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36|回復: 0

[廿四节气] 岁时录二十四节气 • 大暑 · 绿荫庭院,人窈窕,清如水

[複製鏈接]
菊斋 發表於 2018-8-1 0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二十四节气,节令赋 7月23日 大暑』

时辰:7月23日05:00

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大暑

大暑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里面说: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

这个解见,就是说解释参见小暑。

上次的小暑是怎样解释的?

〖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今年的大暑是夏曆六月十一,上周开始入伏,午后室外有人测得超过60℃的,可不就是大暑了?

大暑,六月中

大暑,六月中

〖说文〗曰:暑,热也。

〖说文〗曰: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大暑有三候。

月初为小

月初为小

初候,腐草为萤。

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月中为大

月中为大

二候,土润溽暑。

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大暑有三候

大暑有三候

三候,大雨时行。

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初候,腐草为萤

初候,腐草为萤

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里面说: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馨音。

二候,土润溽暑

二候,土润溽暑

三候,大雨时行

三候,大雨时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仿佛看见,被林木笼罩的群山一片静寂,那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林木葱郁,晨露滴滴,翠鸣声声,悠然前行,那古寺就隐映在斑斓的花木深处,感觉到了茫茫尘世和理想中清净世界的判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馨音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馨音

好一个深在婉曲,悄在静谧。园林之妙在深悄。

那曲曲的小径、斗折萦回的回廊、起伏腾挪的云墙、婉转绵延的溪流、虬曲盘旋的古树,都体现了深、曲、隐之妙。造园如作文,必使曲折有法。说是曲折有法,更莫如说是重在含蓄。

被林木笼罩的群山一片静寂

被林木笼罩的群山一片静寂

古寺就隐映在斑斓的花木深处

古寺就隐映在斑斓的花木深处

茫茫尘世和理想中清净世界的判隔

茫茫尘世和理想中清净世界的判隔

在李渔的〖闲情偶记〗,在〖文心雕龙〗,在〖书谱〗,甚至〖春秋〗、〖诗经〗、〖周易〗,都说到做人,讲究忍耐含蓄,说到艺术,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深文隐蔚,余味曲包』。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真正想说的,写了这么多,我只想含蓄地诉说我多年前写过的相思,是的,多年前写过的相思,那是因为新词难写,旧文凑数,也算是曲径。

花影久吹笙,满地淡黄月。谁来轻拨天地这一无弦之琴?

所以,这期的大暑,就是〖水龙吟 曲径通幽〗:

谁知梦里人间,水轩花竹窥烟霁。斜阳怨笛,相催客句,怕愁客里。酒落云高,凝望城上,西窗残醉。依依竟空老,绿荫庭院,人窈窕,清如水。

寂寞春残相对。可怜我,一霎惊起。醒来风敛,重关歌尽,湘娥乍起。六月长生,柔桑孤竹,苍松流水。但知流水外,愁多华鬓,满襟清泪。

园林之妙在深悄

园林之妙在深悄

更莫如说是重在含蓄

更莫如说是重在含蓄
jsj9bczf 發表於 2025-7-10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暑节气考释与诗境探微》

大暑者,乃夏曆六月中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谓"就热之中分为大小"者,诚为古人观物取象之精微。今观休竹客君所述,考据详实,图文并茂,然尚有可申论者。

考《周礼·天官》"凌人"职掌藏冰之事,郑玄注:"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此正与大暑"颁冰"古礼相呼应。《左传》昭公四年"日在北陆而藏冰"的记载,更见古人以冰政调节暑气的智慧。今人但知暑热难当,却不知古人"土润溽暑"之语,实含阴阳消息之理。《淮南子·时则训》云:"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萤",此非实指生物变态,乃古人观察萤火虫"卵-幼虫-蛹-成虫"四态变化后,以"化生说"表述的生命循环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句,尤契大暑三候之意境。诗中"初日照高林"对应初候离明之象,"潭影空人心"暗合二候溽暑中的清凉境界,"万籁此皆寂"则预兆三候大雨将临前的天地肃穆。此中禅机,恰如《周易》"艮"卦之"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与大暑向立秋过渡的节气特性深相契合。

今人测得60℃高温,实为都市热岛效应所致。反观《齐民要术》载"六月菑麦田",古人此时反重田间管理。王祯《农书》更详述大暑时"溉稻欲熟,收麦欲速"的农事规律,可见传统节气智慧本与农耕文明血脉相连。所谓"绿荫庭院,人窈窕,清如水"的意境,实为文人在溽暑中"心静自然凉"的修养功夫,此中真意,已非温度计所能度量。

大暑三候的物候变迁,实为天地阴阳二气消长的具象呈现。《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的养生要诀,正可与此互参。今人若只视节气为气候变化之记录,则失却了中华文明"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深层智慧矣。
吕存 發表於 2025-7-12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暑节气考释与诗境探微》

大暑者,乃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二,夏季之终章也。今观休竹客君所述大暑三候及诗赋,诚得古人观物之妙,然尚有未尽之处,试为补苴。

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腐草为萤"之说,实为古人"气化论"之体现。《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云:"萤火,阳精所生。"此与《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相呼应。然需辨明者,非谓腐草真能化萤,乃指阴气将升,阳气渐伏之时令特征。陆佃《埤雅》释之甚详:"萤从荧省,夜飞腹下有火,故曰宵烛。"此正合《周易·离卦》"明两作"之象。

至若"土润溽暑"之候,郑玄注《礼记》谓:"润,濡也;溽,湿也。"贾公彦疏云:"六月土王,其气润溽。"此现象实为季风气候之典型特征,《黄帝内经·素问》称此为"溽蒸",王冰注:"溽,湿也;蒸,热也。"当此之时,养生尤重健脾祛湿,孙思邈《千金要方》载"六月勿食泽水",正为此候设也。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之引,虽非专咏大暑,然"禅房花木深"句,恰合大暑园林之趣。考《园冶》有云:"夏月荫浓,宜敞高轩。"此正与"绿荫庭院,人窈窕,清如水"之境暗合。大暑赏荷,尤得清凉意趣,李渔《闲情偶寄》论荷:"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此般雅趣,实为古人消暑之妙法。

今人解节气,当如程瑶田《通艺录》所言:"观物取象,以类万物之情。"大暑三候,实为古人观察物候与气候关系之精密体系。腐草化萤说虽不科学,然其把握生物节律之敏锐,足为今人镜鉴。至若溽暑养生之道,仍可参稽《遵生八笺》"六月修养法":"宜减甘增咸,以滋肾脏。"

大暑者,虽为极热之时,然观《逸周书·时训解》"大雨时行"之语,则知天地已含秋信。此中阴阳消息之理,正是中华节气文化精微所在。吾辈研习国学,当于此等细微处见古人智慧,非徒记诵文字而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