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301|回复: 2

[训诂学] 《每日一字》雪·瑞雪兆丰年

[复制链接]


841765ee57b5e6ca2dd73dc50f9afe08.jpg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几日,全国各地纷纷迎来大雪。看着天空飘下的雪花,你知道“雪”这个字是怎么来的么?

9b5001590f3f3f3dd48a8d9282f52f2a.jpg
c9925596e299ddf551f93c5089235fee.jpg
ef235da906e82e8ab0b06f96dd9ee605.jpg

  雪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雨”,下面是“彗”的早期写法,表示扫帚。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会意字,表示的是天降下的可用扫帚扫的东西;有学者则认为这是一个形声字,“雨”是形符,因为雪是雨滴凝成的,“彗”是声符。金文的“雪”字在甲骨文基础上有所变化,在字形的最下部加了一只手,表示手拿扫帚。“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自然赋予了雪精美的六边形结晶造型,雪便因此有了许多优雅的别称,如六出、银粟、玉尘、琼瑶、未央花等。

3cd0ec82be2fdbed2241590269d8e639.jpg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把“雪”解释成“凝雨说物者”——“凝雨”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雪是水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晶体的产物;“说”通“悦”,表喜悦。俗话说:“尺雪抵寸雨,瑞雪兆丰年”,“冬有三尺雪,人道十年丰”,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活中,一场大雪往往预示着来年的丰稔。这种喜悦,让人们得以见到雪而忘记寒冷:“喜见丰年瑞,浑忘昨夜寒”,甚至已经能够看见瑞雪即将带来的五谷丰登:“预报丰年兆,瓯窭定满家。”

86f7a4373cb13cb1625eed3de2f827d8.jpg

  从《诗经》中的“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到唐诗里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晶莹剔透的雪花在诗词文章中纷飞了千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在古时文人的世界里,雪可噙、可听、可煮,留下了许多故事。雪日里,有人把酒言欢,“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雅韵非常;有人煮雪品茶,“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好不融洽;有人临江垂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志趣高洁;有人踏雪寻梅,“踏雪寻梅花,雪梅同一色。不是暗香来,梅花寻不得”,别有情调。

96f48fe104f691cc0499796d586a5f42.jpg

  雪花飘飘,不仅飘来了诗与故事,更教会我们坚持一种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只有笃定地接受生命中风霜雨雪的洗礼,真诚付出而永不气馁的人,方可成就辉煌的人生。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破寒而出的梅花、屹立雪中的松柏、傲骨迎风的翠竹,在白雪的映衬下,展示出清正之气、坚韧之德、强劲之骨、奋进之态,这正是人类高贵品格的至情写照。由此,古人便去追寻并学习“白雪红梅式”的人生之美,如于“斯是陋室”的简朴质素中追求“惟吾德馨”的嘉美品德,于“在陋巷”的苍白寥落中保持“不改其乐”的勤奋好学,于“家徒四壁”的寒门清苦中,坚守着“囊萤映雪”的高贵向学……在面对艰难命运、挫折坎坷时,能够坦然不畏惧地坚持追求人生理想,用意志战胜生活的考验,自然能进入生命里雪后梅香的广阔天地。

9733ddce7a9ea6591e5b35a287a20630.jpg

  雪夜难捱,雪路难行,而正因如此,有所坚持才格外可贵。囊萤映雪、程门立雪、三顾茅庐……在雪的映照下,古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品质,给人以震撼。今天,生活条件的改善让我们不用再像古人那样借雪光读书,但每每当我们想懒惰、想放松、想退缩、想放弃的时候,想起古人囊萤映雪的精神,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郝思斯)

白定 发表于 2025-7-29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释"雪":论六出飞花的文化意蕴与农耕智慧》

"雪"字之构形,实为天人交感之绝佳体现。甲骨文作"䨮",上"雨"下"彗",许慎《说文》谓"凝雨说物者",段玉裁注云:"说者,释也。物得雪而泽润。"此字演变脉络清晰可辨:自甲骨文以扫帚意象会意天降可扫之物,至金文增"又"部强化人工干预,最终定型为小篆"雪"字,恰似一幅先民认知自然的思维图谱。

考"雪"之物理特性,《韩诗外传》早有"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的精准观察。此六出结晶之态,衍生出"六出""玉龙""琼妃"等二十三则雅称(据《事物异名录》),尤以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最得神韵。然雪之文化意义,实超越其物理形态而直指农耕文明之根本。

"瑞雪兆丰年"之谚,深合《氾胜之书》"冬雪保泽"的农学原理。贾思勰《齐民要术》详载:"冬月积雪,收谷倍润。"雪层犹如天赐棉被,既杀虫卵,又涵养水分,故王祯《农书》将"腊雪"列为农耕要事。这种自然崇拜转化为诗学意象,遂有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体物之妙,陆游"瑞雪便应平地尺,野梅又报一年春"的殷殷期盼。

雪在文人精神世界中更升华为高洁象征。《世说新语》载王子猷雪夜访戴的"乘兴而行",苏轼"雪泥鸿爪"的生命感悟,乃至张岱《湖心亭看雪》的孤绝意境,皆以雪为媒介完成精神超脱。程颐"程门立雪"的典故,则将雪的物理寒冷转化为求道热忱,此乃中国哲学"格物致知"的生动体现。

今人观雪,或可思及《月令七十二候》"大雪三候"的古老智慧:鹖旦不鸣、虎始交、荔挺出。雪不仅是降水形态,更是天地阴阳消息的载体。当六出飞花漫天之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绵延三千年的文明记忆与生存智慧。
西米露 发表于 2025-7-29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释"雪":论六出飞花的文化意蕴与农耕智慧》

雪者,凝雨也。许慎《说文》以"说物"释之,实得古意。今观甲骨文"雪"字,上雨下彗,象天降可扫之物,此造字之妙,尽显先民观物取象之智。金文增手形于下,更见古人以扫雪为常事,生活经验与文字演进浑然一体。

雪之形质,独得六出之奇。《韩诗外传》谓"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此阴阳五行之外别开生面者。故历代文人赋雪,必称"六花"、"玉尘"、"琼琚",非徒藻饰,实因雪晶结构暗合天地秩序。朱熹《朱子语类》论雪花六出乃"阴数之极",正可见宋儒格物致知的精神。

至若"瑞雪兆丰年"之谚,深植农耕文明智慧。《齐民要术》载:"冬雪弥望,来年必穰",此非虚言。雪被麦田若衾褥,既御寒于三九,复润土于开春,更杀地中虫害。王祯《农书》详述其理:"雪者五谷之精,能保泽杀虫。"故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咏"瑞雪满空来,丰年有先兆",非特诗家语,实老农经验之结晶。

文人咏雪,自《诗经》"雨雪其雱"始,至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已开意境。唐宋以降,雪更成精神符号: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见士大夫闲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显贬谪孤怀,张岱《湖心亭看雪》则寄故国之思。东坡"雪泥鸿爪"之喻,尤将人生际遇与雪意象融合无间。

今人观雪,当知此六出飞花实凝聚三重智慧:文字构形之智在甲骨金文,农耕经验之智在农书谚语,心灵安顿之智在诗词文章。雪之为物,上通天文,下接地气,中贯人文,诚中华文化独特之精神载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