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 h/ m, Z, a1 ]
, ~$ n p& B. V. _7 }0 U
' h0 J4 L+ d9 j9 Y* W& G- O 【議溫明董卓斥丁原饋金珠李儒說呂布】,出自【李卓吾評本三國志】,清初。中坐者為董卓,左坐者為丁原,後立者為呂布,正是呂布『三姓家奴』的寫照。不過,他這個罵名,純粹是小說家言。 $ j( _4 w8 |! H! c; k9 o
3 t3 m* V. ?1 C' ?! O! V' J 呂布被罵作『三姓家奴』,他的乾爹之一是董卓。其實這有點冤枉他了,因為呂布始終是呂布,並沒有改叫『董布』。其實,同代人中,劉備有養子,曹操的父親曹嵩也是宦官的養子。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現,董卓與呂布的義父子關係,和曹、劉兩家很不同――這背後,也有歷史中的大事件。 ' A0 E! f$ N8 I6 s& G# m
1 {5 f' y; \1 c; `
呂布拜董卓為義父,更像是『結拜』
9 E: j! v) C9 ~3 @- U, g0 }# r: F: h6 H$ N, _( P1 M3 t) C
【三國演義》裡,呂布有丁原、董卓兩個義父,再加上親爹,被張飛罵作是『三姓家奴』。可是翻開【三國志】,並沒有呂布認丁原為義父的記載,可知這件事完全是小說家言。認董卓倒是有一點根據,【三國志・呂布傳】記載說,董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正史記載董、呂二人的『父子』關係,只此一句,遠沒有演義里那麼明確。
3 S) O0 e( Y) z8 W$ I' ]1 e( \9 \+ ~$ K, }* G
【三國志》裡還記載了一些養父子關係,如劉備的養子劉封,他本來姓寇,劉備過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三國志】)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東漢宦官曹騰的養子。漢順帝四年曾頒布詔書,『聽中官得以養子襲爵』。宦官收養兒子,政策上是允許的。 $ O( _6 B7 X0 P5 S$ [% Q
: r. a, T, e4 _2 [7 n2 s1 \ 但劉備與劉封、曹騰與曹嵩的養父子關係,與董卓、呂布之間的義父子關係相比,總讓人覺得不是一個概念。前者與後者的區別在於,前者以傳宗繼祀為目的,劉備收劉封是因為無子,認劉封是為了繼嗣。曹嵩認了曹騰為養父,以後還能襲爵。這種養子除了不是親生的,一切權利義務與親生的無異。而董卓與呂布的義父子關係更類似於結拜,所以呂布拜義父,連姓都不用改。這種『結拜型』的義父子關係在三國時期幾乎是孤例。 " E1 E* e" f9 X2 p0 `4 u
- w& j. ~8 z. f
『義父子』現象與『胡人』有關
+ D9 D3 Y I b a7 b& S
" w# }% b; ]* y0 ]% P+ S 從南北朝時期起,義父子現象開始出現。如北魏時,『隱士趙逸來至京師,汝南王拜為義父。(【洛陽伽藍記】)』北齊時的權臣和士開,『富商大賈朝夕填門,朝士不知廉恥者多相附會,甚者為其假子(【北齊書】)』。到了隋唐以後,可以看到大量『義父子』現象。如安祿山先是被幽州節度張守硅『養為子』,後來還申請成為楊貴妃的養兒。安祿山自己也熱衷於收養義子,曾經『養同羅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餘人為假子(【安祿山事跡】)』,蔚為壯觀。唐末五代,認『義父子』現象更是極為盛行,當時軍閥無不收養義子。後唐太祖李克用的假子義兒很多,甚至建立起了『義兒軍』。歐陽修在寫【新五代史】時還專門立了【義兒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