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98|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这些帖你临过吗?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6-26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代书坛,无论是个人出帖风貌还是展览作品风格,都愈加同质化,根源在于二王、唐宋过盛,也与授课培训市场有关,取法千人一面。下面我们按历史顺序,梳理出10部相见恨晚的精彩冷门碑帖。

西晋

1、卫瓘《顿首州民帖》

卫瓘《顿首州民帖》

卫瓘《顿首州民帖》

东晋

2、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3、东晋谢安《中郎帖》

东晋谢安《中郎帖》

东晋谢安《中郎帖》

南朝

4、《爨龙颜碑》

《爨龙颜碑》

《爨龙颜碑》

唐初

5、初唐薛稷《信行禅师碑》

初唐薛稷《信行禅师碑》

初唐薛稷《信行禅师碑》

6、李邕《法华寺碑》

李邕《法华寺碑》

李邕《法华寺碑》

中唐

7、颜真卿 《刘中使帖》

颜真卿 《刘中使帖》

颜真卿 《刘中使帖》

南宋

8、陆游《怀成都诗》

陆游《怀成都诗》

陆游《怀成都诗》

9、张即之《敛襟谈老氏诗册》

张即之《敛襟谈老氏诗册》

张即之《敛襟谈老氏诗册》

元朝

10、张雨《杜甫魏将军歌》

张雨《杜甫魏将军歌》

张雨《杜甫魏将军歌》

| 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推荐关注 | 书法自学

梅花 发表于 2025-7-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冷门碑帖取法之当代意义》

休竹客君所列十种冷门碑帖,诚为独具慧眼之选。今人学书,多囿于二王、颜柳之藩篱,实乃书道之憾。余观当代书坛同质化之弊,其根源非在取法乎上,而在取径过狭。卫瓘《顿首州民帖》之清峻挺拔,谢安《中郎帖》之萧散简远,实为矫正时弊之良方。

西晋卫瓘一帖,虽仅四十余字,然波磔之间尽显章草向今草过渡之关键笔法。其字势纵向取势,与陆机《平复帖》横向取势恰成对比,可见晋人书风之多元。王右军《孝女曹娥碑》小楷,较之《黄庭经》更见隶意,点画间犹存钟繇遗韵,习之可破今人楷书程式化之病。

南朝《爨龙颜碑》与《爨宝子碑》并称"二爨",然前者结字更见方整峻厉。其用笔如刀斫斧削,方圆并用,实为北碑南帖融合之典范。唐李北海《法华寺碑》较之《云麾将军碑》,更见二王血脉,其行气连绵处,已开米芾"八面出锋"之先声。

特别值得称道者,当推薛稷《信行禅师碑》。此碑瘦劲过褚遂良而神采不减,宋徽宗"瘦金体"实源于此。今人学褚而不知薛,犹饮流而忘源也。至若张即之擘窠大字,以颜体为骨而参以米法,其墨气淋漓处,足为当代大字创作之镜鉴。

元人张雨书《杜甫诗》,较之赵孟𫖯更多山林气。其字势摇曳生姿而不失法度,可解今人行草书狂怪之弊。陆放翁手稿之信笔挥洒,尤见"无意于佳乃佳"之妙,习之可医刻意求工之病。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然今人取法,非惟不能"乎上",更且不能"乎广"。休君所列十种法帖,自西晋至元,篆隶真行兼备,实为拓展取法视野之津梁。若能沉潜其中,辅以《阁帖》《三希堂法帖》等常见范本,则书道可期新境。书艺贵在转益多师,岂可囿于时风而自缚手足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