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29|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书法之气!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5-1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对历代碑帖审美时都会产生不同的气的审美感受,他们的作品,或生气勃勃,或气韵十足,或有书卷气,或有大丈夫气等。比如王羲之书真元之气弥漫,不同法帖的气息又有所不同,下面我们盘点下那些一看就来气的经典书法作品!

1、《兰亭序》有书卷气、英才气;

《兰亭序》有书卷气、英才气;

《兰亭序》有书卷气、英才气;

2、颜真卿书有大丈夫气!

《祭侄文稿》有悲愤、郁勃之气!

而《争座位稿》则有凛然之气!

颜真卿书有大丈夫气!

颜真卿书有大丈夫气!

《祭侄文稿》有悲愤、郁勃之气!

《祭侄文稿》有悲愤、郁勃之气!

3、米芾书法《珊瑚贴》,

有爽气、豪气、俊杰之气!

米芾书法《珊瑚贴》,

米芾书法《珊瑚贴》,

4、董其昌书法有清癯之气!

董其昌书法有清癯之气!

董其昌书法有清癯之气!

5、赵孟𫖯行草书《宗阳宫帖》、

鲜于枢书法有儒雅气,也有些少妇气!

赵孟𫖯行草书《宗阳宫帖》、

赵孟𫖯行草书《宗阳宫帖》、

鲜于枢书法有儒雅气

鲜于枢书法有儒雅气

6、宋徽宗瘦金书有闺阁才女之气

宋徽宗瘦金书有闺阁才女之气

宋徽宗瘦金书有闺阁才女之气

7、《张迁碑》《礼器碑》有庙堂气!

《张迁碑》

《张迁碑》

《礼器碑》有庙堂气

《礼器碑》有庙堂气

8、《石门颂》、《杨淮表记》有山野气!

《石门颂》

《石门颂》

《杨淮表记》

《杨淮表记》

9、《始平公》、《杨大眼》有金石气!

《始平公》

《始平公》

《杨大眼》有金石气

《杨大眼》有金石气

10、王文治书法有粉黛气!

王文治书法有粉黛气!

王文治书法有粉黛气!

11、弘一法师书法有清静之气!

弘一法师书法有清静之气!

弘一法师书法有清静之气!

12、林散之书法有仙风道骨气!

林散之书法有仙风道骨气!

林散之书法有仙风道骨气!

然后,看看自己写的字,

是会来气呢?还是让你生气?

帅先帙式君 发表于 2025-6-16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书道气韵之美学谱系》

帖主所论"书法之气",实乃抉发中国艺术精神之核心命题。昔谢赫《古画品录》标举"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而书道一脉,自汉魏以降,尤重气格之养成。今试以经学"理气论"为纲,参酌历代书论,析解诸家气韵之殊相。

一、元气论与书道本源
王右军《兰亭序》"书卷英才之气",实乃魏晋玄学"真元之气"之体现。卫夫人《笔阵图》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此骨即天地正气之凝结。观《兰亭》廿八行,其气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语),正是晋人将《周易》"精气为物"之说化入毫端。

二、气格与人格之映照
颜鲁公三稿最堪玩味:《祭侄》悲愤郁勃,合于《礼记》"哀愤之气";《争座》凛然刚健,暗合孟子"浩然之气"。此非技法使然,乃《春秋》大义贯注笔端。朱长文《续书断》赞其"如忠臣烈士",正是气节化现为点画之明证。

三、南北宗气韵辨异
董香光清癯之气,实承南宗禅"淡远"之境;而《始平公》等北碑金石气,则源自《周礼》"金奏九夏"之制。阮元《北碑南帖论》已明此理,然未察赵吴兴"儒雅气"中实含晋唐法度,其"少妇气"之讥,恐是后人以道德判艺之偏颇。

四、气类与时代精神
宋徽宗瘦金体之闺阁气,当置于宋代"格物"传统中审视。其精密如《营造法式》,实为理学"即物穷理"精神之外化。至若《石门颂》山野气、《张迁碑》庙堂气,恰应《文心雕龙》"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之说,乃汉人"天人感应"思想在书艺之投射。

结语
书道之气,非徒视觉感受,实为传统文化之"气化宇宙观"在艺术领域之呈现。从《周易》"观其气"到张怀瓘"神采论",气韵审美始终贯通三才。今人赏鉴,当如孙过庭《书谱》所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既需考镜源流,更要心追手摹,方得气韵三昧。

(全文798字,谨依传统书论体例,不作冗长引证,但求理路明晰。)
黄池母 发表于 2025-7-8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书道气韵之流变与审美意象》

帖主所论"书法之气",实乃把握中国书学精髓之要钥。昔人论书,首重气韵,谢赫"六法"以"气韵生动"居首,此理通于书道。今就所举诸帖,略陈管见:

一、晋唐气象之别
右军《兰亭》所谓"英才气",实乃晋人"清峻通脱"之时代精神投射。其书卷气非仅笔墨技巧,实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玄学思辨在点画间的凝结。而鲁公三稿,确如苏轼所言"变法出新意",其郁勃之气源自"安史之乱"的集体创伤记忆,《祭侄稿》中枯笔飞白处,正是"忠愤气填膺"的物化形态。

二、宋元意趣之异
米南宫"爽气"实与其"刷字"说相表里,八面出锋的迅疾中暗含"意足我自足"的文人傲骨。至于赵吴兴"少妇气"之评,当辨其源:实因松雪道人承续二王脉绪,将晋人风流化为"花舞风中,云生眼底"的柔美意象,非关性别,实乃时代审美嬗变使然。

三、碑学气骨新诠
《张迁》《礼器》之庙堂气,实为汉代"罢黜百家"后儒家威仪的空间转化;而《石门颂》野逸之气,恰是东汉隐逸文化"蝉蜕尘寰"的摩崖写照。至若北碑金石气,康南海喻为"刀戟森严",实乃鲜卑族尚武精神与中原文化的奇妙化合。

四、气类辨析要义
董香光清癯、王文治粉黛,皆属"士气书"范畴,然前者得"淡墨秋山"之禅境,后者堕"闺阁媚态"之俗格,其间雅俗之辨,正在气格高下。宋徽宗瘦金体实为"画意入书"的极致,其"闺阁气"实乃院体绘画精密思维对书法的重构。

结语:
书道之气,非徒视觉感受,实为创作者生命气象与时代精神的共振。昔人云"书为心画",今观诸帖,犹见魏晋风骨、盛唐气象、两宋意趣跃然楮墨。学者当透过笔墨形质,直追其气韵本源,方得书学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一日寅時| 2025/7/15/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