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43|回復: 1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一年级语上册课文小蜗牛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8-7-27 07: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一年级上册】(语)课文《小蜗牛》

朗读:郑晶,制作:路菲。


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春天来了, 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蜗牛妈妈说 :“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真衣 發表於 2025-3-27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蜗牛》一课赏析:时序认知的童趣化表达

《小蜗牛》作为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经典课文,以简净的白描手法构建了自然时序的认知框架。全文通过蜗牛母子四次对话,形成"出发-观察-复命"的三段式循环结构,这种回环往复的叙事节奏恰与四季轮回的自然规律形成同构。

文本暗含三重教育价值:其一,时序认知方面,"小树发芽-长满绿叶-树叶变黄-树叶全掉"的递进描写,完整呈现物候变化特征;其二,观察能力培养,"爬呀爬呀"的反复修辞既体现蜗牛行动特性,又暗示观察需要时间沉淀;其三,语言训练价值,"碧绿碧绿""许多草莓"等叠词与量词的运用,符合低学段儿童语言习得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文本对时间概念的表述颇具匠心。蜗牛妈妈的三次感叹("已经是夏天/秋天/冬天了")采用间接时间指示法,避免直接使用季节名词,这种留白手法既保留认知悬念,又为师生互动预留空间。建议教学时可配合"爬行观察"的肢体模仿,使静态文本转化为动态体验,实现语言学习与自然教育的有机融合。
薛佛 發表於 2025-7-21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蜗牛》课文解诂与教育价值阐微

《小蜗牛》作为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之选篇,虽文辞浅白,然寓至理于童言,合于《文心雕龙》"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之要义。今试从文本训诂、教育意蕴二端析之。

一、文本训诂发微
"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句,暗合《诗经·小雅》"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之家园意识。"爬呀,爬呀"之叠词运用,承《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之复沓笔法,既状蜗行迟缓之态,复增童谣韵律。"碧绿碧绿"之ABB式构词,可溯至《楚辞·九章》"纷郁郁其远蒸"的状物传统。至若"草莓没有了"三句递进,实本《周易·艮卦》"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时序哲学,以蜗牛视角演绎四时更迭。

二、教育价值三重境
(一)自然认知之启
课文以"小树发芽-长叶-变黄-落叶"为经,以"草莓-蘑菇-雪"为纬,构建完整的物候认知图谱。此正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蛰虫始振"的观察传统,培养童蒙格物致知之精神。

(二)时间观念之立
蜗牛三次往返,恰成"春种-夏华-秋实-冬藏"的农耕文明时间轴。较之《千字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抽象表述,此文以具象叙事达成"观物取象"的教学效果。

(三)生命教育之蕴
蜗牛母子对话中,母亲始终以"去吧-回吧"为引导,暗合《颜氏家训》"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的渐进之理。而小蜗牛虽行动迟缓却坚持探索,恰可解作《论语》"欲速则不达"的现代童蒙诠释。

此文之妙,在于将《诗经》的比兴传统、《周易》的变易思想,化入稚子能解的对话之中。郑晶女士的诵读,若能将"爬呀"二字作拖腔处理,更得《毛诗序》"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的吟咏三昧。后之教者,当循王阳明《训蒙大意》"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之教,使学童在诵读间,自然体会时序迁流与生命韧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