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85|回复: 1

[儒家学说]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 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复制链接]
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19-8-1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韵按:赵魏之家,虽大而位尊职专无奸侫相乱;滕薛之国,虽小而左右权衡实贪欲交错。孟公绰好静而廉,才能无机,于交错之中不能安存。可见人之有才,必择其善主而从,方不委屈其能。
原文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白话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当赵魏这两个卿的家臣就会有余力,但不可以让他当滕薛这两个小国的大夫。”

注释

孟公绰:鲁国的大夫,孔子曾经所严事者。其为人“不欲”,即“不贪欲”。

赵魏:春秋时晋国有六卿,赵魏都位列其中。后来,六卿并为韩赵魏三家,于是“三家分晋”,为战国之时代开始的事件之一。

老:卿大夫的家臣之长。

优:宽绰有裕,即有余力。

滕薛:鲁国附近的小国。滕,是周文王之子错叔绣之后。薛,任姓,奚仲之后。

前贤注疏

《论语注疏》曰:此章评鲁大夫孟公绰之才性也。

朱子曰:大家势重,而无诸侯之事;家老望尊,而无官守之责。大夫,任国政者。滕薛国小政繁,大夫位高责重。然则公绰盖廉静寡欲,而短于才者也

钱穆曰:下章言“公绰之不欲”,盖公绰是一廉静之人,为大国上卿之家臣,望尊而职不杂。小国政烦,人各有能有不能,故贵因材善用

张栻曰:赵魏老在当时号为家事治者,公绰之不欲,其德可取也,故以为赵魏老则优。若夫滕薛则小国也,大夫之职烦劳,意者公绰之才有所不足,故不可为耳。大抵用人之方,贵于处之得其当而已

《论语正义》曰:《汉书·薛宣传》“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是言为赵魏老当以,为滕薛大夫当以,故能有功也。

杨氏曰:知之弗豫,枉其才而用之,则为弃人矣。此君子所以患不知人也。言此,则孔子之用人可知矣。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论用人者当因材器使也。

《论语稽》曰:孔子言此,盖以人各有能有不能,国家用人,宜量其所长而用之也。如公绰之贤,尚有能有不能,其他可知。此孔子为用人者言,言不可用人而违其才,非于公绰有贬辞也。

陈祥道曰:君子不器,无施而不可。不如君子则器矣,有能有不能。故禆谌谋野则获,于居屋则否;黄霸治郡则长,于相国则不及;兵甲之事,文种不如范蠡,镇抚国家,范蠡不如文种;面折廷争,陈平不如王陵,全社稷、安刘氏,王陵不如陈平;房玄龄善于谋而不能断,杜如晦长于断而不能谋。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其才有能有不能也

刘宗周曰:夫子只就孟公绰权任使,而鲁政日暗矣,有人而不善用,与无人同,何以能国?卫灵公无道,用仲叔圉、祝𬶍、王孙贾,各当其才,则不丧;鲁不能用一公绰,然则鲁之不竞也甚于卫矣。房琯以将败,黄霸以丞相损功名。宋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有馀,处辅弼不足,卒以败宋

戴溪曰:雍容风雅,与理繁治剧之才不同,二者不可偏废。为人上者审择其人才而用之耳。用违其才,则人才无一可用;用称其才,人才无一不可用。人多言古时人才多,不知古人善用人才耳。

徐英曰:用人贵适其才。居今思古,方知圣人之如日

附录:

陈祥道曰:“老”者,成德之称。王朝有天子之老,“五官之长,天子之老”是也;邦国有卿老,“国君不名卿老”是也;卿大夫则有家老,所谓“赵魏老”是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新解》《论语集说》《论语集释》《论语会笺》《石鼓论语答问》《论语学案》《论语稽》《癸巳论语解》《论语正义》《四书解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9-8-1 1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长老,老之古文,即考也,考者,考妣也,逝父谓之考,老为今字以别之,以喻一家之老者。文中此处喻指管家。
熊委 发表于 2025-6-22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孟公绰之器用与为政之道》

《论语·宪问》载孔子言‘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此语虽简,实关涉用人之道与政治哲学之精义。前贤注疏已备,今试申而论之。

一、才性之别与器用之宜
孟公绰之德性,《论语》明言‘公绰之不欲’,其廉静寡欲之品,正合《老子》‘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之旨。然孔子特标其‘为赵魏老则优’而‘不可为滕薛大夫’,实揭示‘德’与‘才’须分而论之。赵魏为晋之世卿,家臣之职重在德望,以廉静镇浮嚣;滕薛乃小国大夫,政务烦剧,需综核之才。此正如《周易·系辞》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公绰长于道而拙于器,故孔子谓其才有所止。

二、政治生态与人才适配
赵魏之家‘位尊职专无奸侫相乱’,滕薛之国‘左右权衡实贪欲交错’,二者政治生态悬殊。汉代薛宣引此语论‘或以德显,或以功举’,深得圣意。盖大国上卿之家,制度已备,重在守成;小国大夫之位,需周旋应对,此即《韩非子·难势》所言‘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屈贤’。公绰之才若错置于滕薛,犹使瑚琏承蒉桴之任,非但其身不安,亦将误国事。

三、孔子用人之道的现代启示
张栻言‘贵于处之得其当’,实为古今通义。观春秋时子产治郑、晏婴相齐,皆量才而任:子产善辞令,故能折冲樽俎;晏婴尚俭德,故可匡正奢靡。反观后世王安石以经术强施政事,张居正以苛察推行变法,皆违‘因材器使’之训。孔子此论,非独评公绰,实为执政者立一镜鉴——如《文心雕龙·程器》所云‘人禀五材,修短殊用’,岂可执一而求万变?

结语
《礼记·学记》言‘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用人之道亦当如是。孟公绰之例,非谓其德有亏,恰彰显圣人‘随材成就’之智。今之议政者,当思陈祥道所举范蠡、文种诸例:使廉吏理烦剧,是责匠师为庖人,岂非《孟子》所谓‘械彼而器此’之谬乎?故曰:知人者哲,能官人安民则惠。圣人之言,虽越千载而犹新。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