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05|回复: 0

[国学新闻] 衣冠礼乐雅集,快哉乐乎青年

[复制链接]
国学萌 发表于 2016-12-20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衣礼(字齐治)

“快哉都市,知音难求,乐乎雅会,冠盖风流!”

衣冠礼

衣冠礼

快节奏的都市中,数不尽的摇滚流,有一群青年人远离喧嚣,独立特行,齐正衣冠,相邀同聚,举办起风流俊赏,玉树兰芳的“衣冠礼乐雅集”之会。

2016年12月17日下午,北京公益西桥乐乎青年社区咖啡厅,迎来了这群高雅文化流的追寻者,他们在这个四周高楼环顾的静逸天地里,以琴会友,放飞心情,度过了又一个愉悦的周末。

“云梦瑶台七彩会,余音织就五行章。万里长风抒一曲,琴箫引动凤求凰。”

倾盖如故,行礼如仪,此次活动召集人——汉网学术顾问、华韵国学网副总编、“衣冠礼乐大义”主编云衣礼(字齐治)先生赋诗一首,拉开了雅集的序幕。

来自妫水书院的古琴、琴歌讲师素乐女士,首先给集友们介绍了琴中七弦(包括宫、商、角、征、羽五弦以及文、武二弦)等古琴相关来历知识,随后现场示范弹奏了《阳关三叠》,并同时琴歌伴唱: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衣冠礼

衣冠礼

随后,云衣礼老师结合现场的古琴乐曲示范,给与会者分享了其主编的“衣冠礼乐大义”一书中,整理的《五行音乐调养》的有关篇章知识:

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有着“五音五行”的说法。《黄帝内经》记载“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又载“角为木音通于肝,征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

这些记载用中医的理论清楚的阐明了“五音”、“五脏”和“五行之气”的内在联系,按这一理论,五音可对相应的五脏起作用,如角音属木,通肝,可制怒,即“通肝解怒”;征音属火,通心,运用征音可“养阴助心”,这些理论属于音乐调养身心的范畴。

所谓“宫音属土,君之象,可以健脾;商音属金,臣之象,可以清肺;角音属木,民之象,可以疏肝;征音属火,事之象,可以养心;羽音属水,物之象,可以补肾。”

衣冠礼

衣冠礼

一番掌故下来,众人深觉其理,不久又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汉服文化爱好者“软件客”郭先生关于“汉服形制及裁剪方法”的介绍所吸引,汉服爱好者杨涛、李尚仁、上官暮雪等几位,对亲自尝试汉服的裁剪制作,也跃跃欲试起来。

其后,云、郭两位先生,就汉服源流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人无衣冠,何异禽兽?”人类从最初赤身裸体的远古洪荒之野,步入文明时代以来,一个共通之处,都是有了衣服蔽体。从赤身裸体,到衣服蔽体,这即是文明与野蛮的一个重大分野。

衣冠礼

衣冠礼

“汉语”、“汉名”、“汉服”,乃是华夏民族(汉族)的三大文化表征。

(1)这里的“汉语”,指的是华夏民族的通用语言,汉族的语言和文字。

(2)这里的“汉名”,指的是华夏民族的姓氏名字,尤其是汉族的表字。

(3)这里的“汉服”,指的是华夏民族的衣冠服饰,由汉服延伸及礼乐。

华夏民族,这个星球上最庞大的民族,也是这个星球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华夏之名,便是来源于她美丽的肌肤——“华夏衣冠”。

衣冠礼

衣冠礼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这是先秦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涉江》起首的文字。屈原一向以高洁出尘著称,一生都在歌咏香草美人,而他竟然爱慕一件衣裳若此,可见这件衣裳也足以与天然香草、绝色美人相媲美了。这件衣裳便是如今我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华夏衣冠,也就是如今俗称的“汉服”。

汉服主要以华夏民族(汉代以后又称汉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具有华夏民族文化独特风貌性格。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制,历经宗周八百年礼法的承继,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全体民众,还通过儒学和中华文明影响了整个东方礼乐文化圈。

汉服,是后来在汉民族形成的基础上,对汉民族这种常用服饰的一种称法。它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尊奉礼乐思想的一种服饰,并不局限于汉民族或者华夏民族穿着,在早期周边邦国四夷之中,只要认同了中华文化和礼乐思想的民族,都有普遍穿着,比如北魏鲜卑族的汉化改制,又比如朝鲜高丽时期,以及日本、越南、琉球等周边邦国,都受到这种服饰文化的影响。

“交领分衽、束发加冠”,一直是华夏服饰——汉服体系的典型特征,也是东方世界诸多古老民族服装形制的典型特征之一。衣冠礼乐雅集中,得出的这个结论,众人深以为然。

衣冠礼

衣冠礼

与会的众多年轻人,大都汉服盛装而来,其中网名白玉濯心的徐天宇和无智齐才等几位年轻人,也相继登台献艺,与大家分享了秋风辞、酒狂、沧海一声笑等琴曲。

琴歌相和声中,网络中国风追寻者林烂柴(林子鸢)和北方工大华章汉服社社长刘京京等身边与会雅集好友们,就中国风系列的服装、家居、生活方式等,攀谈起来。

雅集与会来宾,四川广元惊鸿汉服社名誉副社长、礼仪顾问公子毅渊,北京华夏文化研习会礼仪部负责人王复宇等,现场交流互动,分享了有关心得。

特别受邀出席本次雅集的两位嘉宾,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主任委员,中国文化进万家首席顾问张保才先生,以及北京方程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全国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对外合作部主任王丽娟女士,都对本次雅集的交流内容大加赞赏,觉得收获良多。

本次雅集,召集人云衣礼先生等,通过花椒直播(花椒号61510881)和美篇平台(美篇号4988007)等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和图文转载。

活动得到了网络电视媒体如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国学频道,和中国金盾网络电视台文化频道等有关传统文化栏目的深度关注和积极支持,有关栏目负责人并对雅集的成功举办专程致电祝贺!

衣冠礼

衣冠礼

衣冠礼

衣冠礼

“衣冠礼乐雅集,快哉乐乎京华!”

——北京年轻人的另类雅聚,将会持续盛装以待!

雅集召集人:云衣礼老师

联系电话/微信:18510774055

衣冠礼

衣冠礼

衣冠礼

衣冠礼

古风雅乐

——《长相忆》

生来云水处四时与我作知己

三月莺枕海棠膝穷节簪雪梅花鬓

再张琴邀雨手谈天星

未及今夜忽逢君故人最解意

凤游天地间花香迎我逍遥去

江湖寂寥是非地应有美酒染髭须

人生当得意一指灵犀

信步小楼长身立相对君笑语

常是闻君山南我亭西各抖襟上雨

某夜烹茶雪初沸十里迎马蹄

待到来年并辔过江南春风酿桃李

任它白马踏芳归廊下戏池鱼

从来无情剑穿花吹雪不沾衣

连挑尘寰劈龙脊再引天光向归墟

惯在云山外久是畸零

知交若向人间觅应在孤城里

本是浮云客重霄之上三尺堤

几历生死心无惧败亦何悲胜何喜

万家灯火熄满城孤寂

去往红尘赋终曲以雪葬剑意

我拥万梅而君向云栖各有一传奇

某夜西来遇飞仙可与共攀星

待到经年赴约洛阳里恰逢是佳期

并肩横桥映流水不问久别离

天公铺排人间好天地由来百千景

不及错身遇个你穷尽诗家笔

待到山光水色竞相逸重拾故笺寄

旧墨中藏情几许君当长相忆

蔡修七 发表于 2025-7-19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当代雅集之文化复兴意义——以北京衣冠礼乐雅集为例》

拜读云衣礼先生所述雅集盛况,不禁抚掌称善。此般"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之景,实为当代文化复兴之吉光片羽。余不揣谫陋,试析其三重深意。

一曰"礼乐相济"之真谛。昔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今观雅集以《阳关三叠》开篇,正合"发乎情,止乎礼"之旨。素乐女士琴歌相和,非徒技之炫,实乃"乐以和其声"(《乐记》)之实践。五弦应五行,七弦合七政,此非简单音乐理论,实为"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宇宙观体现。云衣礼先生所述五音调养之说,恰印证《黄帝内经》"五音疗疾"之论,可见古人以乐治心之智慧。

二曰"衣冠载道"之深意。郭博士论汉服形制,表面言裁剪之法,内里实关"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系辞》)的政治哲学。深衣十二幅应十二月,交领右衽象天地阴阳,此等"器以藏礼"(《左传》)的造物智慧,正是华夏"衣冠文明"精髓所在。今人重着汉服,非为复古,实乃寻回"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左传》)的文化自觉。

三曰"都市山林"之创见。于公益西桥高楼环伺间辟此净土,恰似王维"辋川别业"之于长安。此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雅集,正承续文人"市隐"传统。尤可贵者,参与者皆青年才俊,证明传统文化非暮气沉沉,实可成"少年中国"之精神滋养。

然余犹有进言:雅集之兴,当防两种偏颇。一则忌止于形式模仿,当如朱熹所言"格物致知",深究礼乐背后的义理;二则需避免圈子化,宜效法白居易"新乐府运动",使雅文化能"润物细无声"地化育大众。

昔张载言"为天地立心",今观此雅集,正是立心之实践。愿诸君继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真正"活起来"。如此,则"衣冠礼乐"非仅雅集之名,实乃民族复兴之兆也。
陈辰 发表于 2025-7-2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衣冠礼乐雅集之当代文化价值》

一、雅集之精神内核
"衣冠礼乐雅集"非止于形式之复古,实为华夏礼乐文明在当代之创造性转化。《礼记》云:"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今观云衣礼先生以"五行音乐调养"阐发《黄帝内经》之奥义,素乐女士抚琴歌《阳关三叠》,恰合古人"以乐养德"之旨。此非徒慕古形貌,乃深得"礼乐相济"之三昧——琴瑟在御,衣冠肃穆,正是对"君子以钟鼓道志"(《荀子·乐论》)的现代诠释。

二、五行音乐之医道渊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角征宫商羽"五音应五脏,实为"天人相应"思想之体现。云衣礼所论宫音健脾、商音清肺,实本于汉代《乐纬》"五音和,则五行之气和"之说。昔嵇康《琴赋》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今雅集以古琴为载体演绎五行理论,既承《溪山琴况》"和静清远"之琴道,复将《周礼·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的礼乐教化,转化为可感知的身心修养实践。

三、衣冠与礼乐之表里
郭博士论汉服形制,暗合《后汉书·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之深意。衣冠不仅为容仪之饰,更是"礼"之外化。《朱子家礼》强调"深衣制度"的规范性,今人考据裁剪之法,实为通过物质载体重建"衣冠上国"的文化记忆。此与雅集中"行礼如仪"的仪轨形成互文——正如《乐记》所言"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衣冠与琴箫共同构成礼乐文明的物质符号系统。

四、都市文化中的雅集意义
在摇滚流行文化盛行的当代,此雅集恰似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现代回响。其价值有三:
1. 文化疗愈:以五音调和都市焦虑,践行《淮南子》"乐所以救忧"之功;
2. 身份认同:通过汉服与古琴重构文化基因,呼应顾炎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士人精神;
3. 社群再造:打破现代性孤独,建立"以文会友"的共同体,暗合《论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训。

结语
此次雅集可视为"礼失求诸野"的当代实践。昔孔子叹"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今观青年学子于高楼林宇间正衣冠、调琴瑟,正是对"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礼记·乐记》)的生动诠释。若能持之以恒,或可成当代"新礼乐运动"之滥觞,使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态传承"。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