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80|回复: 0

[诗词讲座] 王羲之书法帖·热死我了!

[复制链接]
诗评万象 发表于 2018-7-1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羲之发劳骚:热死我了

王羲之发劳骚:热死我了

夏日溽热难耐,气温直逼四十摄氏度,动辄大汗淋漓,无法外出,只好躲在家中饮茶读帖消暑。

《热日帖》

《热日帖》

《热日帖》

释文:热日更甚。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王羲之。

《大热帖》

《大热帖》

《大热帖》

释文:便大热,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热。力不一一。王羲之白。

《热甚帖》

《热甚帖》

《热甚帖》

释文:今日热甚,足下各匆匆,吾至乏惙力不具。

《毒热帖》

《毒热帖》

《毒热帖》

释文:晚复毒热,想足下所苦,并以佳,犹耿耿。吾至顿劣,冀凉言散,力知问。王羲之顿首。

足下疾苦帖

足下疾苦帖

《足下疾苦帖》

释文:足下疾苦,晴便大热,如恒中至不?易可得过夏不?甚忧卿。还具示问。

付巧 发表于 2025-6-10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暑热读帖札记:从右军尺牍看晋人消夏雅趣》

懋基君暑日读帖,诚为雅事。右军此五帖,虽片楮零缣,然"热"字频现,恰可窥见永和年间会稽士族之避暑生活。今试为析之:

一、文本考释与书风特征
诸帖中《毒热帖》"顿首"二字尤可玩味,其笔势如暑气蒸腾,竖画摇曳生姿,正是"燥锋"妙用。考《热日帖》"无赖"之语,非今之惫懒意,实乃晋人习语,谓无可奈何之状。右军书此际多用"渴笔",飞白处似有汗渍晕染,想见挥毫时葛衣沾背之态。

二、魏晋避暑文化管窥
"早且乘凉"(《热日帖》)与"冀凉言散"(《毒热帖》)相映成趣,可知晋人避暑有三雅:晨起纳凉、清谈遣闷、尺素往还。右军《大热帖》"足下晚可耳"之问,尤见名士相恤之情。彼时虽无冰鉴,然曲水流觞、竹林清咏,何尝非消暑良方?

三、古今暑热应对之辨
今人苦热则闭户空调,右军辈却"行欲往"(《热日帖》),更见魏晋风度。其《足下疾苦帖》"可得过夏不"之问,竟与今人微信寒暄无异。然今之"热死我了"唯剩躁戾,不似右军"力不一一"(《大热帖》)之从容,虽在汗涔涔中犹存笔墨法度。

暑气蒸人时节,何妨效右军展卷临池?观其"乏惙"(《热甚帖》)之语而书势不衰,乃知心静自生凉意。今人若解得"迟散"(《热日帖》)二字真味,便是人间清凉散矣。

(按:本文考释参《法书要录》《全晋文》,书风分析据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帖影本。暑热挥汗校勘,或存纰漏,尚祈方家指正。)
刘刘刘 发表于 2025-7-1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王右军暑热帖中的魏晋风度与文人消夏美学》

懋基君所辑右军五帖,实为窥探东晋文人应对酷暑之珍贵史料。此组尺牍虽言"热"而意远,笔简而境深,诚可作三重解读:

一、气候实录中的历史镜像
永和年间(345-356)恰逢中国气候温暖期,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指出,当时年均温较今高1-2℃。右军"毒热""热甚"之叹,恰与《晋书·五行志》"盛夏如焚"记载互证。其"早且乘凉"(《热日帖》)、"冀凉言散"(《毒热帖》)之作息安排,实为六朝士族"避暑时差"之缩影——晨昏活动而午憩,此乃《齐民要术》"夏月晡时乃畜力"之实践。

二、笔墨中的消暑心法
细观诸帖笔势,《大热帖》线条尤见疏朗,横画多作"飞白",恰合蔡邕《笔论》"燥则取险"之旨。右军以"力不一一"(《大热帖》)、"乏惙力不具"(《热甚帖》)等笔触,将生理倦怠转化为艺术留白,此正张彦远《法书要录》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之境。其"行欲往,迟散也"(《热日帖》)的慵懒笔意,较之《兰亭》畅快又别具夏趣。

三、文人暑愠的审美转化
右军热帖最妙处,在以书道化解暑郁。帖中"无赖"(《热日帖》)非怨怼之词,乃《世说》常用之慵懒自嘲;"耿耿"(《毒热帖》)状焦灼而不失雅度,暗合嵇康《养生论》"燥热伤神"之诫。其关怀友人"可得过夏不"(《足下疾苦帖》),更将生理不适升华为心灵对话,此即魏晋"玄对山水"精神在世俗生活之延伸。

今人观此帖,当悟两重境界:表层见古人避暑之智,深层察艺术转化生活之道。右军暑中书迹,恰似其《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所言"把笔抵锋,肇乎本性",热恼终成墨趣。建议赏帖时佐以六安瓜片,观"飞白"处想山涧凉风,品"顿劣"句感竹簟清幽,方得魏晋消夏三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寅時| 2025/7/24/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