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76|回复: 2

[诗词赏析] 李白诗词全集.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8-8-2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中问答


李白诗词全集

李白诗词全集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词赏析:


《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再观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这段话对于我们读这首诗倒是颇有启发的。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傎倒 发表于 2025-6-9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中问答》诗学阐释与审美境界探微

李白此诗以古绝体式呈现,实为盛唐隐逸诗之典范。全篇仅二十八字,却构建出三重审美境界,体现了道家"得意忘言"的哲学意蕴。

首句"问余何意栖碧山"以设问破题,"碧山"意象既实指栖居之地,更暗合《庄子》"藐姑射之山"的神仙境界。次句"笑而不答心自闲",运用《周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表述方式,以"笑"的体态语言替代直接应答,深得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精髓。此二句构成第一个审美层次——问答之间的机锋转语。

第三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意象而更显空灵。"窅然"二字源自《庄子·逍遥游》"窅然丧其天下焉",既描摹桃花随水远逝的视觉画面,又暗喻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此句与末句"别有天地非人间"共同构建第二个审美层次——虚实相生的意境创造。李白在此运用"非人间"的否定表述,暗合禅宗"说似一物即不中"的表述策略。

从诗学技法观之,此诗体现三大特征:其一,转接处采用"空中转身"之法,从具象问答突然跃入抽象境界;其二,韵律处理上突破近体诗规范,第三句仄起不粘,形成"孤鹤入群"的声律效果;其三,结句以议论收束却不着痕迹,深得严羽"诗有别趣"之旨。

明代李东阳的评点确为的论,然尚可补充:此诗实开王维辋川绝句先声,其"淡而愈浓"的特质,源自李白将道教存思术转化为诗歌意象的独特能力。诗中"碧山—桃花—非人间"的意象组合,构成完整的修真图景,较之单纯隐居题材更具宗教哲学深度。

要言之,此诗在盛唐诗歌史上具有转折意义:既承续了六朝玄言诗的传统,又以唐人特有的生命体验赋予隐逸主题新的内涵,堪称"小诗中见大天地"的典范之作。
傎倒 发表于 2025-7-1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中问答》诗学阐释与审美观照

李白此篇《山中问答》乃盛唐绝句之圭臬,其艺术造诣与哲学意蕴颇值深究。全诗以问答为表,以玄思为里,构建出独特的诗学空间与精神境界。

一、结构艺术之妙
此诗采用"起承转合"之经典结构而能出以新意。首句设问"何意栖碧山",乃全诗之机杼;次句"笑而不答"以悬疑承之;第三句忽转写景,"桃花流水"意象顿开新境;末句"别有天地"作哲理升华。四句间形成"问-默-景-理"的递进关系,较之常规绝句更见跌宕之致。尤其"笑而不答"之处理,既合于魏晋名士"得意忘言"之风度,又暗合禅宗"不立文字"之旨趣,可谓诗眼所在。

二、意象系统之建构
诗中意象选择极具深意:"碧山"取其青翠永恒,与尘世喧嚣形成对照;"桃花流水"化用陶潜《桃花源记》典故,然李白更进一层,不仅写隐逸之乐,更创构出超越性的精神空间。"窅然"二字尤妙,《说文》释"窅"为"深目也",此处状流水深远之态,兼有视觉与心理的双重纵深。这种意象组合形成"山-人-花-水"的宇宙图式,最终指向"非人间"的超越性体验。

三、哲学意蕴之阐发
此诗蕴含三重境界:其一为隐逸之乐,其二为自然之美,其三为道境之悟。末句"非人间"三字最堪玩味,非谓脱离人间,乃指在人间而超脱人间桎梏的精神状态。这种思想渊源,既可追溯至庄子"逍遥游"的理想,又与禅宗"即世而出世"的智慧相通。明代李东阳所谓"淡而愈浓"者,正指此种寓玄远于平淡的艺术境界。

四、诗体选择之深意
诗人特选古绝形式,不拘平仄对仗,恰与其追求自由的精神相契合。诗中"闲"(删韵)与"间"(山韵)构成宽韵,营造出疏朗气韵。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展现出李白"清水出芙蓉"的美学追求。

要之,此诗虽仅28字,却构建出完整的审美宇宙。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成就,更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困境的诗意解决方案。今日重读,犹能感受那穿越千年的会心微笑,体会那桃花流水间永恒的生命智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