的文章。曾國藩晚年還在以聖哲作為自己的榜樣,可謂『內聖』做到家了。
+ Q4 G. U! g% [4 ^1 S; w
% j1 [" D2 Z& i" n, Q1 ]# x 中年之後,他奉旨平叛,將混亂14年之久的社會重新納入封建正軌,使東南十餘省的百姓重新有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這可算作他的『外王』。曾氏一生所走過的正是一條典型的『內聖外王』的道路。
7 @1 H0 p) s' ~: T) F) e' ~
( e7 H R* q! F2 u& W9 `% G$ F 在世人的心目中,一般都認為人格修煉即『聖化』和從政即從事公共事業管理這兩件事情是難以很好結合在一起的。這是因為『聖化』是屬於理想化的東西,在書齋里,在山洞裡,它似乎可以完成。但是社會卻是複雜混亂的,所謂『人心險惡』,從事公共事業管理的人只能以毒攻毒,治理社會是英雄豪傑的事業,而非聖賢可以做到。我也比較贊同這個觀點。我想很多人都會這樣認為。但曾國藩卻在一個較高層面上做到了『內聖外王』,這很罕見。 c8 j+ h) k+ O7 s9 q
/ l& n0 P' c* e/ p
中國主流文化對最為成功者還有一個價值評判體系,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就是文字著述。即便做到了『內聖外王』,也難做到『三立』。我曾經拿這個標準去衡量中國歷史上的人物,符合者很少很少。
6 l8 Z- J6 o4 P/ [8 i- K2 `6 i# l) Z5 L
但是在近代,曾國藩因為內聖功夫做得好,他的德行受到廣泛讚譽;因為他建立了一支軍隊平定了太平天國和捻軍,在當時認為他建立了很大的事功;他一生勤奮著述,留下1000萬字的【曾國藩全集】。從這三個方面來說,在當時的社會裡,他應該屬於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