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96|回复: 1

[成语典故] 劳而无功

[复制链接]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16-9-1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劳而无功》相关人物

孔子、太师金

《劳而无功》涵义

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劳而无功》出处

《墨子·号令》:“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

《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劳而无功》辨析

《劳而无功》读音:láo ér wú gōng

《劳而无功》近义词:吃力不讨好、枉用心机、徒劳无益、心劳日拙

《劳而无功》反义词: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火中取栗

《劳而无功歇后语》:把肥料浇到莠草上

《劳而无功》用法:紧缩式;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评价一个人做事

《劳而无功》造句

1、想不到我去了欧洲一趟,竟没有做成一宗生意,真是劳而无功

2、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计谋,否则,就会劳而无功,白费气力。

3、这几天他所做的事,都是在舍近求远,因而劳而无功

4、他不按操作规程办事,生产了废品,不仅劳而无功,还造成了浪费。

5、他在被称为“城堡”行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劳而无功的战役中阵亡。

6、过去几年,我劳而无功,到这时,已经二十八岁了。心中怀着强烈的欲望,想有一番作为。

7、他们企图使这些陈旧的工业现代化,结果劳而无功

8、这样做不仅劳而无功,而且还得罪了曹操,刘备不会做这样的买卖。

9、虽然这次劳而无功,但是二人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10、这一次是八大队成立以来首次军事行动,虽说不上失败,但劳而无功,无疑给战士们造成心理阴影,影响士气。

《劳而无功》成语典故:

孔子作为有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恢复过去周朝的礼制。他认为统治者只要用“仁义”来感化百姓,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恢复礼制,天下就会安定。为此他曾周游列国,向各诸侯国国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请他们采纳。遗憾的是,他的那些政治主张并不像他的教学见解那样受人敬佩和欢迎,到处碰壁。

孔子的学生颜回便去问鲁国一个叫太师金的官吏:“我的老师孔子到处游说,劝人家接受他的主张,可是到处碰壁。这次去卫国,你看情况会怎样?”大师金摇摇头说:“我看还是不行。现在战乱四起,各国国君为争地盘都在忙于打仗,对你老师的‘仁义道德’那一套非常反感,谁会去听那些不合时宜的说教呢?如蔡、陈两国就是如此。如果到卫国去游说,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太师金又举例作进二步解释:“船在水里是最好的运输工具;车是陆上最好的运输工具。如果硬要把船弄到陆上来运货,那是白费力气,劳而无功。你的老师要去卫国游说,好比是把船弄到陆上去运货一样,其结果,必然是劳而无功,可能还会招灾惹祸。你们不要忘了去陈国的教训,那时你们到陈国不是没人理睬,而且七天弄不到饭吃吗?”

《劳而无功》成语接龙:

劳而无功→功高望重→重床迭屋→屋如七星→星火燎原→原来如此→此起彼伏→伏牛乘马→马瘦毛长→长辔远驭→驭凤骖鹤→鹤困鸡群→群蚁溃堤→堤溃蚁孔→孔席墨突→突梯滑稽→稽古振今→今非昔比→比屋可封→封刀挂剑→剑及履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析秋毫→毫无逊色→色胆如天→天付良缘→缘文生义→义正辞严→严阵以待→待贾而沽→沽名干誉→誉不绝口→口如悬河→河涸海干→干脆利落→落叶知秋→秋风落叶→叶散冰离→离世遁上→上嫚下暴→暴雨如注→注玄尚白→白蚁争穴→穴居野处→处之泰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虎斗龙争→争锋吃醋→醋海翻波→波光鳞鳞→鳞次相比→比肩随踵→踵迹相接→接袂成帷→帷灯箧剑→剑戟森森→森罗万象→象齿焚身→身先朝露→露宿风餐→餐风茹雪→雪兆丰年→年逾古稀→稀世之宝→宝刀不老→老医少卜→卜夜卜昼→昼吟宵哭→哭天抹泪→泪干肠断→断雨残云→云愁雨怨→怨天怨地→地旷人稀→稀奇古怪→怪力乱神→神仙中人→人强胜天

覃侄客岫册 发表于 2025-5-3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劳而无功"的实践智慧与文化启示》

"劳而无功"作为先秦时期即已成熟的哲学概念,最早见于《墨子·号令》"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的治理智慧,后经《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的深化,形成对中国传统实践哲学影响深远的警示性命题。从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镜鉴到当代社会实践,这一成语始终折射着中华文明对"有效劳动"的深刻认知。

从实践哲学维度审视,"劳而无功"现象的本质在于主体行为与客观规律的背离。孔子推行仁义之道而诸侯莫能用的典故,恰如《周易·系辞》所言"穷变通久",当礼崩乐坏的社会基础已发生根本变革,仍执着于恢复周礼,其道德理想主义虽崇高,却因缺乏现实操作性而沦为"强不能"的典型。太师金所谓"刍狗已陈"的比喻,正揭示出任何策略都需因时损益的真理,这与《孙子兵法》"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实用理性一脉相承。

在管理学层面,该成语警示资源配置的精准性。《齐民要术》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恰与"把肥料浇到莠草上"的歇后语形成互文。当代项目管理中的"关键路径法"(CPM),其核心要义正是避免资源错配导致的无效劳动,这种古今智慧的暗合,彰显中华传统实践哲学的现代价值。

从个体修养角度观之,"劳而无功"的反义词"自食其力"提示了劳动价值的双重性。《朱子语类》论"格物致知"时强调"即物穷理"的实践取向,王阳明"事上磨练"之说更进一步,指出劳动成效不仅在于外在结果,更包含主体认知的提升。故孔子虽政治抱负未酬,但其周游列国的实践却成就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文化伟业,这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辩证关系,正是对"功"的深层理解。

当代社会尤需警惕新型"劳而无功"现象:在信息过载中陷入"无效勤奋",在形式主义中虚耗精力,在路径依赖中固守陈规。破解之道当秉承《盐铁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智慧,既保持《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进取精神,又具备《道德经》"动善时"的审慎态度,方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劳动价值的最大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