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7|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傅山书法思想可以丑陋笨拙 却不能没有气节修养

[复制链接]
张启功 发表于 2016-4-26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傅山书法思想可以丑陋笨拙 却不能没有气节修养

傅山书法思想可以丑陋笨拙 却不能没有气节修养

《五峰山诗碑》拓片傅山

说起傅山的书法,就不能不讲傅山的连绵行草《五峰山诗碑》。这块碑现在保存在山西寿阳的五峰山龙泉寺,内容是傅山专论狂草的诗,它集中反映了傅山的美学思想和他的狂草审美理想。

大巧若拙。傅山把自己的书法比作野鹜,他是反对家鸡式的妩媚。傅山有一段影响至深的名言四宁四毋。具体来说就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直毋安排。四宁四毋是傅山通过自身的书法实践概括出的美学思想,对后来的书法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是学术界的热点议题。这里有政治方面的分析,有对人品认识方面的分析。也有的人把字写得很丑、很荒诞,却断章取义地说傅山就是要丑,给自己的所谓丑书找到理论根据。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四宁四毋的句式。我们常说宁死不屈,不是想死,而是不愿屈辱地活着。所以傅山不反对美而要丑,而是反对媚俗、轻滑、安排。傅山强调真情,大巧若拙,是真实自我再现,朴实无华,是精雄老丑贵传神的美。

傅山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实际上这正是对四宁四毋的最好注解。傅山强调修养,讲做人,讲气节,讲正气;傅山的书法思想早已超越技法,傅山的书法透露出一种浩然之气。

傅山心中理想的狂草线条就像一团团盘绕在一起的苍劲有力的松树。师法自然,是很高的境界,历史上的大师无不如此。如果把这种感觉上升到理性的解读的话,将更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草书的线条。

我们常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尤其是草书,线条是狂草的灵魂。草书是表现节奏韵律的。所谓节奏,就是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没有节奏,线就是死的。草书是通过节奏韵律来表达内心世界,是情绪的心电图。线条要有厚度,要力透纸背。厚重也就是线条的立体感。线条要有力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笔力要刚健,又要刚柔相济。

回顾奔蛇兽,旋骇竹木龙。当傅山喝了酒,睡了一觉后,冷静下来,蓦然回首,狂草就像奔腾的野兽,让人感到威猛无比,狂草就像出水的蛟龙,让人感到惊骇震撼。有时傅山看了自己的狂草,也禁不住发笑,他笑自己的狂草就像道家的神符。若做神符镇,差消息市容,傅山半开玩笑地说把他的书法挂在厅堂里,可以当作镇鬼的神符,可以镇邪祈福保佑太平。

艺术不能直白,而应让人充满想象,启发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狂草是一种重整体、重气势、重气象、重精神的书体,狂草书通过形质(即线的形态和质感)直抒胸臆而表现性情、表达思想,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

我们欣赏傅山的狂草,首先是看其整体格局、气象,傅山写得气势磅礴,整体视觉冲击力极强。密密麻麻,曲曲折折,信手写去,一片生机。再看字形结构,傅山一反常道,以繁代简,用繁复的行书字形,加上极度的反复穿梭盘绕连绵,这是傅山行草区别于他人的最大特点。而线条则以大篆笔法书写,柔中带刚,提按在单线行进当中,而不在转折处,极富韧性拉力,线条动感极强,极具艺术感染力。

熊季 发表于 2025-6-14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傅山"四宁四毋"书学思想的本体价值与当代启示》

傅青主"四宁四毋"之论,实乃晚明遗民精神在艺术领域的典型投射。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直毋安排"二十字真言,非仅技法主张,实为士人风骨之美学宣言。今观《五峰山诗碑》拓本,但见盘纡蛟龙之势,凛然可见其"野鹜"之喻,恰与赵孟𫖯"家鸡"之诮形成精神对峙。

考傅山书学思想,当置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语境中理解。其"丑拙"美学实为三重境界:表层形式之"支离",中层气韵之"率直",深层人格之"浩然"。正如《霜红龛集》所云:"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此语道破艺术本质——形式技巧终须统摄于主体精神。傅山所谓"丑",非刻意乖张,实乃拒绝"妩媚"之奴态;其"拙"非真笨拙,恰是"大巧若拙"的哲学显现。

细绎《五峰山诗碑》线条,可见"三气"交融:篆籀之气铸其骨,章草之气养其脉,狂草之气畅其神。其点画如古松屈铁,转折处暗合"折钗股"之妙;墨色浓淡间,自具"屋漏痕"之趣。尤可贵者,在"酒醒自笑"的创作状态中,实现了"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辩证法。这种"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境界,正是对"安排"之俗的彻底超越。

今之书坛,颇有以"丑书"标榜者,往往未得傅山精神之万一。盖因徒摹其形质之"支离",未养胸中之"浩然"。傅山书法思想的核心要义,在于将"气节"转化为"气韵",使道德修养自然流露为笔墨气象。观其论书诗"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可知其将书道与人道视为不可分割之整体。

当代书法创作欲得傅山精髓,当从三处着力:其一,追摹其"师法自然"的观察方式,悟解"奔蛇走虺"的物象转化;其二,锤炼"力透纸背"的线条质量,达到"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的辩证统一;其三,也是根本所在,培养"壁立千仞"的人格境界。唯有如此,方能在笔墨中呈现那种"可镇妖氛"的磅礴正气。

傅山书学思想的现代意义,正在于警示我们:当技术主义泛滥之时,艺术更需要回归"以人复天"的本源。其"四宁四毋"之说,实为医治时下浮华书风的一剂良方。然须知此"药"须以胸次学问为"药引",若徒事形貌之丑怪,则无异于买椟还珠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