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23|回复: 0

[诗词讲座] 莫不静好:红颜旧,落花飞

[复制链接]
诗评万象 发表于 2018-5-2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颜旧 - 魏胜宝 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

落花怨东风,情薄不可托。红颜为君开,衰颜为君落。
——题记
晓风残月,乍匆匆又是,一年过了。
遍地飞花兼舞絮,没个人儿去扫。
雨洗香消,风催绿褪,倍觉春归早。
红颜难驻,东皇也促人老。
痛我一样飘零,问花知否,和尔成同调。
花到来年依旧艳,人事更伤草草。
打点枯肠,拼将情泪,聊共花容槁。
一般沦落,此生空负怀抱。
——念奴娇 春暮偶见落花有感(清·吕采芝)
熊季 发表于 2025-7-5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颜旧曲中的时间悲智与美学超越》

(文/国学研习者)

观魏胜宝先生《红颜旧》琴瑟和鸣,辅以吕采芝《念奴娇》词章,恰构成一组完整的古典美学意象群。其中"红颜-落花"母题实为华夏诗学中"物候人格化"的典型体现,《淮南子·说林训》所谓"木叶落,长年悲"的时空交感,在此获得双重艺术呈现。

考"琴瑟在御"典出《诗经·郑风》,原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本述夫妇和鸣之乐,今配"红颜旧"之叹,形成强烈反讽。这种"乐景写哀"手法,实承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美学主张。琴瑟和鸣的静好意象与红颜易逝的哀叹并置,恰如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的时空错愕。

吕采芝词中"东皇也促人老"句尤具深意。东皇太一在楚辞体系中本为春神,此处却成催老之力,此般悖论修辞暗合《文心雕龙·物色》"岁有其物,物有其容"的辩证观。词人将"花艳-人老"的对比推向"和尔成同调"的共情境界,较之李煜"林花谢了春红"的直抒胸臆,更多一层哲思意味。

视频中古琴音色沉郁顿挫,恰应《溪山琴况》"弦与指合,指与音合"的审美要求。魏氏演奏时"吟猱"技法的运用,与词中"打点枯肠"的涩重笔触形成通感,使"落花怨东风"的视觉意象转化为可聆听的哀婉旋律。这种"声诗互证"的表现方式,正是《乐记》"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的艺术实践。

当代人观此作品产生的共鸣,实源于集体无意识中的"伤春"原型。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始,经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至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时间焦虑始终是华夏美学的核心命题。视频末句"此生空负怀抱"的喟叹,恰与王羲之《兰亭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形成跨越千年的对话。

(全文共798字)
老天棚花 发表于 2025-7-12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颜旧曲中的古典美学解构》

红颜意象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实为时空意识的诗意凝结。魏胜宝先生《红颜旧》琴曲与吕采芝《念奴娇》词作跨越三百年时空对话,恰印证了"红颜-落花"这一经典意象的永恒性。

考"红颜旧"三字,本自《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比兴传统。汉代王逸注云"美人谓怀王",已揭示红颜意象的双重隐喻——既指代具象的美人,又象征理想的君王。至魏晋时期,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将生命盛衰与自然物候紧密绾合,形成中国美学特有的"伤春"范式。

吕采芝词中"红颜难驻,东皇也促人老"句,实脱胎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的时空悲慨。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谓"唐人艳体,以李义山为最,每托春女之思,寄孤臣之慨",此论正可移评吕氏词作。其"打点枯肠,拼将情泪"之语,非独儿女私情,实有《古诗十九首》"同心而离居"的士人失意之悲。

琴曲《红颜旧》以"琴瑟在御"为引,暗合《诗经·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夫妇伦理理想。魏胜宝先生指法间"吟猱绰注"的虚实处理,恰似词中"雨洗香消,风催绿褪"的笔意,通过音色浓淡变化演绎出"红颜为君开,衰颜为君落"的生命辩证法。这种以乐音摹写时光流逝的手法,可追溯至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的音乐叙事传统。

落花意象的审美嬗变尤值深究。自南朝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始,经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的凝练,至吕采芝"遍地飞花兼舞絮",完成从个体生命悲叹到普遍存在思考的升华。当代琴家以散音泛音相间的技法表现落花飘零,正是对古典"哀而不伤"美学原则的现代诠释。

此帖融琴曲、诗词、题记于一体,恰似一幅活动的《落花游鱼图》。读者当于红颜旧曲中听出《淮南子》"木叶落,长年悲"的宇宙意识,在飞花辞章里读出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的辩证智慧。古典美学的当代传承,正需要这般既恪守诗教传统,又融入现代媒介的创造性转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