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09|回复: 0

[诗词赏析] 《诗词》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辛弃疾

[复制链接]
每晚品诗 发表于 2018-4-12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宋》辛弃疾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小重山

小重山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注释

著衰翁:住老头子。衰翁是作者的自称。

“君恩”两句:陈与义“甲寅岁出守湖州,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卜居青墩镇”之《虞美人》:“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

芙蓉:荷花的别名。叫且:且叫,因协平仄而倒置。

十里句:《闽都记》:“西湖周围十数里,王延钧筑室其上,号水晶宫。时携后庭游宴,不出庄陌,乃由子城复道跨罗城而下,不数十步至其所。”

打头风:欧阳修《归田录》及叶梦得《避暑录话》俱谓“打”音滴耿反,则当读若“顶”,即今所称顶头风也。

译文

碧绿的湖水与天空的云连接在一起,一片翠蓝拂试着天空。西湖的风光十分好看,却要我这个老头子住在这里。湖堤上的垂杨树影遮断了东西两岸。君王的恩情太深重了,照顾我这个老头子暂且在这里种芙蓉。

在这个周回十多里的西湖里,还有闽王留下的水晶宫,我常去那里观赏,有时骑马去,儿童看见都笑我。在西湖游玩的时候,顶头风会给我增加不少的麻烦,但我却真情实意的感谢顶头风。船儿停住不走了,我们就在浪花中痛饮一醉吧。

赏析

上片主要写三山即福州西湖的优美景象,但也透出作者自己的颓放与悲哀。首句以连云的湖水,拂天的翠柳,极写西湖的辽阔、饱满、绿意醉人。接二句写自己,写自己既得以住在风月最佳处,又与这最美的风月景象不相称。“衰翁”一词,可见其颓唐放逸的心情。“垂杨”一韵,接首句“翠拂空”而来,写自己领受了“厚重”的君恩,在西湖无柳处补种芙蓉的情态。

下片赋写自己游湖的快乐,在快乐中也透出颓放之意。首句承上文描写西湖之美的语句,再写西湖之美,但并不重复,因为此处是以“水晶宫”的想像,赋予西湖以神仙幻境般的神奇之美。“有时”两句,暗用晋代山简醉后倒载而为儿童所笑的典故,写自己在此喝得酩酊大醉,于是骑马归去时,不免为儿童辈所笑的情景,用以形容自己像山简一样的颓放。结韵为加一倍法抒情写怀,他说自己既然遭遇到迎面而来的逆风,那么就不再往前行船,索性酣醉于这被风激起的浪花中。以“打头风”象征阻碍他的政治力量,以“醉浪花”比喻自己的索性颓放,但也含有不为风浪所吓倒的风骨。

全词用事浑化无迹,意境如同全为白描绘成,口语造就。因此神迹双清,余味隽永。

李文义 发表于 2025-6-23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重山》词调下的辛弃疾精神图景考析

辛弃疾此阕《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作于绍熙三年(1192)闲居福州期间。全词以西湖风物为载体,通过表层闲适与深层郁勃的文本张力,展现南宋志士在政治困局中的精神突围。

一、空间建构的双重隐喻
上片"绿涨连云翠拂空"以泼墨技法勾勒西湖全景,"连云""拂空"的夸张笔法,既实写闽地湖泊的浩渺特征(按:福州西湖面积仅唐长安曲江三分之一),更暗喻词人"胸中丘壑"的壮阔气象。这种空间夸张与"著衰翁"的自我矮化形成强烈反差,恰如陆游"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时空错位,暴露出"万字平戎策"与"东家种树书"的价值冲突。"君恩重"二句用陈与义荷花典故,表面感念皇恩,实则暗讽——孝宗朝"隆兴和议"后,主战派将领的戍边之志竟沦为点缀太平的种花闲差。

二、历史记忆的互文书写
下片"十里水晶宫"引入闽王王延钧史事,此暴君筑宫享乐终致亡国的典故(见《十国春秋》),与词人"殷勤却谢打头风"的反常表述形成互文。欧阳修《归田录》载"打头风"本为行船之忌,此处却作"殷勤致谢",实乃反语修辞:政治逆风迫使扁舟暂泊,反得"醉浪花中"的喘息之机。这种"以险为安"的悖论式表达,与同时期《水调歌头·盟鸥》"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同出一辙,皆见《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的哲学底色。

三、衰翁形象的符号学解读
词中三次出现的"衰翁"意象,需置于辛弃疾年龄语境中审视。其时词人五十二岁,在平均寿命45岁的宋代实属高龄,然考其同期作品《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犹有"斗牛光焰"之志,可知"衰翁"实为政治身份的解构——正如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表演性自嘲。结拍"且醉浪花中"的颓放,恰与晋代山简"日暮倒载归"形成历史对话,这种刻意为之的醉态,正是对"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的价值消解。

此词艺术价值在于:以疏旷之笔写沉郁之思,在"水晶宫"的绮丽背景下,南宋士人的精神困境被转化为审美意象。辛弃疾将政治挫败感升华为"浪花中醉"的生命诗学,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抒情策略,正是稼轩体"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典型体现。
白定 发表于 2025-7-17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词心发微
稼轩此阕,实为晚年宦游闽中时所作。绍兴三十二年(1162)稼轩南归,至淳熙八年(1181)被劾落职,闲居上饶、铅山近二十年。此词当作于绍熙三年至五年(1192-1194)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期间,时年五十余岁。词中"衰翁"之谓,非仅形貌之衰,实含英雄迟暮之悲。

上片结构之妙
"绿涨连云翠拂空"以大写意笔法勾勒西湖全景,"涨"字得东坡"乱石穿空"之势,"拂"字具清真"风老莺雏"之韵。稼轩词素以雄健著称,此句却见婉约风致,盖闽中风物使然。"十分风月处,著衰翁"暗用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句意,以乐景写哀情。"垂杨影断岸西东"句,表面写补种芙蓉事,实则暗含《离骚》"制芰荷以为衣"的比兴传统。宋人笔记载福州西湖"广袤十数里",稼轩曾疏浚西湖,此"君恩"云云,实含讽喻。

下片用典之深
"十里水晶宫"化用《闽都记》典而翻新意,五代王延钧筑水晶宫于西湖,稼轩用之,既状湖水澄澈,又暗讽当时闽中官场之奢靡。"笑儿童"句用山简典故极精妙,《世说新语》载山简"倒着白接䍦",此处反用其意,非写醉态,实抒"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慨。结句"且醉浪花中",表面旷达,细味之,实与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同调。

词心探赜
此词艺术手法有三绝:
一为意象转换之妙,从"连云翠拂"的宏阔,到"骑马笑儿童"的琐细,形成强烈张力;
二为声律安排之精,"空""翁""东""蓉"等韵脚选用东钟韵,低沉浑厚,恰合衰飒心境;
三为用典无痕,将福州地方志、晋人典故、楚骚传统熔铸一体。

稼轩晚年词作,往往于闲淡中寓沉郁。此词看似写湖山风月,实则"打头风"三字已泄天机——所谓"殷勤却谢",正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涩自嘲。读稼轩词,当于铁板铜琶外,更识此中婉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未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