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28|回复: 1

[成语典故] 李代桃僵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6-9-14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与《李代桃僵》相关人物

屠岸贾 晋景公 赵朔 庄姬公主

《李代桃僵》读音:

lǐ dài táo jiāng

《李代桃僵》涵义

李树代桃树而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也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李代桃僵》出处

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

《李代桃僵》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李代桃僵》近义词:代人受过

《李代桃僵》反义词:嫁祸于人

《李代桃僵》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屠岸贾(gǔ),屠岸姓,名贾,在戏剧和民间传说中,屠岸贾一直是以一个大奸臣的面目出现的。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据,是中国春秋时代诸侯国晋国的一位君主。

赵朔(生卒年不详):即赵庄子。嬴姓,赵氏,名朔,谥号为“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李代桃僵》造句

1、警察一时疏忽,错抓了罪犯的弟弟,以致发生李代桃僵的情形。

2、像你这种偷梁换柱、李代桃僵的做法,迟早会被明眼人识破。

3、在战场上较量时,兵家们往往牺牲局部保全整体,或牺牲小股兵力,保存实力,以 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一种“李代桃僵”法。

4、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

5、这件事本来是我的错,他却李代桃僵,为我承担了责任,使我很不好意思。

6、这件事明明是老王的错,你为什么要李代桃僵,为他顶罪?

7、人应该要学习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为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了他。

《李代桃僵》历史典故经过: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对晋国有大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在事发之前已被秘密送进晋国王宫中。屠岸贾闻讯后,意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晋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上,不肯杀庄姬公主。此时庄姬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晋景公不杀她,就设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但晋国忠臣韩厥让自己的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被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子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于是他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死后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叶佃建 发表于 2025-5-2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李代桃僵"的伦理困境与历史演绎》

"李代桃僵"典出《乐府诗集·鸡鸣》,其本义虽言桃李相代,然经历史沉淀,已演变为指涉代人受过的特殊伦理范式。今试以春秋赵氏孤儿案为例,剖析其中蕴含的忠义伦理与历史叙事之辩证关系。

考《史记·赵世家》所载,屠岸贾诛赵氏全族时,程婴、公孙杵臼之"李代桃僵"计谋实包含三重伦理维度:其一为"忠",程婴以亲子代主嗣,践行"士为知己者死"的春秋大义;其二为"信",公孙杵臼甘受屠戮以全其诺,彰显"一诺千金"的侠士精神;其三为"智",韩厥设计救孤,体现"临危制变"的政治智慧。此三者共同构成中国式牺牲精神的完整图式。

然细究史实,此典故存在明显的叙事建构痕迹。据《左传》成公八年记载,赵氏灭门实因赵庄姬诬告所致,与戏剧演绎大相径庭。这种历史记忆的重塑过程,恰反映"李代桃僵"作为文化符号的演变逻辑——从自然物候的隐喻(桃李相代),逐渐升华为儒家忠孝伦理的载体。南宋郭茂倩将其编入乐府,正是对这种伦理转化的文学确认。

在当代语境中,"李代桃僵"的适用性更需审慎考量。若用于褒扬舍己为人的义举(如例句5),则符合传统美德;若成为规避责任的借口(如例句6),则异化为道德绑架。故《淮南子·说山训》所谓"李代桃僵,兄弟相救"的本义,在今世当解构为:牺牲精神必须建基于主体自愿,而非外力强加。

要之,这个穿越两千年的典故,既承载着中华文化"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也暗藏集体主义对个体权利的消解风险。读史者当以辩证眼光,既见其"芝焚蕙叹"的悲悯情怀,亦察其"偷梁换柱"的伦理隐忧,方得传统文化传承之要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