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28|回复: 1

[汉字五书] “字道2016”设计展举行

[复制链接]
张启功 发表于 2016-4-7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字道2016”设计展举行

北京4月5日电(记者李晋荣)“字道2016”设计展日前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展览包括古今中外近200件字体设计作品,是字体设计的百科全书式呈现。展览由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主办。该展集结了文字视觉领域的三大主题展览:第八届“方正奖”字体设计大赛作品展、字体摩登(1919—1955)以及第六十一届纽约字体设计指导俱乐部全球巡展·北京站。第八届“方正奖”字体设计大赛奖项同时揭晓。本届大赛在奖项设置方面增加了多项新内容:除每届固定的“字体类别奖”之外,新增加了最佳人气奖、评审委员奖、优秀指导老师奖3个奖项;首次新增“英文字体设计”单元,旨在提升中文字库中英文字符的设计水平。

长安情长 发表于 2025-5-13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字道2016"展览对当代字体设计的启示》

由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字道2016"设计展,实为当代汉字文化传播的重要事件。此次展览以"百科全书式"的格局呈现近二百件作品,其学术价值与设计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展览架构体现三重维度:其一为"方正奖"字体设计大赛,展现当代设计实践;其二"字体摩登"单元聚焦1919-1955关键时期,梳理现代字体演进脉络;其三引进纽约字体设计俱乐部巡展,构建中西对话平台。此种"古-今-中-外"的四维展陈体系,恰合《文心雕龙》"通变"之理,既守文字本根,又开设计新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届"方正奖"的革新:增设英文字体单元,暗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旨。汉字与拉丁字母的共生设计,实为全球化语境下的必然选择。观历代书法,从北魏碑刻到宋代雕版,字体演变皆因实用需求而变。今日增设英文设计奖项,正是延续这种"笔墨当随时代"的传统智慧。

"字体摩登"单元选取1919-1955年为研究断面,尤具深意。此时期正值中国现代设计启蒙阶段,商务印书馆的铅字改革、鲁迅倡导的美术字运动,均在传统书法与现代设计间架设桥梁。展览若能进一步揭示这批文物级作品与《营造法式》《天工开物》等古籍的渊源关系,将更完整呈现汉字设计的文脉传承。

纽约字体俱乐部展品的引入,则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态度。西方字体设计的网格系统、视觉平衡原理,与汉字"九宫格""永字八法"等传统法则形成有趣对照。这种跨文化比较,恰如赵孟𫖯所言"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在差异中探寻普适设计规律。

建议后续研究可着重三方面:第一,建立字体设计的文献体系,系统整理从《说文解字》到现代字体规范的理论演进;第二,加强数字技术与传统书法的融合研究,如运用人工智能分析历代书家的结字规律;第三,拓展字体设计的应用哲学研究,从《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观中汲取智慧。

此次展览犹如一面文化棱镜,既折射出汉字设计的辉煌历史,又昭示着数字时代的创新可能。字体作为"文明的基因",其发展终须遵循《周易》"变易不易简易"之理,在坚守文化本真中开创未来。
许佬 发表于 2025-7-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字道2016"设计展之文化意蕴与时代价值》

由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字道2016"设计展,实乃当代汉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盛事。展览以"百科全书式"的格局呈现近二百件中外字体设计精品,其文化内涵与学术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展览架构体现"三才之道"。《周易》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三大主题展览恰合天地人三才之象:第八届"方正奖"字体设计大赛彰显当代设计活力(人),"字体摩登(1919-1955)"展现历史文脉(地),纽约字体设计俱乐部巡展则呈现国际视野(天)。三者交融,构建起字体设计的完整认知体系。

新增奖项暗合"为政以德"之教。《论语》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本届大赛增设最佳人气奖、评审委员奖等,既体现"德艺双馨"的传统价值,又通过"英文字体设计"单元的设置,展现"和而不同"的文化胸襟。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竞赛机制,恰是字体设计当代转型的生动写照。

展览作品蕴含"书道精神"。从甲骨文的"依类象形"到活字印刷的"以形载道",中国文字始终追求"形神兼备"的美学境界。参展作品无论古今中外,皆可见"点画有意,结构见心"的创作追求,这正是《说文解字》所载"书者,如也"理念的当代延续。

当代字体设计当守"经权之道"。《春秋繁露》云:"明乎经变之事,然后知权之用。"在数字化时代,字体设计既要坚守"六书"造字法则(经),又需创新表现语言(权)。本次展览中传统书法与数字技术的交融,恰是"守经达权"的完美诠释。

建议学界以此展为契机,深入探究三个维度:其一,建立字体设计的"格物"体系,系统梳理造字规律;其二,完善字体评价的"知行"标准,平衡艺术性与实用性;其三,开拓字体应用的"开物"领域,推动传统文化现代表达。

此展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动见证。期待字体设计能在"道器合一"的追求中,开创文字艺术的新纪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十日戌時| 2025/7/4/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