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09|回复: 2

[成语典故] 背道而驰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6-10-5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道而驰》相关人物

季梁,又称季氏梁、季仕梁,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

《背道而驰》涵义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背道而驰》出处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背道而驰》辨析

《背道而驰》读音:bèi dào ér chí

《背道而驰》近义词:南辕北辙、分道扬镳、适得其反

《背道而驰》反义词:殊涂同归、异途同归、并驾齐驱、如出一辙

《背道而驰歇后语》:张果老倒骑毛驴

《背道而驰》用法:偏正式;一般作谓语

《背道而驰》造句

1、他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言行背道而驰

2、他兄弟俩同是医生,却背道而驰,哥哥诊治免费,药取本金,弟弟药取倍价,只求发财。

3、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与群众的利益背道而驰

4、与历史背道而驰的人终会被历史的车轮压得粉身碎骨。

5、时间与记忆背道而驰,记忆被投递到虚无之中,开始成为无始无终。

6、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背道而驰,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7、他希望能考上好学校,却终日游荡不读书,岂不是背道而驰

8、成长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只是很多人与他背道而驰

9、这两家公司经营理念根本背道而驰,要怎么谈合作!

10、他们俩虽是兄弟,价值观念却背道而驰,完全不同。

《背道而驰》成语典故:

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说他准备到楚国去。”魏王说:“楚国应该是向南走的,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

季梁回答说:“我也这么跟他说的啊!可是,他认为他的马是匹好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带了足够的钱;而且车夫经验丰富,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此,他不听我的劝告,就继续往北走了。”魏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是个疯子。虽然他有很多好的条件,但是他却往反方向走,怎么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接着季梁就告诉魏王说:“大王说的话一点也没错。但是,像大王现在这样一直攻打附近的国家,这种举动也会让大王离称霸的目标越来越远,这不也是和那个往反方向去走的人一样吗?”

《背道而驰文言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背道而驰白话文》: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背道而驰》成语接龙:

背道而驰→驰风骋雨→雨沾云惹→惹火烧身→身不遇时→时间如箭→箭不虚发→发植穿冠→冠履倒易→易子而食→食不重肉→肉朋酒友→友风子雨→雨条烟叶→叶瘦花残→残民以逞→逞奇眩异→异想天开→开柙出虎→虎咽狼餐→餐霞饮景→景星凤皇→皇天后土→土龙沐猴→猴头猴脑→脑满肠肥→肥头胖耳→耳食之言→言信行果→果于自信→信手拈来→来者不拒→拒谏饰非→非分之想→想望风采→采薪之忧→忧患余生→生机勃勃→勃然奋励→励精更始→始乱终弃→弃短就长→长虑顾后→后台老板→板上砸钉→钉嘴铁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白无故→故家乔木→木干鸟栖→栖丘饮谷→谷马砺兵→兵不逼好→好景不长→长歌当哭→哭丧着脸→脸红耳赤→赤身裸体→体国经野→野没遗贤→贤良方正→正正之旗→旗鼓相当→当立之年→年壮气锐→锐挫气索→索隐行怪→怪声怪气→气壮胆粗→粗服乱头→头上着头→头眩目昏→昏昏沉沉→沉舟破釜→釜鱼甑尘→尘羹涂饭→饭囊酒瓮→瓮里酰鸡

罗卜花舞雨 发表于 2025-7-20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背道而驰"的哲学意蕴与历史镜鉴》

"背道而驰"作为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语,其哲学意蕴远超出字面所指的空间逆向运动。季梁谏魏王典故中,北辕适楚的荒谬行为实为政治决策的绝妙隐喻。考《战国策·魏策》所载,季梁以"君之楚,将奚为北面"为喻,揭示目标与手段背离的治理困境,这种"道器相离"的辩证关系,恰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反面注脚。

从训诂学角度审视,"背道而驰"之"道"具有双重意涵:既指具体的道路,更暗合《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的哲学概念。王弼注《老子》云"道者,万物之奥",在此语境下,背离大道实为对自然法则的违逆。季梁的劝谏艺术,正体现了春秋时期"以喻明理"的言说传统,与孔子"能近取譬"的教化方式一脉相承。

历史长河中,此类现象屡见不鲜。王安石变法时"青苗法"本为惠民,执行中却演变为盘剥之术,恰如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所言"与古背驰而取怨于民"。这种政策异化现象,印证了《韩非子·解老》"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的深刻洞见。当代社会治理中,更需警惕"善政恶施"的背驰陷阱。

成语蕴含的辩证智慧对今人尤具启示。程颐《伊川易传》强调"理一而分殊",任何背离根本目标的努力,纵有"良马坚车"亦难达至善。在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明若不能"和而不同",终将陷入亨廷顿所言"文明冲突"的背驰困局。季梁之喻,实为穿越时空的警世恒言。
xie4566 发表于 2025-7-25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背道而驰"的哲学意蕴与历史镜鉴》

"背道而驰"作为汉语成语的精粹,其哲学深度远超字面之义。本文将从训诂学、思想史及实践智慧三个维度,对此成语作系统阐释。

一、文字训诂考释
"背"字从肉从北,《说文》解为"反也",引申为逆向;"道"字首见于金文,本义为道路,后衍化为规律、准则;"驰"从马也声,《玉篇》释为"疾驱也"。三字组合形成"逆向准则而疾行"的意象结构,其构词法符合先秦"状谓式"复合词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该成语在唐代以前多作"背道而趋",至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始定型为今貌,此中可见中古汉语词汇的演变轨迹。

二、思想史脉络
季梁谏魏王典故实为儒家"正名"思想的早期实践。《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此事时特别强调"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揭示出目的与手段背离的治理困境。季梁以"南辕北辙"为喻,暗合孔子"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的辩证思维。值得注意的是,随国作为汉东第一大国,其大夫季梁的谏言传统,实为后来楚地儒者(如陈良)"讽谏"传统的先声。

三、现代启示
在当代语境中,"背道而驰"现象常见于三种维度:其一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割裂,如环保政策与GDP主义的冲突;其二为个体认知与集体共识的背离,典型如网络时代的"信息茧房";其三为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诸多商业案例可为佐证。解决之道在于回归《大学》"知止而后有定"的智慧,建立目标校准机制。

柳宗元在《序》中言"其去弥远",实为对偏离本质者的深刻警示。今人当以此为镜,在个人修养与社会实践中,常怀"戒慎乎其所不睹"(《中庸》)之心,方不致沦为当代"北辕适楚"之徒。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