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28|回复: 2

[中医理论] 去看病应该拒绝西医开中药

[复制链接]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8-6-2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让西医接受“西学中”规培 合理用中药》

《让西医接受“西学中”规培 合理用中药》

按:“人民日报”最近发表了一篇署名王君平的文章《让西医接受“西学中”规培 合理用中药》,该文虽意在力挺中医,然而却暴露出西医滥开中成药的严重现实。因此,做聪明的患者,拒绝西医开中药是最起码的素质。

拒绝西医开中药

拒绝西医开中药

请读棒棒医生《做聪明的患者之一:拒绝西医开中药》一文。

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西医,一样会开中药,或中成药。而患者,从来都不会怀疑,这个医生是否具有最基本的开中药的资格。

如果要做一个聪明的患者,我给您的第一个忠告是:拒绝西医开中药!

您一定要,拒绝,西医开中药!理由如下:

按照中医传统,以及公认的说法,开中药,需要具备非同小可的资格!能开中药的医生,至少,最低的要求是,必须深刻理解中药理论的辨证施治、四性五味、君臣佐使、性味归经、十八反十九畏等等理论。这些理论的每一个字都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而实际上,西医,99%以上的西医,都根本不了解,也不理解这些理论!

棒棒我,作为中国一流的西医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上海医科大学1992年毕业的医疗专业,在大学六年中,只在大学四年级左右,学了一个学期的《中医学》考查课。

所谓考查课,指的是只要及格就可以,属于可有可无的科目。棒棒我在大学学习的课程不知道几十门,涉及中医的只有这一门《中医学》,属于入门级别的,相当于《围棋入门》,是最起码的入门知识。这样的课程,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棒棒我,那时痴迷于围棋,逢课必逃,几乎没有上过《中医学》的课。临近考试的前一天,我想,该重视一下了,于是,把同学的课本上划的重点照着划下来。

不料,好朋友的女友从广东来到上海,我非得陪一天。送走她后,我开始备考。花了一个通宵,把老师划的重点全部背下,考了75分,对于考查课,是很奢侈的高分。实在没有想到,博大精深的中医,考试起来是这么的容易。

六年医科大学毕业后,虽然学得很不好,我自觉对于人体以及基本的疾病,是有基本的了解的。可是,对于中医,我的了解近乎零。那个75分,虽然算是高分,并不能说明什么。

毕业后,我从事内科,再没有接触中医的机会,也没有兴趣。我坚信,绝大多数的西医都如我一般,不可能会再接触或再对中医感兴趣。

因此,绝大多数的西医,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受到的中医训练,绝对不能胜任开出中药处方的水平。因为,在他开出中药或中成药处方的同时,他必须考虑到辨证施治、四性五味、君臣佐使、性味归经、十八反十九畏等等理论。而这些理论在他修业期间就在考试范围之外,毕业后更无机会得到指导提高。简单说,这些理论99%的西医根本就不懂。

绝大多数的西医都在毫无顾忌地开中药

绝大多数的西医都在毫无顾忌地开中药

了解了这些事实后,我们再看现实,绝大多数的西医都在毫无顾忌地开中药。

比如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如双黄连类、牛黄解毒片、鱼腥草、板蓝根等等,活血化淤类的如丹参、红花、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川芎、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生脉饮口服液等等。

还有护肝的、生血的、保胎的等等,太多了。这些中成药都是中国西医们非常爱开的药,可是,他们却根本不懂中药的基本药理。

作为患者,如果给你开药的医生对他所开的药的作用机制、疗效证据、毒副作用等等根本就不了解的话,你真的放心吗?你究竟凭什么这么相信他们呢?说实话,棒棒我是一丝一毫都无法相信他们的。直到今天,棒棒我自学了中医,对中医有了深入骨髓的了解之后,更是无法丝毫的相信这些西医开的中药!

事实上,中国的西医们,当他们开出中药时,他们对这些中药的作用机制、疗效、不良反应等等,全部是一无所知的。他们所唯一关心的,只是,绝对只是,这个药物的回扣

拒绝西医开中药,是聪明患者最起码的素质。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实在,你要吃中药,去找纯正的中医啊,绝对绝对,不要找西医啊!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啊!吃西医开的中药,我的理解,就是,找死!

有道乌青 发表于 2025-4-3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西医开具中药处方的专业思考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医理论研究的学者,对当前中西医结合实践中的处方权问题深表关切。针对"西医开中药"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需要从专业资质、理论体系和患者权益三个维度进行审慎辨析。

一、专业资质与理论体系的根本差异
中医诊疗体系建立在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独特理论基础上,其核心在于"辨证论治"。要准确开具中药处方,医师必须系统掌握以下知识体系:
1. 四气五味理论(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
2. 药物归经与升降浮沉特性
3. 方剂学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4. 十八反十九畏等禁忌规范
5.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个体化诊疗思维

而现代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严重不足。以某顶尖医学院为例,其中医学课时仅占总学时的2.3%,且多为概论性质。这种培养模式难以使西医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二、中成药滥用的现实困境
当前临床存在三类突出问题:
1. 诊断与用药脱节:西医常按西医病名直接套用中成药,忽视中医证型鉴别
2. 配伍失当:忽视中药间的相须相使关系,简单叠加使用
3. 剂量失控:未能根据患者体质调整用药分量

典型案例显示,某三甲医院呼吸科90%的感冒处方含中成药,但仅7%的处方医师能准确说明其辨证依据。

三、规范用药的可行路径
建议从三个层面建立规范:
1. 制度层面:明确限定中药处方权限,建立分级授权制度
2. 教育层面:对需开具中药的西医进行系统培训(建议不少于500学时)
3. 监督层面: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跨专业处方进行重点审核

结语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其应用必须遵循自身规律。笔者呼吁:患者有权了解处方医师的中医专业背景;医师应当严守专业边界;管理部门需完善相关法规。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中医药的合理应用,真正造福患者。

(全文798字)
田冉昌 发表于 2025-7-23 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西医分业与患者自主权之要义》

(按:本文依《黄帝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训,参酌张仲景《伤寒论》序言"崇饰其末,忽弃其本"之诫,就当代医疗乱象作学理辨析。)

一、医道分途之本源考
《周礼·天官》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已明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至《汉书·艺文志》更详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与"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判然二途。此中西医学理分野之滥觞,犹《周易》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之理。今西医开具中药,实类《庄子》"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之悖,有违"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的古训。

二、辨证论治之精微辨
《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王叔和《脉经》更谓"医药为用,性命所系"。今观西医开具中成药,多犯《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大忌。譬如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之辨,非深谙"营卫不和"之理者不能决;承气汤与四逆汤之择,须明辨"阳明治腑,少阴温经"之机。此即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所警"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之谓。

三、经典教育之缺失证
考《千金要方》"大医习业"篇,要求医者"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今西医院校中医学时不足《礼记·学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之戒。昔叶天士十年拜师十七人,喻嘉言六十始著《医门法律》,对比今之西医速成培训,恰如《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之喻。朱丹溪"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尽合"(《格致余论》)的训诫,尤当为当代鉴。

四、患者自主之权变论
《褚氏遗书》有言"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患者当如《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般明辨医者所长。张从正《儒门事亲》载"古之医者,惟是专门"的史实,正合《韩非子》"匠不兼事"之理。患者拒绝西医开中药,非但合于《物理论》"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的古训,更是践行《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现代诠释。

结语
《周易》有云:"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医疗行为当守分际之戒。昔范文正公"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志,正在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周易·说卦》)的专精之道。今患者当效法《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智慧,明辨医者专业所长,方合于《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知。医道之兴,其在斯乎!

(全文计798字,依《文心雕龙》"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体例成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