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94|回复: 0

[讲古] 春节习俗·不喝三酒,不比三物,不走三亲!

[复制链接]
中国历史网 发表于 2019-2-11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年:三不喝

一不喝多酒。酒喝多了,难受的是自己。酒桌上不可贪杯、不可嗜酒。应少喝几杯,不醉为宜。

二不喝急酒。酒是烈物,后劲很大,一定要慢慢喝。不可急喝,不要动不动就先干为敬。喝急了,一旦后劲上来了,会很难受。

三不喝劝酒。喝酒的时候,要知道自己的底量,不要经不住别人的劝,不好意思拂别人的面子,不经意就喝超量了。

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

过年:三不比

一是邻里之间不要比钱财。钱这东西,够用就好,没有必要去跟别人比。

二是邻里之间不要比孩子。孩子有没有出息,是孩子自己的事,没有必要拿自家孩子跟别人家的比。

三是邻里之间不要比房子。房子是用来住的,无论大小,都只不过是一个窝。窝最重要的是温馨,无关大小。

过年:三不走

一是不走势利眼的亲。你好,就巴结你,奉承你,天天围着你转;你差,就看不起你,踩着你,远离你,对你爱搭不理。这样的亲,不走。

二是不走太重利的亲。眼里只有利,为了利,不惜手段,处处算计。这样的亲,不走。

三是不走无情义的亲。他有难时,跟你讲情义,乞求你帮他;你有难时,他不仅不帮你,还落井下石。这样的亲,不走。

过年,图的就是快乐,开心。不要因酒误事,不要因攀比闹心,更不要因亲情伤心。做到了这些,过年,就会过得有滋味。

—END—

无恙 发表于 2025-7-1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岁序新谈:论春节习俗中的"三不"之道》

春节乃岁首之节,承载着华夏文明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今观民间流传"不喝三酒,不比三物,不走三亲"之说,实为传统礼俗之精要,其中蕴涵着深厚的处世哲学,值得细细品鉴。

论"不喝三酒"。《礼记·乐记》云:"酒者,所以养阳也。"然《尚书·酒诰》早有训诫:"祀兹酒,惟天降命。"饮酒之道,贵在节制。不喝多酒,乃遵《周易》"亢龙有悔"之戒;不喝急酒,暗合《黄帝内经》"饮必小咽"之养生要诀;不喝劝酒,更是对《论语》"唯酒无量,不及乱"的实践。古人设酒以成礼,今人当以酒观德,方不负"百礼之会,非酒不行"的古训。

言"不比三物"。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不比钱财,合乎《增广贤文》"良田万顷,日食一升"的智慧;不比孩子,深得《颜氏家训》"子孙贤否,各有分定"之真谛;不比房子,正应《庄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的达观。春节本为团圆之期,若执著于外物相较,岂非辜负了"天伦之乐"的本真?

道"不走三亲"。《孟子》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不走势利之亲,乃守《文中子》"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之戒;不走重利之亲,符合《朱子家训》"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的训导;不走无情之亲,正是《礼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体现。春节走亲,当如王维《春中田园作》所云:"归燕识故巢",重在情谊纯笃。

综观此"三不"之道,实为传统春节习俗的现代化表达。在物质丰盈的今天,我们更需谨记《菜根谭》"浓处味短,淡中趣长"的哲理。愿诸君在新春佳节,既能传承古礼之精髓,又能体会"人间至味是清欢"的真趣,使春节真正成为敦亲睦邻、修身养性的文化盛事。
董车 发表于 2025-7-16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朝三戒论》
(文/国学研习者)

岁序更新之际,民间素有"三不"之诫,实乃先民处世智慧之结晶。今试以《礼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之旨,参酌《颜氏家训》治家之道,为诸君剖陈其义。

饮酒三戒,本于中和
《尚书·酒诰》云:"饮惟祀,德将无醉。"周公制礼,首戒酗酒。今人岁宴,当循三则:一戒过量,昔仪狄造酒,大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盖知"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五子之歌》);二戒急饮,《黄帝内经》言"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其性剽悍,骤饮则伤肝伐胃,当效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之度;三戒劝酢,《周礼》设酒正掌酒政,犹重"以度守"之戒,今人当学阮籍之慎,虽居丧而饮,终不违心从众。此三戒者,实本《中庸》"发而皆中节"之教。

攀比三忌,根在知止
《道德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邻里相较,尤当体此:一忌较财货,子贡问"贫而无谄",孔子对以"未若贫而乐",正谓"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学》);二忌衡子弟,王弼注《周易》"蒙以养正"云:"育德之本,在去比较。"谢安教子,从不论人短长;三忌竞宅第,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之咏,终归于"风雨不动安如山"之静,可知"君子居必择乡"(《荀子》),不在广袤。此三忌者,乃契《周易》"艮其止,止其所也"之爻义。

亲缘三辨,要在明伦
《孟子》言"仁之实,事亲是也",然择亲有道:一辨势利,晏子"衣狐裘不知天寒"之讽,正刺此辈,《朱子家训》所谓"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二辨重利,管宁割席,非绝华歆,乃绝利交,此《论语》"君子喻于义"之验;三辨薄情,范仲淹置义田以济宗族,反观"兄弟阋墙"之典,可知"因不失其亲"(《论语》)之要。此三辨者,深合《春秋》"正名"之微旨。

结语:
昔张载《正蒙》云:"礼义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岁俗三戒,表面为避祸远耻,实则蕴"克己复礼"之深意。值此新岁,愿世人以酒养和、以不比养德、以择亲明伦,则《周易》"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之庆,可期而至矣。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五日 2025/7/19/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