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90|回复: 0

[诗词赏析] 李白诗词全集.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8-7-30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军行.其二.李白


李白诗词全集

李白诗词全集
从军行.其二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诗词赏析:


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守卫边疆的将士挺立在孤城上,警惕地遥望着四周.一个“孤”字衬托出形势的严峻和将士的英勇.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的铠甲,而无数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宝,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并且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达到了十分动人的艺术境界


马而 发表于 2025-6-24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军行其二》诗学考辨与审美阐释

李白此篇乐府诗,实为盛唐边塞诗之典范。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构建出完整的战争叙事与英雄图式,其艺术造诣值得深入剖析。

一、文本校勘与格律特征
此诗属乐府旧题《从军行》系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三收录。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之"碎"字,敦煌残卷作"敝",然考《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本,当以"碎"为善,既状战甲破损之态,又暗含时间累积之意。全诗严守七绝格律,押平声微韵,第三句"突营射杀呼延将"中"杀"字入声作仄,恰构成拗救,可见太白近体诗功力。

二、意象系统的三重构建
1. 空间意象:"沙场"与"城南"形成战场坐标,"数重围"构建压迫性空间;
2. 人物意象:"呼延将"借匈奴官职称谓代指敌酋,暗用《汉书·匈奴传》典故;
3. 动作意象:"突""射""归"三动词构成叙事链条,尤以"独领"二字凸显主体性。

三、战争美学的辩证表达
诗中"碎铁衣"与"千骑归"形成强烈反差:前者以物写人,铁甲破碎暗示肉体创伤;后者以少胜多,残兵突围反衬精神胜利。这种"败中见胜"的书写策略,较之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更显动态张力。末句"独"字尤为警策,既实写将领孤勇,又虚指人格独立,与李白《侠客行》"十步杀一人"的侠义精神相通。

四、诗史地位的再认识
此诗突破六朝边塞诗程式化书写,将战争场景浓缩为四个典型镜头。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九评其"如钲鼓骤鸣,倏然收声",正道出此诗戛然而止的叙事魅力。当代学者袁行霈指其"以小见大"的艺术特征,实开中唐李益《从军北征》等作品先河。

要之,太白此作非徒写征战之苦,乃通过高度凝练的战争场景,展现盛唐士人"虽败犹荣"的生命美学。其价值不仅在于边塞题材的拓展,更在于用绝句体制完成了史诗性表达,可谓"尺幅具万里之势"的典范。
杨可 发表于 2025-6-29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军行其二》诗学考析与审美阐释

李白此篇乐府旧题之作,实为盛唐边塞诗之圭臬。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构建出完整的战争叙事与英雄图式,其艺术造诣足为后世范式。

一、文本结构与战争美学
首联"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运用蒙太奇手法,以"碎铁衣"特写镜头切入,铠甲残破之象既示战事频仍,复显将士勇毅。"数重围"的层递式描写,营造出压抑的战争氛围。此联暗合《孙子兵法》"围地则谋"之要义,为后文突围埋下伏笔。颔联"突营射杀呼延将"中"呼延"乃匈奴大姓,诗人借代手法点明敌酋身份,其射杀场景的瞬时定格,恰似《史记·李将军列传》中飞将军射虎之笔法。尾句"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尤见功力,既状孤军之态,复彰主将之勇,与《三国志》赵云长坂坡事迹遥相呼应。

二、诗学技法探微
1. 时空压缩艺术:前二句写被围之困,后二句叙突围之胜,将漫长战事凝练为四个典型场景,暗合刘勰《文心雕龙》"以少总多"之旨。
2. 声韵经营:平仄上采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变体,第三句连用入声字"突""射""杀",形成金戈铁马之声效。
3. 意象组合:"铁衣""重围""残兵"等军事意象群,与"沙场""突营"等空间意象交织,构建出浑厚的战争审美空间。

三、历史语境还原
此诗当作于天宝年间,时唐军与吐蕃战事频繁。诗中"呼延将"或影射突厥降将阿布思之属,李白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延续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传统而更具盛唐气象。其价值取向既不同于初唐"宁为百夫长"的功名心态,亦异于杜甫"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反战书写,呈现出典型的盛唐尚武精神。

四、接受史维度
后世对此诗接受呈现多元解读:明代胡震亨《李诗通》赞其"气骨遒劲",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则侧重"结句悲壮";近人闻一多更指出"碎铁衣"与"金甲"(王昌龄诗)形成互文性对话。这种阐释的多样性,正彰显李白诗作"清水出芙蓉"般的艺术张力。

要之,此诗以高度凝练的战争叙事,完成了对盛唐军事文化的诗意编码。其价值不仅在于边塞题材的拓展,更在于用乐府形式实现了对战争美学的经典建构,堪称"诗史互证"的典范之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丑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