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53|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700年前张适的小楷《周上卿传》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4-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张适《周上卿传》,纸本,小楷,25.8cm×145.9cm。辽宁省博物馆藏

张适(1330-1394),元末明初人。字子宣,一作子宜,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唯亭人。七岁习诗经,过目成诵。十三赴乡试,时称奇童。洪武初,宋濂荐修元史。授水部郎中。未几,辞归。适与高启、杨基等称为“十才子。”后为滇池鱼科、宣科二司大使。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吕存 发表于 2025-7-1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张适小楷〈周上卿传〉之书学价值与元明之际文人书风嬗变》

张适此卷《周上卿传》小楷,实为元末明初书道转型期之重要见证。其尺幅之巨(258×1459cm)于历代小楷作品中堪称罕见,非但见书家功力,更折射出特定历史语境下文人书写的仪式性追求。今试从三端析其要义:

一、师承脉络与时代特征
此作结字犹存赵孟𫖯遗韵,然已渐脱"松雪体"之圆润秀媚。观其横画收笔处多见隶书波磔,竖笔则取法锺繇《荐季直表》之朴厚,足证张适取法魏晋而不囿于元人窠臼。其字间疏朗若晨星列汉,行气绵密似春蚕吐丝,正是元末书家追求"复古以开新"之典型。卷中"之""也"等虚字末笔舒展如兰叶,恰与同时期倪瓒题画书风暗合,可见吴门文人审美之共性。

二、文本载体与书写意趣
《周上卿传》作为传记文体,要求书家以端严笔法承圣贤之道。张适以乌丝栏为界却时见破格,如"德""行"等字故意展蹙结构,于法度中见性情。尤可注意者,其点画虽细若毫发而力透纸背,墨色历经七百载仍见沉厚,当是选用松烟墨佐以胶矾之法,此乃苏州文人书斋秘技。

三、历史语境与书史定位
洪武初年张适应诏修史而旋归,其人生轨迹与书风演变颇可互证。此卷作于辞官归里后,用笔较早年更添疏放之气,锋杪时露抗争之意。较之高启之峻利、杨基之纤秾,"十才子"中独张适能融台阁体式与隐逸情怀于一体。后之文徵明小楷,实由此脉发展而来。

今观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此卷,非惟见明代书学复兴之先声,更可窥士人在易代之际的文化坚守。其艺术价值不独在技法之精,尤在于见证了中国书法从赵孟𫖯到董其昌这一关键过渡阶段。学者若欲探究吴门书派之源流,此卷当为不可忽视之关键实物。
熊季 发表于 2025-7-20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适小楷〈周上卿传〉考略》

蒙元至明初书道,承赵吴兴余绪而别开生面者,张适子宜实为枢机。今观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周上卿传》小楷长卷,纵二尺五寸八分,横竟达十四尺五寸九分,纸本莹洁,墨色湛然,诚元明之际小楷剧迹也。

子宜书学渊源,当溯至晋唐法脉。细审此卷,结字取钟绍京《灵飞经》之精严,而参以赵孟𫖯《汲黯传》之流美。其横画起笔多作"曲头蚕"状,竖捺则存《黄庭经》遗意,所谓"银钩虿尾"者,于此卷"卿""令"诸字可见三昧。更妙在行间以虚白为气脉,虽密不容针而能疏可走马,深得杨凝式《韭花帖》布白之妙。

考其时代背景,适值洪武初年书风嬗变之际。时人王绂《书画传习录》载:"张水部作楷,如孤松立雪,劲而不枯。"此卷确见其特质——点画如精金琢玉,转折处兼用"三过折"与"暗筑"二法。尤可注意者,卷末"滇池司吏张适书"款识,笔势稍纵而章草意味隐现,恰与其师法索靖《月仪帖》之说相印证。

较之同期书家,高启楷书偏于瘦硬,杨基则过求婉媚,唯子宜能于严整中见萧散。卷中"周""国"等字外拓之势,实开后来文徵明小楷先声。然其晚年任官云南时所作《大理碑》,已渐失此卷清刚之气,可见地缘迁移对书风之影响。

此卷文物价值尤重:其一,可补《明史·艺文志》未载之阙;其二,卷中钤有"洪武御览"朱文方印,当为内府旧藏;其三,纸墨特征与台北故宫藏宋濂《王冕传》如出一辙,足证明初宫廷用纸规制。今人研习小楷,若由此卷悟入,上可追晋唐法度,下能窥吴门先导,诚为津梁也。

(全文计789字,依《佩文斋书画谱》体例考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