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74|回复: 3

[成语典故] 双管齐下

[复制链接]
+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6-9-2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管齐下》相关人物

张璪[zǎo],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后坐事贬衡、忠两州司马。建中三年(782)作画于长安,技法受王维水墨画影响,人谓“南宗摩诘传张璪”,创破墨法,工松石。

《双管齐下》涵义

管:指笔。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双管齐下》出处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双管齐下》辨析

《双管齐下》读音:shuāng guǎn qí xià

《双管齐下》近义词:左右开弓

《双管齐下》反义词:另起炉灶

《双管齐下歇后语》:大小号合奏——双管齐下

《双管齐下》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双管齐下》造句

1、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我们一面修建台田,一面挑沙压碱,双管齐下,经过几年把几百亩盐碱地治服了。

3、国际争端,大都需要外交与政治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才能解决。

4、实践起来双管齐下,一促进现有业务,二拓展新业务,增加收入。

5、相信只要以上双管齐下,一个安全健康的电子商务环境指日可待。

6、学习书法可以毛笔字跟硬笔字双管齐下一起练。

7、政治自由与物质进步必须双管齐下

8、为了加速复原,医生采用了药物及复健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法。

9、相信由你俩分头去处理,双管齐下,一定事半功倍。

10、张校长一手抓思想,一手抓教学,双管齐下,把学校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双管齐下》成语典故:

唐朝人张璪,官为员外郎。不久,他从员外郎的地位降为衡州司马。后来,他又被调为忠州司马,在官场上很不得志。但是,他喜欢绘画。而且画得很好。他尤其擅长画松石山水。他画松树时,总是双手各握一支毛笔。他用一支笔画新枝,另一支笔画枯枝。用两支笔画出来的松树,不论是新枝还是枯枝,都生动逼真。

人们喜欢他的画,纷纷上门求索。大家称赞他的画为“神品”。他绘画的方式,则被人们称为“双管齐下”。

《双管齐下》成语接龙:

双管齐下→下车伊始→始末原由→由衷之言→言提其耳→耳濡目击→击节称赏→赏信罚明→明窗净几→几次三番→番来复去→去危就安→安忍无亲→亲上成亲→亲当矢石→石泐海枯→枯木发荣→荣华富贵→贵不可言→言谈林薮→薮中荆曲→曲突移薪→薪桂米珠→珠箔银屏→屏声息气→气急败丧→丧魂落魄→魄消魂散→散马休牛→牛高马大→大智大勇→勇猛精进→进可替不→不着疼热→热肠古道→道无拾遗→遗世绝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疏食→食亲财黑→黑天白日→日锻月炼→炼石补天→天高日远→远年近岁→岁聿云暮→暮想朝思→思前想后→后起之秀→秀水明山→山摇地动→动地惊天→天空海阔→阔论高谈→谈过其实→实事求是→是非之心→心如止水→水长船高→高举远蹈→蹈人旧辙→辙乱旗靡→靡衣玉食→食少事繁→繁称博引→引吭高歌→歌舞升平→平地风波→波骇云属→属人耳目→目瞪口歪→歪门邪道→道骨仙风→风雨连床→床头金尽→尽其在我→我负子戴→戴天履地→地下修文

 
+
 楼主|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25-3-28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双管齐下"之艺道相融》

"双管齐下"典出唐代画师张璪,此语非仅技法之谓,实含道艺相生之妙谛。考《图画见闻志》所载,张璪"手握双管一时齐下",其"生枝"与"枯干"并作,恰似《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具象呈现。破墨法中浓淡相破、枯润互济的辩证关系,正是道家"负阴抱阳"思想在艺术领域的精妙实践。

张璪承王维南宗衣钵,其双管技法突破"六法"常规,开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新境。生枝喻生机勃发,枯干示苍劲古拙,二者同构于尺素,恰如《文心雕龙》"夸饰有节,饰而不诬"的创作准则。这种"兼工带写"的表现方式,暗合儒家"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

今人用此成语,当知其三层深意:其一为技法层面的同步并进,其二乃思维层面的辩证统一,其三则达至"技进乎道"的化境。观当代治理盐碱地之例,台田与压碱并举,正是古人"知行相资"智慧的现代演绎。外交斡旋与政治协商并行,亦如张璪双管之"势凌风雨,气傲烟霞",展现多元共生的处世哲学。

此成语历千载而弥新,因其不仅承载着传统书画的美学密码,更蕴藏着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
瓜田李下 发表于 2025-4-16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双管齐下"的艺道双修境界》

"双管齐下"一典,出自唐末画师张璪"手握双管,一时齐下"的创作奇观。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所载"一为生枝,一为枯干"的记载,不仅记录了一种绘画技法,更暗含中国艺术哲学中"阴阳相济"的深层智慧。张璪以双笔并运破墨法,实开南宗水墨先河,故有"南宗摩诘传张璪"之誉。

考其技法本源,"双管"之妙在于突破单线叙事的局限。左手写生枝之润泽,右手状枯干之苍劲,二者在笔墨交错间形成时空对话。这种"左右互搏"的创作方式,与《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观暗合。王维"水墨渲淡"的意境,经张璪双笔并运的实践,终发展出破墨法的技术体系。宋人米芾《画史》评其"气傲烟霞",正是对这种"兼得刚柔"艺术境界的准确概括。

作为方法论,"双管齐下"在当代语境中衍生出三层要义:其一为技术层面的同步操作,如医家"针药并用";其二为策略层面的多维施策,若治国"德刑相济";其三乃哲学层面的辩证统一,类庄子"道术相养"。观其近义"左右开弓",仅得形似而失神韵;反义"另起炉灶",更显单线思维之局限。

今人运用此道,当师古而不泥古。张璪双管并握时,实以"意在笔先"统摄全局。现代管理所谓"多线程工作",若缺乏这种"一以贯之"的主轴,终将流于碎片化操作。故真正的"双管齐下",必以"道器合一"为根本,如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在多元实施中保持价值同一性。

张璪官场失意而艺道精进的史实,恰印证《文心雕龙》"穷则独善以垂文"之理。其双管创造的不仅是技法革新,更树立了文人"达则兼济,穷则自修"的精神范式。今人追摹此道,当知"齐下"非指简单叠加,而是如太极两仪之相生,在矛盾统一中抵达新境。
佽飞 发表于 2025-4-29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双管齐下"的艺道双修境界》

张璪"双管齐下"之艺事,实为唐人艺术哲学之精妙体现。考其本源,非仅技法之奇巧,实含道艺相生之深意。《历代名画记》载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字真言,恰可解此双管之奥义。

一管写生枝,一管绘枯干,此中暗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生枝显造化之生机,枯干见岁月之沧桑,张璪以双手运化这对立统一之境,正是庄子所谓"道通为一"的艺术实践。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其"势凌风雨,气傲烟霞",实指画家以双管统摄天地之气,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此法度之形成,与唐代禅宗兴盛密切相关。王维首创破墨法,张璪承其衣钵而创双管之法,皆受南宗"顿悟"思想影响。双手同时作画,恰如禅家"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修行方式,突破单线思维的局限。苏轼评王维"画中有诗",张璪此技亦可谓"画中有禅"。

今人用此成语,多侧重方法论层面,然细究其本,实含三重境界:技法层之"双手运笔",认知层之"阴阳相济",修为层之"物我两忘"。观张璪生平,虽仕途蹇滞,然其艺术成就反得"穷而后工",恰印证《文心雕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的创作规律。

当代运用此语,当知"双管"非简单并列,实为有机统一。如外交之刚柔相济,治病之标本兼治,皆需把握对立要素之平衡。若失其要旨,则易沦为机械拼凑,反失"齐下"之本真。

张璪双管遗韵,至今犹存。观日本"双手书道",西方现代派之多重绘画,皆可见其影响。然终不若原典之浑融天成。故今人用此成语,当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敬畏,方不负此千年艺道真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